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荷蘭統治時期
荷蘭人愛喝茶,在西元一六二四年佔領台灣之後,把台灣當作中國茶的轉口貿易基地,也就是從中國輸入茶,除一部份消費外,其餘再轉口到其他地區。歷史上記載中國茶首次輸入台灣,是在西元一六三六年十二月二日,當天『熱蘭遮城日記』記載著:從廈門來了五艘中國船,船上有三十picol(擔)的茶。西元一六四三年到一六五七年間,荷蘭人仍然以臺員港(今台南)為主要港口,不斷從中國將茶輸入台灣。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進攻台灣,中國茶的輸入才停止。台灣轉口輸出中國茶的方式,有以下兩種情形:(一)中國茶從台灣出口後,運到東印度公司所在的爪哇(印尼),一部份當地使用,其餘再轉運到荷蘭本國及歐洲各地。(二)位於巴達維亞(爪哇)的東印度公司長官,直接請台灣的荷蘭長官,由台灣直接將中國茶送去波斯、印度等地。由此可見,當時中國茶轉口輸出到東南亞爪哇與中東地區的波斯、印度,以及荷蘭、歐洲其他地區。而荷蘭時期的台灣茶,可以歸納為兩點:(一)當時台灣已經發現有野生的茶樹,但是並沒有利用來製茶。(二)荷蘭人以台灣為貿易基地,進行中國茶的轉口貿易,對台灣當地的經濟發展,似乎沒有多大的幫助。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733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669.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