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公民-食物不浪費 給最需要的人縮圖
公民-食物不浪費 給最需要的人
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
台灣每年食物浪費高達368萬噸,且不包含產地直接丟棄的蔬果。食物浪費不僅發生在餐桌,更遍及供應鏈各環節。全民食物銀行協會透過募捐即期品與農產NG蔬果,結合全台150多個社福團體,將剩餘食物妥善分類分配給有需要的人,減少浪費並幫助弱勢家庭。協會堅持不自行購買食物,並注重申請團體的保存能力,避免二度浪費。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則推動涵蓋產地至餐廳的全鏈食物回收,建立完善的生鮮捐贈標準作業程序,並利用APP協調全國食物資源分配。透過跨區聯繫與快速媒合,過剩食物得以迅速送達弱勢族群。隨著都市化發展,地區型食物銀行成為有效模式,不僅減少食物浪費,也實現資源不浪費、台灣無飢餓的願景。
國小5-6年級
地理-救救北極熊之闖關大冒險縮圖
地理-救救北極熊之闖關大冒險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
因應全球暖化,小英雄阿傑展開一場驚險又富教育意義的冒險任務,為拯救北極熊與地球生態奮力奔走!他必須突破一連串關卡,包括消滅過多的溫室氣體、抵擋極端熱浪、清理被污染的海洋垃圾,並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的妙招。每一次的努力,都是為了守護瀕臨危機的北極熊,也是在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盡一份責任。這段冒險旅程讓人明白,只要願意行動,即使是小小的改變,也能對地球產生巨大的影響。故事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達環境保護的重要理念,鼓勵孩子們從生活做起,主動參與節能、減碳與資源回收行動。現在就加入阿傑的行列,用行動為北極熊加油,也為地球未來種下希望的種子!
國小5-6年級
地理-灌溉為本,綠能加值縮圖
地理-灌溉為本,綠能加值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台灣農業長期依賴水利灌溉系統,從傳統的圳道到現代化的抽水與管網設施,灌溉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更連結著土地利用與農村生活。然而近年來,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挑戰,各地開始在農田水利設施中導入綠能元素,如太陽能板設置於渠道上方、結合水流設置微型水力發電裝置等,達到「灌溉為本,綠能加值」的永續發展目標。這樣的結合不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也兼顧環境友善與農業穩定,成為智慧農村與循環經濟的重要實踐方式。
國小3-4年級
地理-臺灣林相縮圖
地理-臺灣林相
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農業部台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位於北回歸線附近,因季風與熱帶氣旋帶來豐沛雨量,加上海拔劇烈變化,形成多樣化的森林環境。從高山寒原到熱帶海岸林,各種植物群落錯落分布,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森林不僅由樹木組成,還包含菌類、地被植物及各種動物,枯木與落葉在生態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維護土壤濕潤並提供棲息環境。臺灣多處森林遊樂區如太平山、阿里山及觀霧等,保存了珍貴的原始林與多樣的植被。屏東的大武山保留區是臺灣最大自然保留區,棲息著瀕危的臺灣雲豹。森林是動物的家,也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環境。都市林業則透過綠化改善城市品質,推動永續經營,保護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
國小3-4年級
地理-《降溫告急》名家學者報你知!無任所大使簡又新縮圖
