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季是臺灣重要的降雨時期,為水庫補水與農業灌溉帶來助益,但同時也可能引發劇烈天氣,是臺灣最具災害風險的氣候系統之一。當連日降雨導致山區土石鬆動、溪水暴漲,道路中斷甚至平地淹水時,災害風險急遽升高。為減少損失,中央氣象署已建立完整的監測與預警系統,幫助民眾提早掌握天氣資訊,做好應變準備。氣象專家指出,瞭解梅雨季的氣象特性與災害潛勢,有助於提高警覺與行動力。從認識鋒面型降雨、查詢天氣預報,到落實避災應變,每一項行動都是保護自身與家人的關鍵。透過正確的防災知識與觀察能力,我們可以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更有信心與準備,學習與氣候共處,守護生活的安全與穩定。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b-Ⅲ-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濟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用有關聯性。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學習表現: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3d-Ⅲ-2 探究社會議題發生的原因與影響,評估與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