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文化保存-守護嘉醫百年文化縮圖
文化保存-守護嘉醫百年文化
公共電視/公共電視
嘉義鋪子區有多處保存百年歷史的醫療建築,見證台灣醫療發展。施周敬江於1922年出生,日治時期修習接生技術,並在家中開設產房,接生超過萬人。她的產房保存了近百年的醫療設備,並成為當地的醫療歷史見證。然而,這棟老屋因產權問題面臨拆除,幸而在學者蘇明修的協助下獲得保護。除了施周敬江的產房外,當地還有兩座老醫院——寄生醫院和日新醫院,均為歷史悠久的醫療空間。這些建築的修復不僅保護了台灣的醫療文化,也讓當地社區與學校共同參與文化延續。未來,這些醫療文化空間將成為地方特色,吸引更多人了解台灣的醫療歷史和文化。
國小3-4年級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縮圖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百鬼夜行祭是近年來鳳林地區的年度盛事,在每年七月這個傳說鬼門開放的月份中,不再只有戒慎恐懼的心態,而是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對鬼神的敬仰、對祖先的追思同時,也融入現在社會開放多元的社會新元素,用歡樂活潑的方式,讓傳統客家村因百鬼夜行這項活動而有了新活力。在本次課程中,老師、學員利用之前活動公開徵得的圖作素材,加上文字敘述補足背景,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為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宣傳影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金湖料羅媽祖縮圖
DOC在地課程-金湖料羅媽祖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國立政治大學
料羅順濟宮的影片主要以媽祖繞境,這個料羅最重要的信仰祭典為主。透過順濟宮的主任委員和常務理事叔姪的口述,讓觀者了解順濟宮的歷史,以及料羅媽祖繞境的特色儀式和過程。其中以「乩童」的儀式最具有代表性,也解答了「乩童」在現代村莊的作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美濃數位機會中心影像紀錄客家開口獅民俗技藝影像紀錄縮圖
2018年龍山國小客家開口獅隊前往雲林六房嬤比賽 客家開口獅單獅比賽,教練與學生們練習情形。 美濃數位機會中心並以影像紀錄客家開口獅民俗技藝保存。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開箱礦山記憶—溫馨又熱絡的礦山導讀人工作坊縮圖
藉由礦山歷史人文整理,以在地人講述在地故事為基礎,建立採金之路文本,並嘗試引路達人認證機制,逐步建立礦山採金之路深度遊程價值。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十三行考古遺址縮圖
歷史-十三行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十三行文化遺址位於新北市八里區,是臺灣北部代表性的鐵器時代遺址,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該遺址出土的煉鐵爐與大量鐵渣顯示當時居民已掌握煉鐵技術,是臺灣鐵器文化的重要見證。十三行文化人同時擁有高超的製陶工藝,陶器表面常見豐富的幾何紋飾,具獨特美感與技術特色。遺址中亦發現玻璃、黃金、瑪瑙等非本地物品,顯示當時與外地有頻繁的貿易交流。除十三行文化層外,亦有圓山文化陶片、清代漢人及日治時期的文化層,文化脈絡豐富。然而,1990年起因八里汙水廠動工與後續開發,遺址多已遭掩埋,僅存小範圍保留區,原有沙灘也被工程廢棄物覆蓋,顯示其文化資產保存面臨嚴峻挑戰。
國小3-4年級
文化保存-大沙灣石圍遺構縮圖