有「永續教父」之稱的簡又新博士,帶領我們回顧國際社會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行動歷程,包括《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京都議定書》以及《巴黎協定》等全球關鍵協議。從地球升溫1.1度的現況,到亟需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的目標,氣候變遷已不再只是自然演變,而是人類活動所引發的全球性危機。簡博士也介紹了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四大轉型策略與兩大基礎建設方向,並強調從個人到社會都必須行動起來。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說明,我們不僅認識到氣候議題的迫切性,也被提醒:每一個人都能從生活中的小改變開始,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場分享讓我們意識到,對抗氣候變遷不只是政策責任,更是全民參與的長期任務。
國小5-6年級
公民-政府組織中央政府縮圖
根據我國憲法,總統為國家元首,副總統為備位元首,總統府則是供其行使職權的機關。直屬於總統府的機關分別有國家安全會議、中央研究院、國史館以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國家安全會議是總統決定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時的諮詢機關;中央研究院為我國學術、科學研究及培養優秀人才的機關;國史館典藏機關及私人移轉、捐贈的檔案、史料及總統及副總統文物;行政院負責執行政策與推動政務;立法院擁有制定法律與預算、審查條約及重大國家事務的權力。立法院也能質詢行政官員,監督行政權運作;司法院負責民事、刑事、行政與懲戒審判。設有大法官組成的憲法法庭,專責憲法審查與解釋法律;考試院負責公務人員的考試、任免、陞遷、保障、退休等制度設計與管理;監察院擁有彈劾、糾舉與審計的權力,負責監督政府人員。
國小5-6年級
公民-中華民國憲法縮圖
公民-中華民國憲法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中華民國憲法於民國35年12月25日制憲通過,次年元旦公布,12月25日施行,奠定主權在民、五權分立與地方自治等原則。因應當時內戰局勢,於民國37年增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賦予總統緊急權力。隨國內民主轉型與兩岸情勢變化,自民國80年起陸續七次增修憲法,內容包括終止臨時條款、民選總統、副總統、推動地方自治、保障原住民族與離島權益、改革中央政府體制等。民國94年起,憲法修正改由公民複決,並廢除國民大會,奠定現行憲政制度架構,體現憲政民主的發展歷程。
國小5-6年級
公民-跳舞的孩子─莊國鑫縮圖
公民-跳舞的孩子─莊國鑫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
莊國鑫原本是一位教師,因緣際會踏入舞蹈領域,從此投入原住民族樂舞的研究與教學。他的教學不僅是教授舞步,更是將文化透過身體語彙活化與傳承。他在東部創立首個以現代舞劇團形式呈現原住民身體語言的當代舞團,將傳統樂舞與當代創作融合,開拓原住民藝術的新視野。對莊國鑫而言,舞蹈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種文化認同的實踐與族群記憶的延續。他希望透過舞蹈的學習與創作,讓原住民孩子們從中看見自己、重拾文化的自信與歸屬感,同時發掘舞蹈所帶來的快樂與成就。莊國鑫的努力,讓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課本中的知識,而是融入生活、流動於日常的一部分。他用舞蹈開啟孩子們的視野,也為臺灣原民藝術打開了全新的創作舞台。
國小5-6年級
地理-花現鯨彩 漫遊洄瀾縮圖
地理-花現鯨彩 漫遊洄瀾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
花蓮縣新城鄉的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七星潭風景區內,是一座融合地方歷史與產業文化的主題館。該館前身為廢棄的柴魚加工廠,後經由文化部門與地方政府共同輔導與整修,於2004年2月正式開館營運。館舍活化利用原有空間,展現「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成功案例,也成為花蓮觀光旅遊的重要據點。博物館內不僅介紹柴魚的製作歷程與地方漁業文化,也融合人文歷史與生態知識,提升遊客對當地產業與文化的理解。此地成為產業轉型與文化保存的象徵,將原本衰退的產業轉化為具觀光價值的教育場域,為地方注入新的生命與經濟活力,也提供民眾認識花蓮海洋與社會發展的契機。
國小3-4年級
公民-什麼是替代役?縮圖
公民-什麼是替代役?
