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科技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01
新科技大未來-智慧隱形眼鏡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智慧隱形眼鏡系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科幻電影裡常見的那種酷炫「隱形眼鏡結合 AR 技術」,真的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運用我們的生活中。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邱俊誠教授與研發團隊耗費 9 年開發「智慧隱形眼鏡系統」,感測器採用金當材質,夾在矽水膠中,配戴者不會直接接觸到感測器,因此對使用者而言,與一般隱形眼鏡並無差異,不會有不適感。 「智慧隱形眼鏡」可以偵測的項目,包含眼球表面溫度、眼淚蒸散速率、眼淚滲透壓,能夠提供眼科醫師乾眼症相關評估依據。以往想要蒐集相關資料相當困難,一旦有了智慧隱形眼鏡,醫生未來在預測與判斷病情將更加容易。「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邱俊誠教授分享「智慧隱形眼鏡系統」在醫學及相關產業上的應用,歡迎聽眾朋友一起收聽。
點閱數2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珊瑚養殖及珊瑚保養品-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珊瑚養殖及珊瑚保養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海洋,孕育著形形色色的生命物種,至今仍有許多現象是人類所無法理解。國立中山大學依山傍海,也有著專門的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溫志宏教授團隊將研究領域著重於發展促進人類健康與生活為主軸,研究疾病及藥物開發,成果相當豐碩。目前搭配實驗室已成功建立之19種動物疾病模式,包含疼痛、神經損傷、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燒燙傷、糖尿病傷口、粥狀動脈硬化、氣喘、敗血症、快速活美白篩選、性功能測試、骨質新生、痛風、腿部缺血及動物酒醉模式等,進行海洋天然物或中草藥之轉譯研發,也探討臨床疾病之分子細胞學機轉。至今已有數個海洋藥物已發展至先導藥物階段。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從「覆瓦刺冠軟珊瑚」中發現「刺冠珊瑚醇化合物」,發現此化合物對於連嗎啡都無法治療的神經病變性疼痛,具有顯著抑制神經發炎及強效鎮痛之作用。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世界重要學術專刊,各國一致認同海洋可以提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希望,也替國家爭取更多的知名度。節目邀請溫志宏教授分享這項「珊瑚養殖及珊瑚保養品」研究在國內外整體環境產生的影響,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阿茲海默症有藥可治-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阿茲海默症有藥可治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被稱為「抗SARS英雄」的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蘇益仁局長,近年來專注在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研究,以薑黃素衍生物專利小分子化合物,著手開發藥物。阿茲海默症的成因與機制非常複雜,很有可能是經過老化、壓力,造成蛋白質錯誤累積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最終造成神經細胞死亡。南臺科技大學生物與食品科技系蘇益仁教授研究團隊在因緣際會下,獲得了薑黃素衍伸物的分子。進一步利用實驗室開發出的六種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記測試平台,最後選出了最有效的全新候選化合物ASC#6,實驗證明其具有比薑黃素更好的生物吸收率,展現出有效的功效。在全球抗阿茲海默藥物開發領域中,這項研究屬最獨特的多標靶路徑藥物,也是最可能成功的首類新藥,若臨床實驗成功,有機會在輕度時,甚至發病之前,就進行預防性治療。這項研發除了對全球迫切的阿茲海默症付出貢獻外,也讓台灣生醫產業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蘇益仁教授啟動的臺灣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大未來,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19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跨領域的磨潤科技-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跨領域的磨潤科技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本週「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榮獲第二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系洪政豪教授。