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數學-國小1-2年級(一)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73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徐筱婷/顯宮國小國小2年級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學二年級第六單元教案
點閱數21604
下載數4893
修改日期:2022-02-14
Tuxpaint-資源代表圖
web Tuxpaint
郭秋蓮/開元國小國小2年級
利用TuxPaint 簡易操作的介面,使用可愛的印章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透過數學連加的概念以建立學生乘法的基本概念
點閱數657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22-02-14
天使烘焙坊-資源代表圖
web 天使烘焙坊
王瑄愉/新市國小國小1-6年級
一、作品名稱:天使烘焙坊二、製作單位:新市國小三、作  者:蘇靖婷、王瑄愉四、適用領域:以特殊需求中動作訓練與職業訓練為主,並輔以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藝術之相關學習領域五、適用對象:特教班學生(包含中度智能障礙學童、自閉症學童)六、設計動機:本班教學理念”給學生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打破特教學生只能被動的聽講,又學無所獲,為增強學生學習動機,以烘焙課程全程實作讓學生能培養其興趣、增強動作能力,並學習日常生活器具、食材之相關詞彙,銜接國中職業訓練課程,最終目標未來能以此項能力服務社會。
點閱數1221
下載數38
修改日期:2022-02-14
近退位加 減 法 練 習-資源代表圖
web 近退位加 減 法 練 習
徐佩儀/龍潭國小國小2年級
近退位加 減 法 練 習
點閱數844
下載數29
修改日期:2022-02-14
數遊記-乘法變變變-資源代表圖
web 數遊記-乘法變變變
尤韋翔/大成國小國小2年級
1.本課程是配合課本的佈題,利用數棒的實際操作,解決「相同單位量」的問題。2.透過數棒的操作,引導小朋友認識「倍」的語言,透過連加,解決「倍」的問題,進而帶入乘法的算式概念。透過數棒的操作,解決小朋友最難分辨的2×3與3×2的類似問題。
點閱數1274
下載數107
修改日期:2022-02-14
小熊釣魚趣-資源代表圖
web 小熊釣魚趣
劉學融/復興國小國小1-3年級
一、作品名稱:小熊釣魚趣二、製作單位:臺南市東區復興國小學前巡迴輔導班三、作  者:劉學融四、適用領域:學前階段-認知領域(1-10數概念)五、適用對象:發展年齡2.5至6歲之幼兒六、設計動機: 坊間數概念教具多為制式圖卡,缺乏可操作的活動式物件、通常僅具單一功能或單一學習目標,且未能根據幼兒的需求提供適當的提示。由於前述教具在學習上缺乏操作性及互動性,故較難引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學習。 作者從教學實務深刻體認學者Dewey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論點對於學前幼兒的重要性,因此設計一套具操作性的數概念教具,讓幼兒在熟悉的釣魚遊戲及扮演遊戲中學習較完整的數概念,包括數字符號、數序、一對一點數、數字與數量對應等概念皆可透過此套教具學習。幼兒的學習也需他人適時「鷹架」,本套教具另一特點即為提供相關提示素材,視幼兒的能力及需求提供適切的提示,以引導幼兒學習數概念。此外,操作性活動亦可增進幼兒的手眼協調及工具使用之能力、以小組方式操作本教具能提升幼兒的社會能力等副學習,此即符合學前特教的活動本位學習理念。
點閱數2224
下載數87
修改日期:2022-02-14
分分合合-資源代表圖
web 分分合合
顏維均/東山國小國小1年級
快樂中學習數的分解,培養加減法的基礎。
點閱數1343
下載數189
修改日期:2022-02-14
數字迷宮-資源代表圖
web 數字迷宮
蔡郁鈞/土城國小國小2年級
數字遊戲
點閱數3638
下載數215
修改日期:2022-02-14
分門別類‧一級棒-資源代表圖
web 分門別類‧一級棒
黃媺恬/西門國小國小1年級
