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翰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翰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陳彥翰老師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傳承陳爸(陳俊朗)的理念 書屋像是一個陪伴與學習的平台,讓一個人,走向向家庭那樣的一群人 在陳爸驟然離世後,28歲時接手書屋,延續孩子的書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徐超斌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徐超斌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徐超斌醫師 南迴基金會發起人,兩次中風讓他失去半邊身體自由活動的機能 為改善偏鄉醫療環境,發願籌建南迴醫院,幫助缺乏醫療資源的東部 來自台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為了能夠即刻幫助族人,選擇了急救科
國中7-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白光勝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白光勝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白光勝牧師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執行長,創立了第一個由原住民成立的布農文教基金會 提供族人就業機會,讓更多人去理解原住民文化 小兒痲痺讓他在念書求職遇到許多挫折,他用更多的投入,用教育與知識讓人認同
國小3-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眷村聚落 — 建築群建國一村第一期景觀工程縮圖
己棟與戰備水池—眷村地景風貌重現景觀工程,以一村己棟眷舍遺構為核心,在維持眷舍空間紋理下,結合設計創意,重現眷舍空間及特殊戰備文化地景,創造眷村新意象,目的在於建立聚落保存再發展示範區,進而促進民眾親近眷村文化資產,達到初步教育推廣意義。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縮圖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
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
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彙集了早起懷舊的古文物及客家文化元素介紹,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縮圖
文化保存-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進香請王:每屆五年大科的農曆9月至10月間,約有300個香庄會前來馬鳴山鎮安宮進香並請王爺(12尊中的一尊),前者在於刈取馬鳴山鎮安宮的香火,藉以增添所屬宮廟與神明的靈力,帶有飲水思源與薪傳香火的雙重意涵;後者在於請王返庄進行遶境祈安或兼及安營儀式,數天後再恭送還神。 香庄遶境:香庄香庄遶境模式大抵有:1:以大聚落公廟請神,香庄聯合辦理遶境;2:以大聚落公廟請神,香庄各自辦理遶境;3:不同香庄各自請神,再聯合送神;4:不同香庄聯合請神,輪流祭祀遶境;5:一個香庄請神,各香庄接續輪祀遶境;6:請神回程順道遶巡交陪庄,形如半路香等類型。 迎送客王: 每屆「五年大科」的秋冬之際,雲嘉沿海與平原地帶許多香庄除了進香請神遶境之外,還多有迎送客王之俗,其中有的還與王船祭典結合,是雲嘉地區頗為重要的信仰形態與文化特色,惟到底有多少香庄、又各自採用何種方式迎送客王,則尚待更詳細的調查研究。 豎燈篙:豎立於廟前半月池畔,目的在於昭告天地,燈篙有陰陽之分,陽篙乃恭請三界諸神蒞臨醮場證盟,陰篙則召請陰界鬼魂前來接受普施超拔,總計200餘支,其中3支為主燈篙。 放水燈:普度前日於廟旁水畔舉行,藉以招引水路孤魂上岸接受普施超度。 醮典科儀:農曆10月26日至11月1日舉行5天祈安三朝清醮大法會,聘道士團行科演法,儀程重要者有:玉壇發表、揚旗掛燈、分燈捲簾、敕水禁壇、施放水燈、登棚進表、普度植福和龍船換班等。最大特色在於鑑醮神尊,每科皆達萬尊以上,排滿正殿後殿所有空間,蔚為一大祭祀景觀。 普度:五股搭建5個普度場:主會股-媽埔、六塊寮、褒忠(中民、中勝、埔姜);主醮股-同安(含同北);主壇股-新厝、芋頭厝、有才(含北興);主普股-月眉、田洋;三官首股-馬鳴山、昌南、復興。此外,部分香庄同時朝馬鳴山方向設壇贊普。 龍船換班:迎請新的3位五年千歲至「五年千歲大公園」九龍船船首處,換下在此鎮守一整年的3位五年千歲(12位王爺4年輪畢),由道士團進行相關科儀,儀程中並有「唱班」,形成獨樹一格的王爺文化。
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傳統工藝-通霄職人張火爐木雕文昌筆》通霄手機錄田調 近拍木雕藝師工作室縮圖
「張火爐木雕文昌筆」 文官一筆安天下 筆筆細磨傳工藝 通霄 DOC 職人張火爐老師,手藝靈巧不藏私,學員親自體驗手作,傳承在地故事。火爐老師「文昌筆」木雕課程,展現通霄雕刻歷史與信仰文化,延續發揚「地方人學地方事」的文化精神。 從文昌筆談起木雕歷史,舊時通霄原是木雕之鄉,隨著交通便利日漸發達,木雕產品遷往三義,藝術雕刻、木雕藝品在三義鄉漸漸熱銷聞名,通霄則轉為鑽研神佛頭像雕刻,可見各地區對產業變遷的適應與發展略有不同。 文昌筆「文官一筆安天下,武將一刀見太平」典故,意指文人知識力量,若遵循風水法則,即有開智慧、助升官的吉祥好運,而生意人也樂取其意,希望「小筆生意、大筆進帳」廣開財源進帳來。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薦臺縮圖
傳統技藝-薦臺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木製薦臺,可以分為上蓋與底座,上蓋正面雕有刀馬人物,側面則為花鳥,底座正面刻有喜上梅梢雕刻。薦臺又稱為敬臺、薦盒,是做為供桌上擺放祭祀用酒杯、水杯之臺座。薦臺材質多樣,有錫器、漆器、木器、陶瓷等材質。其造型一般為簡單臺座,較講究者則會作成盒狀,平常杯子可收納盒內,祭祀時將上蓋取下,將底座置於其上,上置酒水杯,本藏品即屬此類。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縮圖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亂彈戲(彭繡靜)縮圖