「國家產學大師獎」的評選重點,除了被推薦人需長期從事產學應用實務外,也需將其產學成果或技術致力於專業人才培育上,且有實質的產出,並對產業實務及對技職專業人才培育有重要影響力。洪政豪教授自1985年進入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主要專長領域為磨潤科技 (Tribology),什麼是磨潤技術呢?任何產業的機台或系統的零件接觸面,若要運轉平順、壽命長久、效率提升,磨潤科技的應用就是主要的關鍵,也是影響元件性能展現的主角,並且會引起磨擦、磨損、黏附、熱傳、訊號傳遞等包含表面形貌改變的物理與化學變化,因此磨潤學一般稱為「研究界面的跨領域的綜合技術」。洪政豪教授專精於磨潤學肌理,應用於各產業機臺與元件性能突破、智慧化檢測及生質潤滑劑製成,並組成跨校產學合作團隊,解決跨領域問題,也同時解決產業技術問題。「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洪政豪教授介紹「跨領域的磨潤科技」在相關產業上的應用,歡迎大家一起收聽,認識這項研發成果是如何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及對國內外整體環境產生的影響。
點閱數2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智慧鞋墊的精準運動科學-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智慧鞋墊的精準運動科學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我們常在體育新聞聽到「某投手要學習運用下半身投球」、「打者要體會運用下半身打擊」,究竟下半身的力量要如何運用呢?很多運動例如棒球、高爾夫、羽球、網球及滑板等等,身體的重心運用是相當重要,但過去運動員無法清楚得知自己身體重心運用的狀況,只能用目測和經驗判斷。而榮獲2019年新科技獎項的「智慧壓力運動鞋墊」,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邱志暉教授團隊與工研究合作開發,不但將先進技術運用在運動訓練中,更透過科技來掌握重心運用,改善運動員的技術,提升運動效果。壓力運動鞋墊有89個感測器,透過軟式的電極以及藍芽傳輸器將資訊傳到手機,然後從手機的APP,一邊做錄影,一邊記錄壓力鞋墊偵測到的壓力變化狀況,像是棒球揮擊,若重心移到太後面或重心太早放到前腳,都對揮擊力量釋放有不好的影響。好的打者揮擊重心運用有中心軸、前腳軸兩種,若透過肉眼觀測,是無法察覺這零點零幾秒的細微變化,但透過無線壓力鞋墊與APP,可在錄影後用慢動作播放,精準觀察到球員擊球與身體重心的變化狀況並加以導正,有利於運動做最佳狀況的發揮,由於這項技術適合運動員的訓練,不僅適合國內推展,也希望推向國際。「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邱志暉教授介紹「智慧鞋墊的精準運動科學」在相關產業上的應用,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燈飾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燈飾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過去台灣的竹苗地區,因為盛產燈泡原料玻璃砂以及天然氣,加上大量代工聖誕燈被稱為聖誕燈王國。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廠商漸漸外移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當時生產的白熾燈、螢光燈,需要使用整流器、啟動器,不僅耗電,開燈也需要時間。一直到2000年以後發展出了電子節能燈、2012年led燈的大大改善了照明品質及價格。 照明控制系統上也加入了定時、根據天氣變化調節亮度等功能,能將燈光調製最舒適的狀態。近年照明燈具的任務已經從照明,逐漸轉為裝飾性的角色,同時也對城市景觀起到了美化作用。裝飾燈泡的造型及控制更是五花八門,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作彈性調整。注重美感的同時,生產燈泡的廠商也在安全及環保下足功夫。而在未來,業界廠商又如何透過研發,利用智慧照明打造前所未見的城市光景呢?鎖定教育廣播電台《產業大未來》,跟著家雄燈飾楊平和董事長、台灣聖誕燈公會李宏文理事長 一起靠近燈飾產業,了解燈飾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2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園藝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園藝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園藝產業,就是園圃的技藝,可觀賞的植物可食用的蔬菜水果及香草都是園藝產業的範疇。從早期看天吃飯,不斷摸索各項種植技術,提升生產力並製造成商品。從簡易溫室到精密溫室,高科技的設備不僅能控管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更能減少因為施肥造成的汙染或是浪費,得到環境保護。在松山工農的教育現場園藝科的孩子們也透過實作發現問題,利用創意發想增進產能,不僅如此,綠手指們在花圃當中興勤的耕耘的同時,更可以透過包裝、行銷等手法提高產品價值。