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戰後至今的巔峰期
1949年中國共產黨驅離神職人員。許多神職人員從中國轉往台灣,繼續從事傳教工作。同時,大批的天主教信徒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離鄉背井的傷痛,戰後物資的匱乏,使得天主教適時擔負起救助難民的工作。加上當時台灣在外交上與美國親近,獲得美國軍事及經濟的援助。天主教教會並協助美援物資的發放,如麵粉、奶粉等,而被當時人們戲稱為「奶粉教」或「麵粉教」。1960、70年代,天主教獲得迅速的成長。1970年代,天主教徒已有30多萬人,從城市到山巔海邊,遍佈700多所教堂,400多所各級學校和幼稚園,以及將近200家醫院、診所。但此後當台灣的經濟起飛,社會富裕後,民眾對物資救濟的需求減少,天主教的發展即陷入停頓。據2004年的教務統計,台灣天主教的信徒仍維持在3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遠不及佛教、道教數百萬的信徒,也不比基督教各派總和的40多萬人。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a-Ⅲ-2 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公Ad-Ⅳ-2 為什麼人權應超越國籍、種族、族群、區域、文化、性別、性傾向與身心障礙等界限,受到普遍性的保障?
Aa-Ⅲ-2 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公Ad-Ⅳ-2 為什麼人權應超越國籍、種族、族群、區域、文化、性別、性傾向與身心障礙等界限,受到普遍性的保障?
學習表現
1c-Ⅱ-1 判斷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各項選擇的合宜。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b-Ⅳ-1 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b-Ⅳ-1 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47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364.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