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由日本總督府手中接收台灣,樟腦事業也一併承襲了下來。首先,便是繼續維持日治時期的樟腦專賣制度,由台灣專賣局辦理相關業務;一直持續到民國56年,台灣省樟腦煉製廠因無法維持而關門大吉後,此一樟腦公賣制度才被取消。自1985年起,台灣的樟腦業,其進口量已開始超過出口量,大量的進口樟腦和樟腦油,取代台灣本地粗製業者所生產的。因此,台灣此時的樟腦業者面臨轉型的契機;遂發展出與傳統粗製樟腦不同的產業型態,轉成用進口的粗製樟腦或樟腦油來製造高科技產品的現代化樟腦(化學)公司;我們可以說,這類的公司即為國民政府結束公賣制度後所出現的新式樟腦煉製廠,雖然數量不多,但其經營型態便是利用進口的樟腦、樟腦油進行加工,而加工後的所有產品也幾乎全部出口。1985年至1995年,民間傳統的粗製樟腦業者可說是面臨很大的困境,便是因為台灣本地的精製樟腦公司幾乎已不再向本地業者收購粗製樟腦與樟腦油,而轉由國外進口這些材料,現在市面上多由大陸進口樟腦成分含量較低,但也較便宜的粗製樟腦製品,因此造成本地粗製樟腦業者不但失去銷售的管道,就連零售市場亦受到大陸樟腦的威脅,本地所生產的粗製樟腦,便除了產地之外,均很少見到。因為近來國際市場局勢的轉變,導致製腦的成本高而利潤低,許多業者因無法維持而紛紛結束營業,現在僅剩的少數幾家粗製樟腦業者也無法每天開工,遂採間歇制度,同時市場需求量有限,就算製造太多產品也無處銷售,而有賣不完的隱憂,因此這些工廠的規模都不大,變成觀光示範性質濃厚,兼營讓觀光客體驗熬腦的過程;只有少數一、兩家較專業經營,除生產樟腦及樟腦油外,並進而利用這些原料製成各種樟腦製品,如樟腦香皂、藥膏、洗髮精等。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