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38
生物∕動物的協調與恆定∕血糖的恆定-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動物的協調與恆定∕血糖的恆定
陳雅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一年級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9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活科技∕動畫小學堂∕黏土動畫手翻書實作-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動畫小學堂∕黏土動畫手翻書實作
林政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中8-9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是從視覺暫留的現象,解釋動畫與電影的原理。並利用模擬實驗的方式,利用龍中鳥的活動觀察視覺暫留的效果。學習結束後,也可利用有趣的評量來測驗自己學習的成果。
點閱數18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物∕校園生物大觀園∕植物-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校園生物大觀園∕植物
楊景盛/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中7年級
本教學模組可提供國中一年級至三年級之學生進行自我學習,亦可提供國中教師進行校園動植物教學時,所需之教學媒體。
點閱數7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3-09-27
江翠國小常見的黑冠麻鷺-資源代表圖
web 江翠國小常見的黑冠麻鷺
鄭昌閔/市立江翠國小國小3-6年級
江翠國小常見的黑冠麻鷺新北市板橋區江翠國小綠色校園有豐富的生物,尤其是鳥類種類更是多采多姿。
點閱數252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1-09-27
Bolinichthys supralateralis (側上虹燈魚)-資源代表圖
web Bolinichthys supralateralis (側上虹燈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Bolinichthys supralateralis(側上虹燈魚)俗名:側上虹燈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棲息深度:40 - 8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鈍圓而不突出。眼大;眼球後部虹膜具新月形發光組織。口頗大,上頜末端延伸至前鰓蓋後緣;上下頜、鋤骨、腭骨、中翼骨及舌面均具齒,下頜後部另具數個強鉤狀齒。體被弱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2-14,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長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3-15;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無硬棘。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鼻部背位發光器(Dn)無;鼻部腹位發光器(Vn)小而圓形;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明顯較Op2小;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緊臨側線上緣;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PVO1在PVO2的略前下方;胸部發光器(PO)5個,PO3略為昇高,PO4更高,約與PVO1同高;腹部發光器(VO)5個,VO2和VO3同高;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中間略上方,不緊貼側線;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呈鈍角狀,SAO1位於VO5的稍後上方,SAO3緊臨側線的上緣;體後側位發光器(Pol)2個,呈斜線排列,Pol1位於AOa列的後上方,Pol2在脂鰭下方,在側線上緣;臀鰭前部發光器(AOa)5-6個,沿臀鰭基底水平狀排列;臀鰭後部發光器(AOp)3-4個,沿尾柄腹側狀排列;尾鰭前位發光器(Prc)3個,呈2+1方式排列,Prc2位置略高於Prc1,且在其後方,Prc3在側線上緣;尾上腺(SUGL)具2-3覆瓦狀發光鱗;尾下腺(INGL)具3-5覆瓦狀發光鱗。此外,除臀鰭的第4軟條上方具3-6個發光鱗外,其餘在頭部及身體無發光組織。棲所生態:大洋性中、底層巡游魚類,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白天一般白天棲息於375-750公尺處,晚上則上游至水深40-650公尺附近處覓食,以浮游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世界三大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則發現於東沙群島周邊水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HOLD住二溪的生命力~『水』變成『永』的故事~-資源代表圖
