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R/AR教學應用資源
研發成果
紫斑蝶大蒐秘縮圖
紫斑蝶大蒐秘
黃瑞菘/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搭配載具:支援Oculus Quest 2、HTC Focus 3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紫斑蝶的特徵、生活習性與遷徙路徑,認識其在生態系中的角色及所面臨的環境威脅,並培養觀察與記錄生態行為的能力,學習運用環境科學方法與數位工具進行沉浸式探索,同時提升對生態保育的關注與責任感。 關鍵字:紫斑蝶、捕捉、標放
國小5-6年級
阿美族家屋數位重現與傳承:VR永續教育系統縮圖
學生端搭配載具:Meta Quest2、HTC Focus 3 教師端學習歷程作業系統:Windows 教材開發項目與學習目標: 本團隊將單元劃分為幾個主要部分: (一)家屋建材選擇與處理方式、(二)建築結構探索與組裝、(三) 傳統儀式與生活場景模擬等,透過豐富的互動VR場景,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阿美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生對阿美族文化之興趣與文化保存。 學習歷程應用模式: 學生在使用本教材時,系統會自動將學習數據儲存於本機端。授課教師可將這些資料匯入教材所附的教師系統,即可查閱學生的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與課程學習成果。任課教師只需登入教師系統,便能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分析,作為後續評分與補救教學之依據。 關鍵字:阿美族、家屋
國小3-4年級
板塊移動大冒險:因地製移縮圖
板塊移動大冒險:因地製移
張韶宸/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指定 VR 頭盔(一體機)廠牌及型號:Meta Quest 3 Meta Quest 2 指定 VR 頭盔(一體機)廠牌及型號:HTC VIVE Focus 2 透過本虛擬實境教材,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地球科學中大陸板塊形成、歷史、過程與構造,同時了解板塊邊界、構造和運動帶來得變化。此外,藉由世界板塊大陸連接到臺灣周遭地質構造和地震分布之情形,包括: ● 大陸漂移與海底擴張:學習韋格納大陸飄移說與海底擴張之變化與成因。 ● 板塊構造與運動:本單元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板塊構造模型和板塊撞擊和運動之影響。 ● 板塊邊界與運動:學習板塊構造與邊界,張力與擠力所帶來的地形變化和地貌。 ● 臺灣地質構造和地震分佈:學習臺灣周遭地質結構和其他鄰近板塊之關聯,周遭板塊組成和臺灣岩石特色。 關鍵字: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與運動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文化與科學:王爺信仰的跨學科探索縮圖
文化與科學:王爺信仰的跨學科探索
劉懷幃/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Focus 3、 Oculus Quest 2、 Oculus Quest 第一單元 - 漢人宗教文化─王爺信仰 廟宇歷史與神明介紹:透過語音導覽,參拜神明互動體驗 學生可選擇香枝數與參拜對象,自由探索祭拜意涵。 讓 學生可認識各主神背景與象徵意涵。 第二單元 - 從擲筊與籤詩文化探討機率概念 透過文化儀式引導學生理解古典機率、統計紀錄與乘法原理,培養數學素養。模擬擲筊與抽籤 的 流程,將即時 擲筊紀錄 呈現在資訊面板 上 ,協助學生觀察、思考與分析。 最後可將學習記錄 一鍵匯出,供教師回顧與學習成果討論使用。 第三單元 - 從燒王船探討熱傳播與潮汐現象 學生可點選燃燒的王船上不同的箭號 ,觀察熱傳導、對流與輻射的 是以怎樣的型態影響燒王船儀式。並 提供白天/夜晚模式切換,模擬海陸溫差與空氣流動。 第四單元 - 王船的立體結構與桁架應用 培養學生空間理解力與結構設計能力,將生活文化轉化為工程與設計教育基礎。透過旋轉王船與組裝積木,並搭配等角視圖與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建立多角度空間理解能力。 讓學生從王船結構延伸至建築應用,啟發創意思考與工程實作潛能。 關鍵字:宗教信仰、機率、溫度與熱、三視圖
國中7-9年級
躬行食健縮圖
躬行食健
