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673
蕈類-資源代表圖
web 蕈類
鄒雅雯/桐林國小國小2年級
蕈類
點閱數505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1-11-15
化學∕溶解∕溶解的類型-資源代表圖
web 化學∕溶解∕溶解的類型
王俊豪/高雄女中國中9年級
本單元由牆上的水泥漆為什麼被溶解出發,發展關於溶解的教學活動與素材,其中溶解的概念也涵蓋了飽和與結晶的基礎思維,另外也包含了常見溶液的介紹、溶解的類型、濃度的表示法、依數的性質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加強學生對溶解的理解與重視。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Enzinopsis zonalis (正斑馬峨螺)-資源代表圖
web Enzinopsis zonalis (正斑馬峨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nzinopsis zonalis(正斑馬峨螺)形態特徵:