二溪國小是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校,正遭受少子化的襲擊,學區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加上都會區大學校資源多、學習機會多的迷思,致使本校學童人數年年遞減,有感於此,學校教職員工以及許多社區熱心家長與人士,秉持著「唯有瞭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的信念,共同思考如何以二溪國小自身優勢,結合學區周遭豐富具探索性的天然地質環境,推動文化創意人才的養成,藉由創意來增加學校與社區之彩度,提昇學校與社區總體價值,積極轉型為足富想像與創造力的未來家園。 誠如珍古德博士所言:「我們現在的環境不是先祖賜予的,而是向下一代借來的,我們有責任維護好這片環境。」因此未來的人類更須具備正確的生命認知與環境關懷,藉以實踐熱愛生命與行善關懷的能力,故就教育的領域而言,本方案關注的核心議題定位於:學童立足於多元複雜的未來社會,以及資源日趨匱乏與環境多變的自然環境中,更應該激發個體潛在內心對環境議題的敏覺度,培養生命關懷以及感動覺知,發揮創意並欣賞異己,進而讓本校教師、學童達成自我實現,並營造出本校師生皆是關懷環境的地球公民。
點閱數29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07-16
地球科學∕土石流∕降雨強度-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科學∕土石流∕降雨強度
陳彥傑/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國中9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1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爆竹一聲除舊歲---爆炸包-資源代表圖
web 爆竹一聲除舊歲---爆炸包
李頤鋒/市立立德國中國中8年級
(一).利用碳酸氫鈉(小蘇打)遇酸產生二氧化碳的原理,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在密封的塑膠袋中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在密閉的塑膠袋中會對塑膠袋產生壓力,當二氧化碳量越來越多,壓力便會越來越大,當塑膠袋無法承受壓力時,便會爆裂並發生巨大聲響。(二).檸檬酸與碳酸氫鈉的化學反應式: C6H8O7 + 3NaHCO3 → Na3C6H5O7 + 3CO2 + 3H2O
點閱數392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12-12-21
Taractichthys steindachneri (斯氏長鰭烏魴)-資源代表圖
web Taractichthys steindachneri (斯氏長鰭烏魴)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Taractichthys steindachneri(斯氏長鰭烏魴)俗名:斯氏長鰭烏魴、深海三角仔、黑飛刀、黑皮刀、三角仔(臺東)、大鱗烏鯧(澎湖)棲息深度:50 - 360公尺形態特徵:體呈卵圓形,側扁而高;頭背部圓凸。口大形,傾斜。吻鈍;下頜突出。上下頜及腭骨均有齒,鋤骨亦有些許細齒。體被細鱗,鱗片中央有棘突,大成魚則消失;體側縱列鱗數34-38。無側線;背鰭及臀鰭上被有細鱗,但基底無鱗鞘;尾鰭基部上的鱗與尾柄上的鱗比較,急速的變小。背鰭單一,起點在鰓蓋之後,前方數鰭條延長而呈彎月型;臀鰭起點明顯在胸鰭基部後的下方,前方數鰭條亦延長而呈彎月型;左右腹鰭明顯分離;尾鰭叉形。體色為銀白色至銀灰色而有古銅色澤,死亡後魚體迅速轉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背、臀及尾鰭深褐色,尾鰭另具白緣;胸鰭淡色。棲所生態:大洋性底棲魚類,白天棲息深度可達360公尺的底層,夜晚則到水中表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其他的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地理分佈: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自非洲西南部到加利福尼亞海域。臺灣主要在北部及東部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延繩釣、大型流刺網等漁法捕獲,通常本種魚都是偶獲,數量並不多,故並非臺灣主要經濟魚種。一般市場亦不常見,魚肉尚佳,紅燒或煮味噌湯皆可。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Leptojulis urostigma (尾斑尖豬魚)-資源代表圖
web Leptojulis urostigma (尾斑尖豬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eptojulis urostigma(尾斑尖豬魚)俗名:尾斑藍胸魚、柳冷仔、尾斑鸚鯛棲息深度:20 - 100公尺形態特徵:體細長,稍側扁。口端位,下頜稍突出;主上頜骨向後達眼眶前緣下方;上下頜前部具二對大而彎區的犬齒,第二對彎向外側,後部具一列錐狀齒。頭裸出,頸部背鱗;胸部鱗片較其他部位小;側線連續。D. IX, 12;A. III, 12;P. 13;背鰭連續;尾鰭圓形。體背側淡黄褐色,腹側淡色;吻端至眼前具一窄黄綠色縱帶,通過眼部向體側中央延伸至胸鰭上方之短黑斜斑後轉為寬暗黄綠色縱帶,繼續延伸至尾鰭基部,後接一黑圓斑,寬褐帶之上下體側另具一條黄色縱帶,或顯;胸鰭上方縱帶上具1-2個短斑。背、臀鰭淡色,基部黄色;尾鰭淡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水域,棲息深度達100公尺以上,常被發現於河口前方陸上有機物沈積的深水域。主要以底棲軟體動物、甲殼類以及小魚等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臺灣、菲律賽、印尼及巴布新幾內亞海域等。臺灣南部海域有分布。漁業利用:小型之隆頭魚,非食用經濟魚種。臺灣分布較稀少。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5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