web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
西元284年戴克里先被軍隊擁立為帝,其針對時弊,銳意改革,為因應帝國疆域的龐大,戴克里先採取的政策是實行分區治理。他仿效東方,以神和君主自居,以君主專制代替元首制,同時有鑑於疆域的龐大,難以治理,而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各有一位君主統治,此外也為解決皇帝親征外敵時,帝都的空虛,再選出一位「副皇帝」共同治理,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帝共治制(Tetrarchy)。當一位皇帝退休或去世,則由其「副皇帝」繼承,此外戴克里先還決定,四個君王在其執政的第二十年開始,就需退位。西元305年戴克里先以身作則,自行讓位。但此制度實行起來困難重重,自西元310年再羅馬地國境內出現七個皇帝,帝國再度出現無政府狀態,在戴克里先313年去世前,四帝共治制已見其失敗,因此此制度只好作罷。戴克里先雖致力於極力羅馬帝國的改革,但最終仍功虧一匱,不僅無法中興羅馬帝國,反使帝國經濟更為惡化,在其晚年羅馬帝國再陷紛亂。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35
下載數:8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027.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