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673
PEb-Va-7-8_繩張力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Eb-Va-7-8_繩張力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Eb-Va-7-8_繩張力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8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4-20
PEb-Va-5-7_應用向量表示平面運動-斜拋運動分析_引導討論WSQ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Eb-Va-5-7_應用向量表示平面運動-斜拋運動分析_引導討論WSQ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Eb-Va-5-7_應用向量表示平面運動-斜拋運動分析_引導討論WSQ學習單
點閱數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4-20
植物對環境的感應-資源代表圖
web 植物對環境的感應
傅子憲/基隆市立武崙國中國中7年級
有關植物向性以及傾性的說明
點閱數488
下載數22
修改日期:2013-02-21
水中小生物-資源代表圖
web 水中小生物
楊小嬌/鹽水國中國中7年級
1.播放常見的水中小生物,令學生在操作顯微鏡同時能較容易找到觀察目標。教師同時問學生此生物為多細胞或單細胞生物。 2.教師示範如何操作顯微鏡來觀察所採集的水樣。 3.教導學生使用數位攝影機,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小生物拍攝影像記錄觀察結果並判斷生物與無生物、單細胞生物與多細胞生物。 4.由學生實際操作,教師指導 5.交代學生對照索引找相關所攝影的小生物,提醒學生可利用網路資源蒐集相關資料,再經由小組討論製成簡報,於下節報告分享。 6.藉由上節觀察水中小生物,學生已攝影的圖片,請學生上台發表所蒐集資料。
點閱數582
下載數45
修改日期:2022-02-14
古蹟巡禮-資源代表圖
web 古蹟巡禮
黃薁錤/忠義國小國小2-6年級
忠義好厝邊--司法博物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 原台南山林事務所, 原林商店....
點閱數1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2-02-14
Helicostyla okadai (蘭嶼光澤蝸牛)-資源代表圖
web Helicostyla okadai (蘭嶼光澤蝸牛)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elicostyla okadai(蘭嶼光澤蝸牛)形態特徵:殼呈圓錐形,殼頂略圓,殼呈白色,有光澤,殼薄、略為透明但堅固,殼面有很多斜行的成長脈。體層周圍圓滑,臍孔深。為蘭嶼及綠島的特有種。棲所生態:樹棲型世界地理分佈:台灣特有種台灣地理分佈:蘭嶼,綠島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1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PBb-Va-2-4_氣體總動能-巨觀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Bb-Va-2-4_氣體總動能-巨觀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Bb-Va-2-4_氣體總動能-巨觀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9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4-23
美人蕉-資源代表圖
web 美人蕉
吳瑞福/市立海山國小國小5年級
一、民國100年9月10日拍攝於新竹縣尖石鄉仙湖露營區。二、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姜目(Zingiberales)、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屬(Canna)、美人蕉(C. indica)三、美人蕉,不僅能美化人們的生活,而且又能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氫,以及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抗性較好,葉片雖易受害,但在受害後又重新長出新葉,很快恢復生長。由於它的葉片易受害,反應敏感,所以被人們稱為監視有害氣體污染環境的活的監測器。具有淨化空氣、保護環境作用。是綠化、美化、淨化環境的理想花卉。
點閱數22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1-11-16
Ctenochaetus binotatus (雙斑櫛齒刺尾鯛)-資源代表圖
web Ctenochaetus binotatus (雙斑櫛齒刺尾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tenochaetus binotatus(雙斑櫛齒刺尾鯛)俗名:雙斑櫛齒刺尾魚、正吊、倒吊(臺東)棲息深度:8 - 53公尺形態特徵: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VII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內凹。體被細櫛鱗,沿背鰭及臀鰭基底有密集小鱗。體呈橘褐色,體側有許多淡藍色波狀縱線,背鰭、臀鰭鰭膜約有5條縱線,頭部及胸部則散佈藍色小點;虹膜藍色。背鰭及臀鰭之後端基部均具黑點。幼魚暗褐色,尾鰭黃色。棲所生態:棲息於石礫底且較深的潟湖和面海礁區海域,棲息深度在8-53公尺左右。主要以生長在碎石區的藻類為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及東加。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曾發現。漁業利用: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因食物鰱之關係,可能具熱帶海魚毒。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Diaphus watasei (渡瀨眶燈魚)-資源代表圖
web Diaphus watasei (渡瀨眶燈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Diaphus watasei(渡瀨眶燈魚)俗名:渡瀨眶燈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棲息深度:100 - 5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後部略細。頭中等大。吻短,鈍圓。眼大。口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不擴大;上下頜、鋤骨、腭骨均具齒帶,上下頜內側齒不延長。體被大而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4-16,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4-15(通常為14);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眶前發光器(Ant)大;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而圓形,在鼻器後背方;鼻部腹位發光器(Vn)略大,近三角形,前緣延伸與Dn相連;眶下位發光器(So)無;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明顯較Op2小,均在眼眶下緣縱線之下;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距側線比距胸鰭基部遠,其下方有一大於PLO約3-4倍的發光鱗;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兩者與PO1成一斜線;胸部發光器(PO)5個,PO1與PO2的距離為PO列中最大,PO4位置昇高,與PVO2在一水平線上;腹部發光器(VO)5個,VO3位置最高;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間,較接近腹鰭基部;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呈斜線狀,SAO3在側線下方約發光器直徑的2倍處;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在脂鰭下方,側線下方約發光器直徑的2倍處;臀鰭前部發光器(AOa)6個,AOa1位置昇高,但不超過SAO2,AOa6亦昇高,六者排列呈淺弧形;臀鰭後部發光器(AOp)5-6個,沿尾柄腹側水平狀排列;尾鰭前位發光器(Prc)4個,四個依次昇高呈半弧形排列,Prc4在側線下方約發光器直徑的2倍處。尾部發光腺無。棲所生態:似大洋性中、底層巡游魚類,一般棲息於100-550公尺以上,生態習性不甚明瞭。地理分佈:分布於世界三大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則發現於西南部、東部及東沙群島等周邊水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