文化保存-大沙灣石圍遺構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大沙灣石圍遺構位於基隆中正區,為清法戰爭期間主戰場大沙灣砲臺的防禦設施。自從荷西時期基隆就開始設置砲台,尤其在清朝時期海盜以及列強的侵擾使砲台數量大增,而大沙灣石圍則建於1840年前,為抵禦潮汐與敵砲所設。此地曾設平面型砲臺,結合土壘供兵駐守與設置輕砲,戰略地位重要。清法戰爭之後,在劉銘傳的規劃下,高地砲臺逐漸取代平面砲臺,使石圍失去軍事功能而遭廢棄。此遺構歷經鴉片與清法戰爭,為今日少數可見的戰爭遺跡,歷史價值極高。石圍現為市定古蹟,與周邊二沙灣砲台、司令部等構成北台灣海防歷史場景的重要組成,見證基隆作為台灣北部海防重鎮的歷史風華。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那些年我們一起海邊捕魚苗縮圖
DOC在地課程-那些年我們一起海邊捕魚苗
枋山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發展協會
只要撈捕虱目魚苗季節一到,楓港整個海岸邊每人一支手叉網,忙著下海撈捕虱目魚苗以貼補家用;此時中盤商便會向漁民購買虱目魚苗。因為當時沒有計算機,於是在交易虱目魚苗時,便發明一種數魚苗的特殊工作歌;由中盤商用唱的方式將所撈獲的魚苗逐一加總唱出數目。 自從民國71年發明了人工孵化虱目魚苗技術,斷送了楓港居民捕魚苗之生計,此種撈捕魚苗景象如今已不復見。枋山DOC有鑒於此項老祖先的生活智慧、及撈捕魚苗文化,不宜隨著社區長者的逐漸凋零而失傳;配合楓港國小師生,到楓港海邊由漁民們親自下海撈捕魚苗現身說法。 片中還記錄楓港社區將數魚苗歌錄製成光碟片及出版書籍,更與楓港老調結合,發展成民謠音樂舞台劇參加多項比賽、且應邀演出。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縮圖
文化保存-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前身為1933年開幕的有樂館,為全臺首座設有冷卻設備的歐化劇場,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格,展現日本國力之公有建築。戰後改名為國民大戲院,不僅放映電影,更成為舉辦音樂會與徵兵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新竹市民的集體生活記憶。1990年代因營運虧損停業,後經文建會補助與地方民眾支持,展開改建工程,保留建築外觀並賦予新生命。改建後的影像博物館分為表演劇場與靜態展示空間,設有可變動座椅、電影放映室與影像資料查詢區,並典藏包括梁山伯與祝英台、竹劍少年等579部珍貴影片。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趙明河事件縮圖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趙明河事件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1907年,日本迫使高宗退位,展開統監政治,最終於1910年吞併大韓帝國,開啟朝鮮35年日治時期。1919年朝鮮皇帝高宗暴斃,被認為是日本謀劃因而引發三一運動,反日情緒高漲。1926年朝鮮末代皇帝純宗駕崩,掀起六·十萬歲運動。青年趙明河懷抱反抗意志,前往日本、大阪,再赴臺發展。1927年於臺中茶舖任職期間不滿待遇不公,加深抗日決心。1928年5月,試圖刺殺來臺視察的日本皇族久邇宮邦彥親王未遂,隨後被捕,於當年10月遭絞刑處決。事件震撼臺日,史稱臺中不敬事件,趙明河成為朝鮮抗日象徵,韓國多地為其立像紀念。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鄒族mayasvi縮圖
文化保存-鄒族mayasvi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舉行這項祭儀有兩項主要因素: 一、從前部落之間還在出草征戰的時代,勝利凱旋返回部落之後,會舉行這個祭儀。 二、修繕會所之後舉行。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縮圖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