透過科技加值,不僅提升了園藝產業的產能,精緻美麗的農產品更能量身妝點個人生活,為每一天增添色彩。園藝產業到底如何運用科技人定勝天,鎖定教育廣播電台《產業大未來》,跟著園藝專家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陳坤燦老師、松山工農園藝科張淑菱主任一起進入產業大靠近,一同了解園藝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2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工業設計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工業設計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工業設計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動,需要美學、商學、工學三種知識背景的融合。然而從產品角度來理解,工業設計的對象可說是包山包海:從鈕扣到飛機、從椅子到汽車都在工業設計的範疇當中。從歷史意義上來說,工業設計出現於工業革命時,工廠開始以功能為導向大量生產物件的時候,當時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帶著美學,進入了工廠,改善了商品的美觀,增加了顧客的購買意願。無論是從過去設計時使用製圖筆,或是現在使用3D列印製作模型,工業設計始終站在人與科技之間做為橋樑。使用者每一個直覺性的按鈕及動作,也都在設計師們的精心安排規劃之中。工業設計不只是解決現在的問題,更是要去設想未來,解決未來的問題,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課題不斷地變化,除了保持冒險精神,「謙卑」,也必須時刻放在心上。鎖定教育廣播電台《產業大未來》,跟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翁註重教授、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徐景亭設計師一起進入產業大未來,一同了解工業設計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27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餐飲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餐飲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台灣的餐飲產業當中,最具有人情味的,莫過於辦桌、外匯文化。廚師帶著助手及廚具和食材、桌椅,前一天就到主人家準備料理。直到現在,也還有許多地區逢神明生日就必定會宴客慶祝。在當時的小學徒,總是要從活的、生的開始料理,充分磨練到廚藝,十項全能,而現在則是有了大量的加工廠提供加工品,並且請更多助手來分工合作,提升料理的效率。隨著科技的發展,廚具、服務、料理方式都有了新的變化。現在可以利用低溫烹調機維持溫度對肉進行「舒肥」,使用平板電腦點餐,或是同時烤20幾盤的菜餚。同時,企業化、連鎖化,其中的科技連結,也讓餐飲產業的食材獲得更充分的利用,也能壓低價格。然而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廚房,最重要的就是懷著一股愛著料理的心。新時代的廚師們必須善加運用科技加上料理精神,做出來的菜餚才能使人回味無窮,更是像老師傅好手藝一般無法取代的感動。跟著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餐旅廚藝管理系周景堯主任、金山兄弟食堂主廚暨中華美食交流協會郭宏徹理事長一起進入產業大未來,一同了解餐飲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24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茶葉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茶葉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台灣茶葉發展至今大約有兩百多年,雖然早期栽種方式偏重於噴灑農藥,不過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以及茶改場的輔助,越來越多茶農會使用自然農法栽種,以天敵對抗蟲害,合格率也維持在百分之九十幾的好成績。而在種植、烘焙等方式上也引進新技術,不僅有大範圍的農機具增加採收效率,更可以使用電焙籠控制精準的溫度,並模擬早期炭火焙籠,烘焙出更細膩甘甜的茶湯。然而,在推廣新技術新方法的過程當中,茶農往往會帶著害怕的心情婉拒,幸好青年茶農勇於嘗試,才將新技術漸漸引進茶園。除了在技術上創新之外,利用茶的風味輪帶領大家品茶、利用媒體塑造茶的新文化來或是做出新巧思,都是能讓茶走進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訣竅,不再讓加糖加奶的手搖茶飲主導味蕾,而是能真正靜下來品嘗茶的美味。喝茶,從來就不是長輩的專利,而應該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跟著福大同第六代掌門人蔡子晴小姐、茶葉改良場製茶課陳俊良副研究員一起進入產業大未來,一起品嚐茶的甘甜,並了解茶葉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的融入。
點閱數2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