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DOC在地課程-《微電影工作營》—尋找客家的味道縮圖
DOC在地課程-《微電影工作營》—尋找客家的味道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
橫山 DOC 和黎明技術學院合作,由陳名煒老師帶領學生拍攝《尋找客家的味道》紀錄片講述一位身上流著客家血液但不會說客語的戲劇系學生,透過向客家阿婆學習傳統米苔目製作工法,體驗客家、文化、美食及懷念的味道中找到自己的淵源歷史、族群及故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縮圖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
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
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彙集了早起懷舊的古文物及客家文化元素介紹,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明之開創 106號油井縮圖
出磺坑居民與城隍信仰的互動或是節慶儀式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出磺坑拓墾時期的家族、信仰為主軸,除了歷史考究外,從當地耆老的口中一點一滴拼湊出當時拓墾出磺坑地區的故事,帶領前往曾經輝煌的出磺坑,了解邱家先民如何篳路藍縷,開創臺灣石油工業的先河。透過訪談了解城隍廟是如何成為出磺坑居民的信仰中心,挖掘信仰與先民的關係,了解在地的城隍信仰文化。 計畫分為訪談、培力、表演等主軸。訪談許多當地耆老及民眾並製成短片,讓這些歷史故事能繼續傳承下去,讓閱聽人能在短時間內對出磺坑有初步的認識,引發深入探索的好奇心。訪談過後所蒐集到的資訊,將它進一步內化,並融合兒童劇本的寫作,與苗栗當地兒童劇團「好玩的劇團」及公館鄉的國小合作進行校園培力工作坊,將出磺坑的故事透過戲劇課程,讓小朋友們也能了解出磺坑當地豐富的歷史及文化。除了校園培力工作坊成果發表以外,也邀請到苗栗知名劇團「EX—亞洲劇團」進行出磺坑當地的勘查及劇本撰寫,並透過《106號油井》的劇本創作及演出,讓人重新思考對於即將沒落的文化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馬祖戰地文化景觀縮圖
歷史-馬祖戰地文化景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馬祖在1949年後便深陷戰爭陰影的島嶼,處處可見為了戰鬥、防禦、運補及政治作戰等目的而興建的各式軍事構工。自1956年起,馬祖全區進入戰地政務時期,更為這片土地烙印上濃厚的軍事色彩。一直至1992年11月7日,政府正式宣告金門與馬祖終止戰地政務,長達三十六年的軍事管制終於畫下句點。從此以後,除了從軍事管制到地方自治的轉型;隨著軍隊的逐漸撤離,在地產業不再依賴軍人消費,轉而以發展觀光產業為重心,並開放馬祖小三通,為觀光產業引入更多的觀光人潮。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復刻百年老花磚縮圖
文化保存-復刻百年老花磚
財團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財團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許家斌是台灣花磚文化的推動者,致力於保存日治時期的馬約利卡瓷磚,並於2016年成立台灣花磚博物館。馬約利卡瓷磚是一種製作工藝繁瑣的老花磚,主要由日本在日治時期製作,廣泛應用於台灣的老建築中。這些花磚以其多樣的圖案和色彩,以及具有吉祥寓意的圖形(如石榴、蘋果、魚等),在當時象徵富貴和尊榮。 許家斌的團隊不僅積極保存老花磚,還復刻這些珍貴的作品,並希望將其推向國際,將台灣的文化和工藝帶到世界舞台。許家斌也協助拆遷、保存老屋中的花磚,並與鶯歌的陶瓷匠師合作,重現傳統工藝。台灣的花磚文化獲得國際關注,並被法國大學提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磚不僅是藝術品,也融合了台灣歷史和文化,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左鎮好風光-百年木炭窯紀錄縮圖
DOC在地課程-左鎮好風光-百年木炭窯紀錄
左鎮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左鎮區左鎮國小
早年臺南山區有許多燒木炭窯產業,也是俗稱「黑金」,但隨著進口木炭便宜,加上燒窯辛苦又賺不到錢,木炭窯已逐漸消失中,左鎮區風吹嶺保有最後一座木炭土窯,由75歲「火炭伯」羅協全苦撐,從祖父到父親傳到他手中已經3代,今年由左鎮DOC開設微電影課程與學員一同進行拍攝記錄【左鎮百年木炭窯】來記錄社區傳統產業,讓木炭窯能透過數位機會中心讓這即將消失的產業透過數位得以傳承。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樂者-椰胡縮圖