役政司/役政司
根據憲法,人民有依法服兵役之義務,兵役分為軍官役、士官役、士兵役及替代役。19歲起,役男接受兵籍調查與體檢,按體位分別服常備役、替代役或免役,另可自願服志願役。此制度兼顧公平、社會貢獻及國防需求。替代役是我國役政制度的新措施,考量國家安全及兵役公平,在不影響兵員補充、不降低兵員素質及不違背兵役公平的原則下,將國軍需求以外的溢出兵員及不適服常備兵役但未達免役標準的役男,依其專長合理分配到社會治安、社會服務等領域,讓所有人民得以用不同的方式守護國家。
國小5-6年級
公民-把幸福加進童年裡─郭瀞婷縮圖
公民-把幸福加進童年裡─郭瀞婷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
從小便立志要為世界帶來正向影響的郭瀞婷,現已成為廣受孩子喜愛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從寫日記開始,細細觀察生活中的情緒波動與日常片段,逐步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像力,這些也成為她創作的重要養分。無論是《57小豹》還是《暗號偵探社》,她的作品總能貼近孩子的內心,在開心、難過或孤單的時刻,陪伴他們度過成長路上的每一步。她相信,文字不只是故事,更能成為孩子情感的依靠與心靈的支撐。透過筆下溫柔而堅定的角色,她將溫暖與力量注入每一位讀者的童年。郭瀞婷期盼閱讀能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也引領他們理解自己、發現可能,讓書本不僅是娛樂,更是成長與理解的媒介。
國小3-4年級
公民-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於1971年1月9日於台灣生效,旨在全球範圍內消除種族歧視。種族歧視是指基於種族、膚色、血統或民族及族裔出身等理由,對任何人的權利享有產生不平等或排斥的行為或政策。ICERD要求締約國立法禁止並消除所有形式的種族歧視,並保障平等權利,促進相互尊重與理解。臺灣雖非聯合國會員,政府仍透過政策與相關措施,參照ICERD核心精神,積極推動族群平等與多元包容,防止種族歧視行為,並確保所有人不因族群背景而遭受不公正對待,並尊重宗教、文化等差異。
國小3-4年級
公民-全民防詐宣導縮圖
公民-全民防詐宣導
移民署/移民署
隨著時代的進步,資訊傳播變得越來越快速便利,民眾可以輕易接觸到海量資訊。然而,詐騙資訊也可能滲入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可能的詐騙陷阱,民眾應該具備懷疑和審慎的態度,保持警覺並善用反詐騙資源,確保自身安全。同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將重要的個人證件或資訊輕易交付給他人,否則不僅會蒙受財物損失,還有可能被利用成為詐騙共犯。為此須牢記三不原則:不隨便出借個人證件、不簽署來路不明或內容不清楚的文件、不辦理非本人使用的銀行帳戶、門號或車輛。若對資訊真偽有疑慮,務必向政府相關部門或可信單位查證,避免受騙。透過建立反詐騙意識和謹慎行為,才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遠離詐騙陷阱。
國小5-6年級
公民-國民法官制度縮圖
公民-國民法官制度
司法院/司法院
國民法官制度是我國為提升司法透明與社會參與而設立的新型審判制度,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國民與職業法官共同審理重大刑事案件。此制度強調多元經驗與價值觀的融合,有助於使判決更貼近社會觀感與公平正義。為維持審判公正,有涉刑案、身心限制、教育程度未達國民教育、與案件有特定關係或特殊職業背景者則不得擔任。選任流程包含初選、複選、候選至最終確定,逐層篩選符合資格的國民。國民法官與法官一同參與審判程序,包括訊問、定罪與量刑。判決需由9人小組(6名國民法官與3名法官)投票決定,有罪需6票以上同意,並須包含雙方人員的支持。國民法官於審判期間依法享有獨立審判、身分保護與合理補貼等保障。
國小5-6年級
公民-天才視障鋼琴家─許哲誠縮圖
公民-天才視障鋼琴家─許哲誠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
許哲誠自出生便是全盲視障者,然而他從未讓黑暗阻礙夢想的腳步。憑著對音樂的熱愛與非凡的毅力,他一步步踏上鋼琴之路,不僅在多項鋼琴比賽中獲得佳績,更曾登上國家音樂廳與國際舞台,贏得眾人喝采。他的音樂才華令人驚艷,但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在困境中不斷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許哲誠面對無數挑戰與不理解,卻始終堅守信念,用音符開拓屬於自己的世界。他的故事不只是關於成功,更是對「勇敢活出自己」的最佳詮釋。他提醒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路上都可能遇到阻礙,但只要懷抱希望、努力不懈,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他是一位堅毅的音樂家,也是一盞照亮他人心靈的明燈。
國小5-6年級
地理-金彩漁鄉 風華再現縮圖
地理-金彩漁鄉 風華再現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
金門位於中國大陸福建廈門灣口外海,由金門本島與烈嶼、大膽、二膽等共十五個島嶼組成,距離台灣本島約270公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亞重要的海上門戶,也孕育出兼具戰地歷史與人文風情的文化景觀。當地保留大量傳統聚落、古厝建築與文化信仰,讓人彷彿穿越時空,沉浸於古樸、靜謐的漁村風貌中。不僅如此,金門也面臨嚴峻的海洋環境挑戰,居民與自然海域共生的智慧成為重要的生活資產。走進這片島嶼,既能欣賞壯麗的自然景觀,也能體驗厚重的歷史脈絡與海洋文化,展現出金門豐富多元的地方特色與永續精神。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