泰安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
要知道泰雅口簧琴是什麼? 口簧琴對泰雅族又有什麼重要性? 要如何才能吹出好聽的口簧琴? 現在就透過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的介紹和表演 來感受泰雅口簧琴的源流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縮圖
文化保存-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邵族的行政地位在日本統治殖民時期,有時為「生蕃」,有時為「熟蕃」,有時卻又被稱「化蕃」。學術上,早期的日本學者鳥居龍藏為(1900)最早將邵族列入九族分類,而移川子之藏(1930)小川尚義(1944)則把邵族歸在平埔族中。 民國時期,官方將原住民分為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排灣族、鄒族、卑南族、魯凱族、達悟族、賽夏族等九族,邵族人雖具有平地原住民身分,卻不被規劃為一族。1973年出版的《台灣省通誌》卷八同冑志邵族篇中說:「邵族在民族學上之所屬……以往數十年間,或被認為阿里山曹族之一支,或與布農族較密切,並無定論。」邵族歸屬的爭議,一直到2021年才有了明確的界定,邵族人發起正名運動與學界之共同努力才成為原住民第十族。 Lalu(拉魯)為邵族傳統信仰、精神文明之核心,其不僅指涉有形之地理範圍——日月潭中之拉魯島,也象徵邵族傳統信仰上最高祖靈之居住地,本身有特殊之神聖意涵與相傳之傳說,是邵族諸多慣習、禁忌、祭儀之中心。邵族人相信,最高祖靈居住在Lalu的大茄苳樹下,而負責邵族祖靈祭儀的Shinshii(台語慣稱先生媽,國語慣稱女祭司)在正式學巫之前,都必須在農曆3月初的播種祭期間前往Lalu求得最高祖靈的認可,若得最高祖靈同意,則祖靈會以不同方式顯召求巫之人,才可獲得擔任Shinshii之最終資格。 對於邵族人而言,Lalu具有複雜的文化意義,無法以單純之地名簡約描述,是邵族精神文明、信仰、神話、祭儀、傳統組織之文化總集,有豐富的多義性。在表述上,可能以一具體之空間型態展現,也可能透過口傳敘事以傳說、神話之方式展現,在信仰行為中,也會藉由祭儀、禁忌之遵守等形式顯露於外。在邵族人心中是生命終結後回歸之處,是邵族人祖靈信仰之起源。Lalu因其神聖性,亦成為邵語的字根,結合其他文字組合為具有信仰、連結邵族人精神層面之相關語彙。 Thau a Tungkariri Lus'an 邵族祖靈祭於每年農曆八月一日起始,然而祖靈信仰卻是極為完整的貫徹於邵族人整年度生活當中,春天的播種祭、鞦韆祭及一連串的水田祭儀,夏天的狩獵祭、白鰻祭以及秋天祖靈祭迎新年等,生活的中的一切都與祖靈息息相關。慎重如婚嫁、喪禮辭魂、祈求病癒、動土入厝等;日常如家中購入汽機車、大型電器傢俱或搬家、移樹等,都可觀察到當族人祖靈信仰越虔誠,生活中便越需要有Shinshii幫忙進行祭儀告知祖靈大小事與祖靈對話。 邵族新年有大祭小祭之分別,農曆八月初一 當天一早,各戶將祖靈籃請到祭祀廣場並備糯米飯為祭品,如今年有出任Pariqaz主祭的家戶,則當日祭品糯米飯則必須準備份量數倍之大鐵鍋裝盛送來祭場,用以表達大祭期間將負起責任、開銷,如同Pariqaz字面意所延伸,作示範模範(做榜樣)的人,也代表該年為大祭,新年將從小祭的5天延為將近一個月。 邵族祖靈籃與漢人一分家即立神主牌的概念全然不同,家族概念更在家庭之上。當男姓戶長過世,如果家中無男丁僅有女兒能繼承祖靈籃,則繼承者必須有同為原住名姓氏之孩童,才符合繼承條件。若當時膝下無子,則該戶祖靈籃只能進入封閉狀態,無法再參與祭儀,直到有繼承者才能重新回到部落公共歲時祭儀當中。 尤其在Thau a Tungkariri Lus'an 邵族祖靈祭整個過程當中,靜態祭儀為家戶必盡的責任,而動態的飲公酒則是氏族間能互動交流與認識熟稔的重要過程。擔負主家身份的戶長,除了透過飲公酒來感謝先生媽一年來的辛勞並向頭人、祭司與長老致謝外,飲公酒也是當氏族長老或家戶戶長有新的繼承者或轉移時,最容易觀察到的重要活動。飲公酒是邵族在 Lus'an時透過家戶輪飲活動,讓各家戶將自家繼承者或新進家人公開介紹給族群的方式;在此同時,更是讓新任頭人、祭司在擔負起傳統義務與任務時,透過飲公酒與各氏族、家戶間建立互動,並逐漸確立地位與權威的重要過程。