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數學-國小1-2年級(一)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407
分數-吃披薩-資源代表圖
web 分數-吃披薩
謝丹妮/海豐國小國小1-6年級
藉由一個等分成數份的平面圖形(圓形),認識分子異於1,且總量不超過1個的分數。
點閱數656
下載數30
修改日期:2009-12-09
prezi線上簡報-資源代表圖
app prezi線上簡報
吳國榮/新北市新北市五股區更寮國民小學國小1-6年級
雲端簡報軟體,註冊後可以線上編輯,也可以下載離線編輯,製作團隊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它設計的理念不同於微軟Power-Point的PPT直線式簡報思維,類似心智圖般的從中間擴散出去,先觀看全局,再分述細部,打破傳統簡報一頁一頁的單向延伸,更符合人類思考的本質,簡報路徑的呈現功能也是一絕,很像 攝影鏡頭 般,把目光從這一個物件忽然拉過去到另一個物件,時時牽引讀者的心。 吳國榮 prezi線上簡報 1.教師在教學時製作簡報不一定要用powerpoint,使用雲端簡報的好處在於不論是在教室、家裡或辦公室都可以無痕的接軌所要做的教學簡報2.加入youtube影片相當方便,可讓教學更有趣味與方便3.可以利用其製作心智地圖,不論是國語或社會、自然等科目,都可以一目了然的讓學生了解所要學的整體概念,再搭配每個項目裡可以存放多樣的多媒體圖片、影片,除了了解概念外,更可以進一步的講解內容,比一般的心智繪圖軟體應用性更廣
點閱數307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24-09-13
宜蘭縣廣興國民小學E化資訊團隊成果手冊-資源代表圖
web 宜蘭縣廣興國民小學E化資訊團隊成果手冊
廖鳳玉/縣立廣興國小國小1-3年級,國小5年級
E化資訊教案
點閱數684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2-11-23
認識時間-用餐時間-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時間-用餐時間
張美鄉/潮和國小國小1-4年級,國小6年級
早上用餐圖片
點閱數490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09-12-01
三位數的減法-資源代表圖
web 三位數的減法
陳美月/市立祥安國小國小1-2年級
基於數學生活化的理念,希望學生能將數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也能在生活中培養數感,因此設計購物情境做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以錢幣教具操作付費情形,並輔以萬用揭示板及數位教具的操作,期盼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升數的計算能力。
點閱數35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3-12-05
三年級數學-資源代表圖
web 三年級數學
李采褱/鹽埔國小國小1-6年級
面積是用來表示達一固定區域的覆蓋程度或覆蓋大小的量感,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學生以對於基本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藉由鋪排「沒有空隙的圖形」及班級教學佈置等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周界」、「周長」,瞭解圖形經過切割、拼湊後,面積大小仍不變,進而形成面積保留概念。藉以間接比較面積大小,做為未來進入「面積」計算公式的準備。
點閱數712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09-10-26
認識邊、角、頂點和正三角形-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邊、角、頂點和正三角形
呂慧誼/市立東門國小國小1-2年級
一、透過觀察桌子,發現有尖尖的點、有桌角和邊緣是直直的,再經由物體的操作,認識邊、角、頂點。二、認識三角形有3個邊、3個角和3個頂點。三、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各有4個邊、4個角和4個頂點。四、透過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邊、角和頂點後,知道多邊形有幾個邊、幾個角和幾個頂點。
點閱數466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3-11-27
讓我們來一較長短-資源代表圖
web 讓我們來一較長短
洪琮欽/教育網路中心國小1年級
代傳(原作者為東光國小侯欣妤、劉文雯) 依據教育部92年公佈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之量與實測主題指出,國小階段對長度所探討之範圍,大致上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主要是從感官直接感覺該量,獲得長度的初步概念,再對兩同類量做直接比較與量的複製;第二階段則是對無法直接比較的兩同類量,能透過媒介量,分別做直接比較,並利用比較結果,做出兩量的比較。然後便能使用個別單位測量;第三階段利用常用單位進行運算;最後階段則是利用複名數來描述測量結果以及使用常用單位的換算。本課程設計為配合國小一年級學童剛從感覺動作期進入具體運思期,又前面已學過第一階段初步的長度概念,因此本課程安排以較簡單的第二階段為主要教學目標,後兩階段留待更高年級實施。 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兒童主要是以知覺來比較兩個差異明顯的物體,比較兩物的長短,因此透過日常具體實物的操作經驗,讓學童來認識並描述該具體實物的長度。在活動一,引導兒童利用媒介物量不可移動的兩個物體長度,例如利用塑膠繩複製身高後,再以塑膠繩來比較手臂張開何者較長,讓兒童藉由操作過程將間接比較長度之概念內化。學生能做間接比較,便能使用個別單位做測量,接著活動二個別單位(積木、迴紋針、腳掌長等身體部位)的實測,同長累積複製是個別單位比較的基礎,因此在實作上,指導學童單位與單位之間不能有空隙,即可以決定物體的長短大小,並建立「估測」的概念,培養好的量感,對日常生活很有幫助。藉著利用替換不同長度的單位,讓學童了解使用的單位越小,所得的測量單位數越多;而使用大單位量,所得的測量單位數越少。活動三主要讓學童經由具體操作了解長度也可以加減運算,作為本課程最後的總結活動。
點閱數1535
下載數174
修改日期:2022-02-14
形狀真有趣-資源代表圖
web 形狀真有趣
劉安妮/嘉義縣立竹崎國小國小1年級
透過遊戲與實際操作讓學生確實明白形狀的差別。
點閱數1183
下載數32
修改日期:2011-11-23
加與減的應用-資源代表圖
web 加與減的應用
陳碧霞/東光國小國小1-6年級
採漸進的方式,先讓孩子藉由操作花片熟悉上學期所學習過的數字10的分與合,進而了解10的分解、合成的規律性;接下來應用之前學過的錢幣和積木,讓孩子了解二位數和一位數、二位數和二位數中的加減運算規則,進而做直式的紀錄,本主題的直式紀錄並不著重在進退位,而是在孩子對十位和個位的數字對應,是否能對應好就可以了,進退位會在操作錢幣或積木中做說明和練習。
點閱數3222
下載數140
修改日期: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