黃欣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10、 Windows 11 搭配載具:HTC Focus3、 Oculus Quest 2 「躬行食健」融合國中 理化「認識有機化合物」及家政「飲食大探索」兩個單元 ,以「食物」為主軸貫穿整個 VR教材, 開發單元一「食品營養標示與熱量檢測」 以及單元二「有機化合物的檢測 -乾餾 」。 單元一 前半部分 讓學生學習 查看營養標示 與 瞭解 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中的青少年每日建議之營養攝取量 ,能 結合日常生活, 判斷攝取該食物作為午餐是否導致某些營養成分攝取過多或不足,最後以慢跑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熱量需如何消耗,藉以建立正確及健康的飲食習慣 。 後半部分 以熱量檢測實驗讓學生學習「熱量」 理解熱量的定義、熱量的檢測方式,以及食物成分中熱量與沒有熱量之間的差異,透過燃燒 或 點燃不同食品,檢測不同食物之熱量,在操作過程中自行發現其差異性。 單元二讓學生認識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並理解兩者之間的定義與差異,透過燃燒 或 點燃固體殘留物、氣體殘留物以及用石蕊試紙檢測液體殘留物等操作,在過程中自行發現其差異性。 教材讓學生 動手操作、近距離觀測,學習查閱食品上營養標示以及瞭解食物中的熱量、有機化合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的研究精神並提高興趣。
國中7-9年級
排泄作用與水分的恆定混合實境教學縮圖
排泄作用與水分的恆定混合實境教學
丁鏗升/敏實科技大學人工智慧應用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Meta Quest 2、HTC Focus 3 本教材以虛擬實境(VR)為載體,設計「排泄作用與水分的恆定」為主題之互動式學習模組。內容涵蓋腎臟結構、尿液生成、水分調節與疾病模擬(糖尿病腎病變、尿毒症、腎結石等),並透過沉浸式體驗提升學生對人體排泄與水分平衡機制的理解。 關鍵字:腎臟、生物教學、健康教育
國中7-9年級
氧乙炔氣焊擬真模擬系統縮圖
氧乙炔氣焊擬真模擬系統
賴嘉宏/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智慧自動化工程系
作業系統:Windows 10 / 11 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Meta Quest 2 本教材以虛擬實境(VR)技術開發「氧乙炔氣焊擬真模擬系統」,模擬技術型高中機械群課程中常見之氣焊作業流程,包括設備連接、壓力調整、火焰判別等核心技能。教材分為兩大單元:「設備組裝與安全檢查」及「火焰調整與應用實作」,支援互動式操作、語音提示與即時錯誤回饋功能,提升學生實作經驗與安全意識。本系統可供學生於虛擬情境中反覆練習操作,降低真實教學現場之危險性,亦有利於教師進行中控監控與同步教學。教材同時結合學習歷程紀錄功能,可用於課後成效分析與診斷回饋,具備推廣應用與模組擴充潛力。 關鍵字:氧乙炔氣焊、壓力調整設備組裝測試、火焰模擬與判別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鑄造與模型及使用3D 尋邊器設定加工原點(西門子控制器)縮圖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Quest 2、Quest 3 、Vive Focus 3 本教材以「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不記得;讓我參與,我會了解並創造!」為核心理念,運用 Unity 打造沉浸式 VR 工廠情境,重現校園難以設置的濕砂模鑄造線與數控加工現場。學生戴上 Quest 2/Quest 3 或 Vive Focus 3 即可在安全、可重複的環境中完成操作;系統同時紀錄步驟、錯誤類型與練習時長,協助教師精準診斷。透過擬真介面與即時錯誤警示,學生不僅能反覆練習,更能在「犯錯 —修正—再驗證」的循環中累積高層次認知與風險意識。 教材共四單元:「濕砂模鑄造與砂心流路系統」引導學生完成砂模製作、砂心組裝與澆注流程;「數控加工前工件夾持」模擬虎鉗定位與夾持力檢核;「數控機械原點校正」以 3D 尋邊器示範原點設定與刀具更換。每單元提供引導模式與自由練習模式,並在練習後以統計圖表呈現正確率與常見錯誤,供學生自省、教師補救。預期學生可在無耗材、低風險的虛擬環境中熟悉核心工序,降低未來實機錯誤率,同時培養分析、評估與創新能力。 關鍵字:濕砂模製作、砂心與流路系統、模型檢測與製作、西門子控制器、工件夾持、校正原點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橫銲及立銲對接虛擬實境教學應用教材開發縮圖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支援VR頭盔HTC Focus 3、Meta Quest2、Quest 3 此虛擬實境(VR)焊接系統針對橫銲與立銲對接操作,設計出即時回饋機制,提供「速度」、「角度」、「寬度」、「高度」四個關鍵操作指標的即時數據與紅藍燈號提示,協助學習者在實作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與即時調整。若焊接速度過慢,燈號將呈現藍色,提醒使用者應加快動作以避免熔池過大產生銲瘤;若速度過快則亮紅燈,提示使用者應減速以免熔池塌陷。這些視覺化提示與數值警示能即時導引學生進行修正,強化學習成效。