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貴妃愛吃荔枝,讓這種水果帶著一股莫名的風韻,唐玄宗甚至遣專人為其摘取新鮮荔枝,由江南一帶替楊貴妃摘採鮮荔枝送至長安,還說荔枝上尚沾朝露,這可能是則穿鑿附的故事。因「生荔枝留五七日輒壞」,兩地相去何只千里,就算策馬不分晝夜狂奔,一定超過保鮮時限。而且「荔枝過一日,則色味俱變」,已經變質的荔枝,楊貴妃可會喜愛?事實上在四川也產荔枝,巴蜀與長安相去不遠,策馬狂奔一日可到,所以楊貴妃所食的荔枝,產自巴蜀盆地而非江南的可能性較高,但巴蜀荔枝的味道,遠不如嶺南荔枝的甜美,若和福建荔枝相比,也顯得肉少果酸。在宋代航運業相當發達,「閩中荔枝,三日到永嘉」、「四明海舟,自福唐來,順風三數日至,得荔子色香都未減」,福建的荔枝已經可以在短時間內送至京城。宋代的荔枝已經大規模的進行栽種,荔枝產量大為增加,大盤商人購買時需用「以林斷之」的方式簽約購買,可見其規模。除以新鮮荔枝內銷,更以製成蜜餞的方式外銷世界各地「悉為紅鹽者,水浮陸轉,以入京師,外至北戎、西夏,其東南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莫不愛好,重利以鑄之」。荔枝可說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氣息的一種水果了。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Ab-Ⅱ-2 自然環境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變自然環境。
Ab-Ⅲ-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濟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用有關聯性。
地Cb-Ⅳ-1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學習表現:2a-Ⅱ-2 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地1a-Ⅳ-2 說明重要環境、經濟與文化議題間的相互關係。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