文化保存-亂彈戲(彭繡靜)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亂彈戲自清代中葉隨中國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流傳至今約有二百多年歷史。在臺灣常民生活裡的各種廟會、慶典場合中,曾不分族群廣受歡迎,風靡一時,甚至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的俗諺流傳。 「北管戲」是與「南管戲」的相對稱呼,為臺灣民間社團重要的戲曲音樂活動,又稱「子弟戲」,該項戲曲若由專業演員演出,則稱為「亂彈戲」,主要可分為福路和西路兩個系統。「福路」又稱為「舊路」,屬於「梆子腔」;「西路」又稱為「新路」,屬於「皮黃腔」。二者是獨立的體系,各有一套戲碼,大部份的戲齣並未重疊。此外,伴奏的樂器不盡相同,福路以提弦(殼仔弦)領奏,西路以吊規仔(京胡)領奏,唱腔旋律風格亦迥異。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縮圖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蔣渭水從大安醫院出發,以文化與社會改革為志,開啟了臺灣史上思想最奔放的新文化運動。渭水驛站位於大稻埕,鄰近蔣渭水創立的大安醫院舊址。大安醫院不僅是蔣渭水行醫之地,也是推動臺灣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據點。渭水驛站展出蔣渭水生平、臺灣民報與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等珍貴史料,並透過4DViews蔣渭水影片與大安醫院袖珍模型等不同的展現方式,忠實呈現蔣渭水奮鬥歷程與生平故事。蔣渭水爭取民主與政治權益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傳承與致敬。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泰雅史詩吟唱(林明福)縮圖
文化保存-泰雅史詩吟唱(林明福)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泰雅族社會並無文字書寫的傳統,因此對於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媒介,是以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透過口說或吟唱的方式來進行,族人稱之為Lmuhuw。泰雅族這套透過歌謠吟唱方式,來傳承族群起源、族群遷移、祖先遺訓、族群規範與祖先生活智慧的口述傳統,不但是延續泰雅族群傳統領域、族群命脈的文化傳承手段,更是台灣原住民族中獨特而珍貴的口述傳統文化資產。泰雅族族群文化因受到其他強勢文化的影響,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因素,泰雅族神話傳說的社會功能正面臨母語流失、社群組織及文化瓦解等危機。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縮圖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單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三片彩繪玻璃的組合。其中上下兩端面積較小,內容分別為八仙中的李鐵柺(攜有八寶中的葫蘆)及山水風景畫。而中間最大面積的玻璃畫為戰國時期六國合縱中的齊、趙兩國官將及隨從。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也有餘紅也有風》|基隆潮西岸走|大基隆歷史場景系列影片縮圖
以白米甕為主題進行影像紀錄,記錄整個修復過程,並且納入專家訪談、史料文資呈現、基隆歷史發展與基隆西岸的介紹等人文元素,5支影片分別為「西岸篇—三木君的夏天」、「小吃篇—朝牌食堂」、「步道篇—我家後面有砲台」、「願景篇—唱歌的海翁」、「砲台篇—也有餘紅也有風」。 除影像紀錄,另外也辦理以「流籠到基隆」為名系列活動,包括音樂展演、城市漫步、明信片繪畫等互動,期待民眾能夠更了解基隆西岸的文化發展。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Palunan nu Lidaw縮圖
文化保存-Palunan nu Lida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Lidaw部落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屬於南勢阿美族七社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祭典為Palunan。Palunan不僅是重現祖先登陸建立部落的歷史儀式,更象徵著年齡階級制度的更新與代代傳承。此祭典具有成年禮的意涵,八年舉行一次,是部落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捩點,標誌著其從學習者轉變為參與部落公共事務的成員,也象徵部落新一代力量的誕生。Palunan不僅展現族人對傳統的高度認同與文化自覺,亦透過完整的訓練過程傳遞實用技能與文化知識,如海邊求生、陷阱製作、傳說故事、歌舞祭儀等,緊密連結生活與歷史記憶。祭典中的歌謠提及祖先姓名,儀式前的競跑活動Marengreng亦涉及特定傳統聖地的參訪,充分體現對族群歷史與文化地景的尊重與記憶。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縮圖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南投縣名間鄉製茶歷史悠久,尤以埔中茶最具代表性,與鹿谷一眼與凍頂二頂並列清代中南部名茶。當地自清代開始發展手工製茶,從茶園種植、採摘至烘焙,全憑經驗與氣候配合完成,反映人與自然互動下的生活智慧。茶葉品質深受自然環境、園區管理與技術影響,製程包含採菁、萎凋、殺菁、揉捻、焙火等十餘道繁複工序,蘊含豐富且系統性的地方知識。早期居民間常以相伴工協力製茶,過程中人際互助與知識交流,使茶藝文化深植於日常生活。名間茶從埔中茶至今的台灣好茶,映照出地方產業在時代中延續與轉型的歷程。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