但當家戶無法正常參與的同時,也象徵這個家戶與氏族、族群間的聯結已有了斷層危機。而要重新返回祖靈信仰結構裡,也唯有透過參與歲時祭儀,才能重做銜接。而這也是邵族祖靈信仰能維持傳續的保護機制之一。 Rarifz(日月盾牌)為邵族最高祖靈象徵,只允許邵族男性觸碰。平時輪流置放於領唱氏族長老陳家與高家,唯有大祭新年時,才會於Hanaan(祖靈屋)蓋好時,迎出懸掛於內,並展開Shmaila(祖靈夜祭),而禁歌也才能解禁吟唱。 在Minrikus miqilha(最後祭飲公酒)時,邵族祖靈籃家戶主人會在自家門口迎接Rarifz的到來,族人男性要拍打Rarifz並說:「piakalinkin! piakaimahan! 」 邵語意為祝福平安健康。Minrikus miqilha是以Rarifz為核心進行遶境,而遶境ㄧ詞用在此處,是因為大祭新年的最後祭飲公酒,並不只跼限於邵族有祖靈籃的家户。而是連周遭漢人鄰居都會設席相迎的慶典。邵族領唱隊伍會快速穿梭並採以簡短版大祭禁歌圈舞為他們祈福,但規格方式與邵族家戶有別。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旭丘指揮所縮圖
文化保存-旭丘指揮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旭丘指揮所位於基隆市正榮街旭丘山上,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松本紀念館,紀念基隆港築港功臣松本虎太,原作為迎賓會館。建築融合和洋風格,外牆貼黃褐色溝面磚,螺旋柱與幾何窗飾風格獨特。二戰時期改為重砲兵指揮所,戰後長期為軍事管制區。二二八事件後,陳儀曾被拘禁於此地,張學良亦被拘禁在此地過,後來則成為海巡部隊暫時入駐的建築,具政治與軍事歷史意涵。201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自2019年起展開修復計畫,打造為結合歷史建築與自然景觀的休憩園區,讓旭丘晴嵐與日出美景再現昔日風華。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 左鎮公廨數位典藏縮圖
DOC在地課程- 左鎮公廨數位典藏
左鎮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左鎮區左鎮國小
左鎮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這裡藏有很多的公廨。因為文化的傳承很多東西都逐漸的消失了,而左鎮也因為人口的遷移而逐漸凋零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古蹟都已經無法保存下去。而當地的長者們也說左鎮這塊土地的歷史保留,目前只有書傳而已,書傳的傳播發展空間有限,又是處於這資訊化的時代,所以這塊土地的歷史,需要現代的資訊包裝下加以傳播及保留。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雲林六房媽過爐縮圖
文化保存-雲林六房媽過爐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清領初期,林姓六堂兄弟奉請「六房媽」自唐山渡海入臺,於雲林地區分房拓墾,並於清道光30年(1850)發展出「過爐」各房輪流奉祀模式,最初僅限林姓才能擔任爐主主辦每年的祭祀活動,除了祭祀權轉換之外,也有家族歲時聚餐的意義。清領末期之後,隨著「六房媽」靈驗事蹟的傳布,亦廣為鄰近外姓居民所崇信,戰後並加入輪值爐主行列,祭祀規模逐漸擴大至「五股34庄」,「六房媽」乃由血緣轉換到地緣,家族祀神擴大為地方神,信眾範圍由一個村落增加為數十個村落、團體與廟宇;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農業人口流往都市,「六房媽」也隨著移民的腳步而擴散到各地,分靈、分會紛紛成立,1990年代更加入各種志工團體參與過爐各項服務工作,如擔花擔燈、社群網路粉絲團等等,「六房媽過爐」愈發壯盛,每年參加者幾近2萬人。
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