「學生是課堂中學習的主角」是教學的核心精神,而如何將此精神落實於此一年級課程可以兩教學策略涵蓋,即「做出來、說出來」,當學生能真正的將一抽象的概念透過不同的表徵形式呈現,或說出自己所觀察的現象或心裡的想法,代表他對此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此,此課程設計的教學理念如下:(一)生活數學化學生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是為「有效能的解決生活問題」,因此引發學生有感於生活事件中的「數學味」為此課程設計核心。鑑於此,教師將數學課結合校慶運動會、班級經營、生活領域課程的學習情境的營造,讓學生體驗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的關係。(二)概念具象化教師教授「分類」此概念時,教學內容不應只止於學生能看表格、回答問題,此教學結果充其量來說,學生只是一台考試的機器,只能模仿、難以創造。因此教師設計每一堂課皆為一學習任務,且在引導下,每個學生皆為學習任務中的學習主角,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的指派工作,可以是遊戲者,亦可是記錄者,更可是觀察者;可以是候選人,亦可是選舉人,更可是思考者。我們期待透過實際體驗的活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是概念生成的系列影像,是超越習作、考卷的題目畫面。(三)思考脈絡化當我們要統計一生活事件,大致上需經過「記錄→結算」兩步驟,而後再根據結算的結果回應當初統計的目的;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所研發的教學觀察表中亦提及「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A-4-2有組織條理呈現學習內容」、「A-4-7適時歸納學習重點」。鑑於上述二者,教師實施課程時,教學前,會揭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並透過簡單的說明為學生勾勒學習藍圖;教學時,運用「○一○」的標語,如:算一算,讓學生清楚知道目前所進行的活動是什麼,在幾堂課過後,也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幫活動命名標語;教學後,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該堂課的流程,且回答的方式是利用過程中所使用的標語。除此之外,當學生對課程的思考更具脈絡後,教師更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玩一玩」的步驟中,我們曾經玩過什麼?將來,我們又可以玩什麼?在「記一記」的步驟中,我們可以如何做記錄?將來,我們又可以如何做記錄?在「想一想」的步驟中,老師提過什麼問題讓學生思考?將來,你們還可以根據這樣的活動提出什麼問題?如此,能立基於此教學脈絡,轉換不同的學習情境,拓展學生的學習範疇。(四)結果過程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是打開電子白板,請學生讀題目,然後直接告訴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表格的哪一部分,然後再進行下一題。我想,很多學生的腦袋會浮現許多問號,為什麼這一題要看這裡,那一題就要看那裡?這件事跟這個表格有什麼關係?這般的教學只為讓學生習得回答課本、習作、考卷的問題,只讓其看到最後的結果。然而,如果我們期待學生能舉一反三,能多角思考,能看見關係,帶領學生透過實際活動的體驗逐步呈現表格的形成過程就顯得理所當然。因此,學 生學會基本的記錄、計算技巧後,教師規劃「票選禮貌小天使」和「套圈圈」兩項學習任務,讓學生能看見表格形成的過程,也透過提問的檢測,期待學生能明白表格中橫軸、縱軸、記號等在活動中所代表的意義。
點閱數673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22-02-14
立體圖形小高手-資源代表圖
web 立體圖形小高手
張蘊慈/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一、作品名稱:立體圖形小高手二、製作單位:台南市南區新興國小三、作  者:張蘊慈四、適用領域:數學科五、適用對象:視覺障礙者、智能障礙……各身心障礙類別學童六、設計動機: 有感於身障者學習數學不利,尤其面對立體幾何的學習(約五上課程),會面臨許多奇形怪狀的變化幾何圖形,常造成許多身障者學習上的困擾。視障者由於視覺功能的缺損,在學習上,更依賴觸覺上的媒材輔助。在作者遇到視障生時,就觀察到此方面學習嚴重的問題。 因此作者訪談視障巡迴老師、學生、家長,並實地走訪視巡老師推薦的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了解目前關於立體圖形在體積方面的教法,整理目前各地所使用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創見,將立體圖形呈現方式依照比例大小製作成三種,分別是教具小積木、教具小積木加分解、不同材質小積木三種,搭配從數學教科書呈現的立體圖形中,精選出來十個代表形體,分別是一般初階立體圖(一)(二)、長柱狀型體、堆疊狀型體、挖空狀型體、深長挖空狀型體、階梯狀型體、挖空加變化狀型體、階梯加變化狀型體、前後對稱變化狀型體,大致依照簡單到複雜排列。藉著這三種教具(及課本原圖的對照)搭配十種圖形,不僅對視障者,也對一班無法藉由平面化呈現的立體圖形了解立體幾何的身障者提供幫助,這就是本輔具設計的動機。
點閱數1337
下載數77
修改日期: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