此外,系統同步記錄操作歷程並以圖像化方式呈現各項指標變化,標示標準值上下限,協助學習者回顧並反思操作過程,針對技術缺失進行檢討與改進。VR系統亦內建學習歷程檢視功能與操作數據記錄,提供教師進行學習成效評估與個別化輔導。針對薄板或直線銲縫的銲接情境,系統以直線運動的手法進行模擬,引導學習者穩定控制銲接方向。每次銲接作業完成後,須立即使用鋃頭與鋼刷清理熔渣,並以肉眼觀察銲道品質是否合格。此系統透過高度沉浸式學習體驗與即時的視聽覺回饋,不僅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與錯誤修正能力,也有助於教師掌握學生學習進度,提升教學效率與成效。 關鍵字:虛擬實境、手工銲接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海洋奇緣縮圖
海洋奇緣
楊智偉/致理科技大學
作業系統:須支援 XR 數位共學中心之設備(例如 3D 直播虛擬棚系統)及主/收播端 學校設備需求。 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Oculus Quest 2 地球海洋的形成: 引導學生了解 46 億年來地球的變化與海洋的形成進程。 海岸潮間帶生物分布: 本教材將探索海岸潮間帶生物分布的關鍵特徵與生態互動。潮間帶隨著潮汐的 變化,生物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分區現象,本素材將展示這些區域內的代表性生 物,例如,藤壺、螺類、海膽、珊瑚、海星等。學生將可以點擊或觸摸特定區域來查看生物詳細資訊,了解它們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關鍵字:石梯坪、七星潭、潮間帶
國小5-6年級
島嶼東山海間認識台灣東海岸縮圖
島嶼東山海間認識台灣東海岸
楊智偉/致理科技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Oculus Quest 2 單元一:認識東海岸潮間帶與深海的秘密 目標:認識東海岸潮間帶的生態系統,與七星潭的地質結構與隱藏的地理秘密。 內容概述: (1) 潮間帶生態探索:學生將以虛擬實境的方式認識花蓮石梯坪礁岸的潮間帶的特徵,與觀察各種生物,如潮間帶特有的貝類、海星、海膽等,並學習這些生物如何適應潮間帶的特殊環境。 (2) 七星潭深海秘密:學生將以虛擬實境的方式東海岸深海生物,與揭示七星潭的地質結構與隱藏的地理秘密。 單元二:生態環境保護,與危險海域認知和自救 目標:當學生有生態環境基礎知識,增加生態環境保護認知,改善海洋生物生存環境,經過環境整潔後提升海洋生物生存率與豐富性;改善環境體驗過程,同時提高學生對於台灣東海岸危險海域的認知,並教授基本的自救技巧。 內容概述: (1) 生態環境保護:透過清理海岸線的垃圾,減少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物的危害,透過時間軸感受小小行為大大改變未來海洋生態 (2) 危險海域介紹:通過虛擬實境,讓了解學生危險的來源(如強勁海流、突如其來的潮汐等),並透過模擬進入東海岸的不同危險海域,與遇到海流或其他危險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使用漂浮物,並如何在等待救援時保持冷靜。) 關鍵字:石梯坪、七星潭、潮間帶
國小3-4年級
一起旅遊趣縮圖
一起旅遊趣
黃瑞菘/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搭配載具:支援Oculus Quest 2、HTC Focus 3   本教材結合VR,設計「背包裝填四部曲」及「馬公街區定向活動」兩大學習單元,引導學生理解背包裝填技巧與空間定向概念,提升其實作能力與問題解決素養。課程透過模擬操作與任務導向學習,讓學生能實際體驗定向行走與裝填邏輯,從中反思與分享,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字:自主學習、定向活動、在地文化
國中7-9年級
穿越台灣遠古的神聖足跡縮圖
穿越台灣遠古的神聖足跡
林昱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Focus 3 、Oculus Quest2 本教材內容包含三個小單元: 一、穿越古代捕魚記 二、畜養文化中的智慧 三、狩獵與採集的奇幻冒險 學習總目標:了解與體驗早期住民的生活與狩獵方式 一般生活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實際接觸漁獵相關的技能與文化知識,本教材透過模擬先民狩獵、捕魚的技巧與流程,讓學習者了解傳統技藝背後的智慧與文化背景,達到知識學習與文化傳承的雙重目的。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鮮少有機會接觸傳統畜養技術,本教材透過虛擬實境的方式,重現先人飼養動物的知識與技藝,讓學生能深入了解不同動物的飼養方式與照料流程,並體會傳統生活智慧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以虛擬實境技術重現史前人類採集、收割稻物等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遠古人類的生存智慧,進而更深入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脈絡與文化演進過程。 關鍵字:漁獵、馴服與餵養、採集食物
