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什麼都管的土地公
早期農業社會,土地的收成是人們最大的經濟來源,土地公保佑農作物豐收,農民順利賺錢而致富,隨著環境的變遷,土地公從掌管土地之神兼職轉化成「財神」,民眾除了祭拜土地公祈求發財,有些土地公廟也可以讓人們向土地公「借金生財」,土地公廟從祭祀的場所,轉換成類似銀行的性質,信徒跟土地公借錢做生意,討個好彩頭,一年後再來還錢。人們相信土地公的錢,能帶來好運,保祐大家賺大錢。這種特殊的「借金生財」習俗把土地公的慈悲、有求必應發展的淋漓盡致!土地公是掌管土地的神明,土地與人民生計的關係最為密切,凡事都會為請求土地公幫忙。土地公的神格並不高,類似於村里長兼管區警察,幾乎每一村里皆有專屬的土地公廟,甚至有些市街,也有設立土地公廟,所以有「庄頭庄尾土地公」的諺語。土地公是地方守護神,人們都希望土地公能發揮神力,庇護地方平靜,保佑人們平安順利,闔家順利平安。人死後的墳墓建造與維護,均有賴土地公的首肯,因此墳墓旁均會設立土地公神位祭拜。早期只有以石碑刻上「后土」為土地神,現在比較講究者則會雕刻土地公神像的造型。在掃墓時,也會先祭拜土地公,再祭拜亡者,表示對土地公的尊重與感謝。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f-Ⅲ-2 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Af-Ⅲ-2 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
1a-Ⅱ-1 辨別社會生活中的事實與意見。
1b-Ⅲ-1 檢視社會現象中不同的意見,分析其觀點與立場。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1b-Ⅲ-1 檢視社會現象中不同的意見,分析其觀點與立場。
歷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48
下載數:1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192.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