傳統技藝-樂者-椰胡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臺灣皮雕藝術家段安國的作品「樂者」中之椰胡。作品利用皮革上的毛細孔及拉扯產生的紋理皺褶,呈現出樂手拉椰胡的生動表情及立體姿態。不同於科班出身的同行,段安國沒有美術科班背景,只是一位曾在市場工作的肉販。正因沒受過美術教育,其作品更顯得質樸非凡。他認為在焦躁浮動的社會中,需以慢活的態度調適身心,因此常以市井小民作為題材,多以懷舊調性傳達對生活的思考。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博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博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陳彥博先生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完成了世界七大洲、八大站的超級馬拉松賽 2013年的加拿大育空700公里不休息橫越賽 創下最年輕完賽者,以及亞洲首位完賽者的紀錄 2016年四大極地沙漠的世界總冠軍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新化DOC-新化大坑尾 擔飯擔文化紀錄全縮圖
「這一鍋飯,凝聚台南新化大坑尾100多年的濃厚家鄉情!」台南市新化區大坑尾「聖母宮」,每3年元宵「擔飯擔」遶境祈福活動,當地105戶會準備美食招待陣頭、親朋好友及遊客,其中不能錯過的是,品嘗當地特有的「鹹飯」,也是遊子返鄉指定要吃的「媽媽的味道」,因此,拍攝此文存紀錄,希望能喚起人與人之間遺失的人情味,並以文化資產保存、學習、體驗為主軸。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田中,海口村篇縮圖
介紹屏東田中村及海口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823懷舊照片縮圖
DOC在地課程-823懷舊照片
北桃金輔導團/北桃金數位機會中心
以李水萍的故事和823懷舊照片回顧歷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中寮柴燒縮圖
DOC在地課程-中寮柴燒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柴燒是一門精湛的技藝, 需長時間燒製,期間需不眠不休投柴, 除了要靠經驗,也要靠運氣, 投柴速度、方式、天候、空氣等等細微因素, 都會影響作品的完整。 最重要的還有體力以及精神的付出, 不同大小的作品該如何擺放、 火路位置合火候程度、 每個時段都要注意, 團隊都必須相當專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雲林六房媽過爐縮圖
文化保存-雲林六房媽過爐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清領初期,林姓六堂兄弟奉請「六房媽」自唐山渡海入臺,於雲林地區分房拓墾,並於清道光30年(1850)發展出「過爐」各房輪流奉祀模式,最初僅限林姓才能擔任爐主主辦每年的祭祀活動,除了祭祀權轉換之外,也有家族歲時聚餐的意義。清領末期之後,隨著「六房媽」靈驗事蹟的傳布,亦廣為鄰近外姓居民所崇信,戰後並加入輪值爐主行列,祭祀規模逐漸擴大至「五股34庄」,「六房媽」乃由血緣轉換到地緣,家族祀神擴大為地方神,信眾範圍由一個村落增加為數十個村落、團體與廟宇;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農業人口流往都市,「六房媽」也隨著移民的腳步而擴散到各地,分靈、分會紛紛成立,1990年代更加入各種志工團體參與過爐各項服務工作,如擔花擔燈、社群網路粉絲團等等,「六房媽過爐」愈發壯盛,每年參加者幾近2萬人。
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傷鏢縮圖
DOC在地課程-傷鏢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
透過蒐集奇聞軼事與民俗文化,建構出過去的漁港風貌,發現需要一個個故事把居民串連起來,才能重新產生情感與意義,而這就是鄉野雜談所擅長的,同樣是講述這個地方幾百年來發生過哪些事情。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翰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翰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陳彥翰老師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傳承陳爸(陳俊朗)的理念 書屋像是一個陪伴與學習的平台,讓一個人,走向向家庭那樣的一群人 在陳爸驟然離世後,28歲時接手書屋,延續孩子的書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將軍一號(Jiangjyun No. 1)縮圖
歷史-將軍一號(Jiangjyun No.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將軍一號沉船位於澎湖將軍鄉大塭礁海床,是臺澎地區首艘由政府主導專業水下考古發掘的沉船。該遺址於民國84年在澎湖居民黃加進協助下被國立歷史博物館發現,推測為清代中期自閩南往返澎湖時觸礁沉沒的平底木船,採福州杉木建造。沉船載運建材與陶瓷物資,發掘文物包括青花瓷碗、陶缽、瓦片、清乾隆錢幣等,呈現當時生活面貌並佐證閩臺間的海上貿易活動。由於木質結構已嚴重劣化,遺址現保留原地,進行長期監測與再研究。此案開創臺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的先例,具高度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