國小5-6年級
圖紙上的3D世界II縮圖
圖紙上的3D世界II
黃臣鴻/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搭配載具:HTC Vive Focus 3、Meta Quest 2、Meta Quest 3 「圖紙上的3D世界II」VR輔助教學軟體,利用VR 技術配合國中九年級的數學「相似多邊形」、「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與三角比」,以及國小五年級的數學「生活中的大單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進行VR教學或自學。協助學生自我學習及教師授課之引導,主要是呈現出教學課本或影片中所無法詳細說明或觀察的資訊,更提供探索操作單元,以利於學生複習及測試更多的可能性。教材內容包含「相似形與三角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生活中的大單位」之課程內容,包含「捕光捉影」及「藏身其中」等兩個互動教學單元。教學單元提供學生學習原課程內容,完成後可進行自由操作,以利主動思考其學習觀念的應用。 關鍵字:數學、相似形、單位
國中7-9年級
玩速山城縮圖
玩速山城
王政弘/國立高雄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Meta Quest 2、Meta Quest 3、Meta Quest pro、HTC Focus 3、HTC XR Elite、HTC Vision 「玩速山城」是一項結合自然科學與數學的VR教材,支援Meta Quest 2及HTC Vive Focus 3等主流VR設備操作。教材設計緊扣學生學習歷程,依照課程進度分為兩大主題單元,並採用三階段的教學架構,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掌握速度、距離與時間等核心概念。 第一階段為基礎概念建立,透過第一關「上山速採蕉」VR互動體驗使學生理解速度的定義及其與距離、時間之間的關係;第二階段「翻山算速圖」為應用培訓,以VR模擬多種生活場景中的速度變化,讓學生能在情境中實作與觀察;第三階段為綜合應用,學生需在VR互動中進行簡易的速度實驗,透過計算與驗證培養實證能力與邏輯思維。 VR教材系統內建學習歷程記錄功能,能自動追蹤學生的操作次數、使用時間與關卡表現,提供教師完整的數據分析報告,協助進行相關教學與學習成效追蹤。透過沉浸式互動與視覺化呈現,「玩速山城」VR教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並強化數學素養,進一步激發對科學學習的興趣。此VR教材不僅回應教學現場的實際需求,更是提供教師一套兼具趣味與教育性的新科技教學工具。 註:本教材支援教育部虛擬實境(VR)教材中控,可觀看學生學習情況。 關鍵字:速度、距離、時間
國小5-6年級
玩樂之聲plus縮圖
玩樂之聲plus
王政弘/國立高雄大學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Meta Quest 2、Meta Quest 3、Meta Quest pro、HTC Focus 3、HTC XR Elite、HTC Vision 「玩樂之聲plus」是一項結合自然科學與藝術(音樂)的VR教材,支援Meta Quest 2及HTC Vive Focus 3等主流VR設備操作。教材設計緊扣學生學習歷程,依照課程進度分為兩大主題單元,內容是有關認識海洋環境中的聲音與體驗操作不同國樂器並認識發聲原理。 本VR教材為「玩樂之聲」的延伸教材,新增「海洋的聲音(海洋之聲)」與「國樂篇」兩關卡(前版本已有陸地上的聲音、「教室篇-管絃樂」、「練團室篇-打擊樂」與「禮堂篇-管風琴」),讓使用教材者能夠透過VR暢遊現實世界無法探索的深海進行聲音蒐集與觀念學習,揭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差異,並可讓他們認識與觀察深海生物是如何透過聲音溝通的。同時,學生可使用VR手把實際演奏與認識傳統國樂中會出現的樂器,如二胡、嗩吶、鑼等構造是如何發出聲音的,認識國樂(此指中華民族樂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文化,也可以成為溝通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橋樑。 兩關卡除了體驗學習外,皆會安排增加課後挑戰,搭配學習歷程紀錄機制,讓學生自學或教師課堂導學都能夠完整運用本VR教材學習;學習內容方面,著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認知,以期本VR教材對學生之探究實作與創新思維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加助益。 關鍵字:海洋、聲音的傳播、國樂器
國小3-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