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台灣民主國時期的台灣貨幣
臺灣在為日本領有以前,曾三度有紙幣出現及流通:先是在1862年(同治元年),因戴潮春之事起,乃為首次之發行;繼至1884年(光緒十年),由於法國軍艦入侵,遂再度發行;續至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日本開始向臺灣進軍,乃又有發行。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4月,清國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臺灣官民在「義不歸日」的號召下,決定成立「臺灣民主國」,抗拒日本接收。在148日的「臺灣民主國」期間,正如王國璠編著的《臺灣抗日史》所載:「臺北失守後,軍儲盡棄;茶、煤、礦、腦之利,俱入倭寇之手。臺南道庫存銀不過七萬兩,府庫亦僅六萬兩有差。軍費浩繁,瞬將告罄。永福乃令吳銅林、羅綺章渡廈籲援。在未獲結果前,亟令官銀局局長莊明德,先發官銀票用資挹注。……另發官錢票一百文、伍百文、一千文以為輔。」由此可知,為了提供抗日軍餉,在金屬貨幣不足的情況下,以發行「銀票」、「錢票」的方式滿足所需。 臺南官銀票分「護理臺南府正堂忠」及「官銀錢票總局」兩種。銀票面值有壹大員、伍大員、拾大員三種。除了銀票之外還有錢票,面值為一百文、伍百文、一千文三種。這是在缺乏金屬貨幣的情況下,為了配合傳統上使用銀銅交易的習慣所發行的紙幣。此外,還發行一種性質類似公債的「臺灣民主國安全公司股份票」,據前引王國璠著作所記:「發行方式,係採派購,事關民族大義,鄉土安危,尚未聞有人激烈拒絕。」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33
下載數:8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39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