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看次數:38 次

曾文水庫位於嘉義縣與台南市交界的柳藤潭峽谷,集水區在曾文溪上游的大埔溪上,是台灣最大的水庫與湖泊,滿水位面積17.14平方公里,也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水庫,興建目的主要為提供嘉南地區灌溉用水,另具發電、防洪和觀光功能,是多目標利用的水庫。 其實八田與一在提出建造官田溪埤圳時,就已經知道烏山頭水庫的水沒有辦法完全供應嘉南平原,因此還特別聲明要搭配三年輪作,更曾建議在曾文溪的柳藤潭建造水壩以增加供水,不過因戰爭的關係才無法實現這個構想,巧合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灌溉水源越來越不足,台灣省水利局開始規劃在曾文溪上蓋水庫,最後選擇的地點就是柳藤潭,卻也足以證明嘉南大圳的設計規劃有著先進於時代的概念。 1959年由台灣省水利局著手規畫建築新壩,大壩採用土石壩設計,1967年10月31日曾文水庫動工,包括2條導水隧道、上游擋水壩 大壩、溢洪道、地下電廠等主體工程。 曾文水庫除了接續嘉南大圳灌溉重任,並供給公共與工業用水之外,也提供了大型水力發電效益,水庫工程附帶的水庫式發電廠興建作業 也在1973完工並委託台電公司代管營運,負責發電廠及大壩機電設備運轉維護。 曾文水庫工程是政府遷台以來,繼石門水庫後所推動的巨大水利工程 也是國人自辦的第一項重大水利工程,首次由經濟部與中興工程顧問設計監工,榮工處獨力承造。 曾文水庫在歷經多年來的泥沙淤積、再加上八八風災的肆虐,新啟用的防淤排砂隧道為水庫帶來新的希望。 影片詳細記錄曾文水庫的歷史、珍貴的畫面完整呈現。 影片製作人:曾元一 監製: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顧問群:倪惠姝、鄭郁邦、梁蔭民 攝製: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導演:黃義傑 攝影:楚門給令 企劃文案:王妃靚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2024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b-Ⅲ-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濟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用有關聯性。
Ca-Ⅲ-2 土地利用反映過去和現在的環境變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學習表現: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3a-Ⅲ-1 透過對時事的理解與省思,提出感興趣或令人困惑的現象及社會議題。
環境教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024-11-0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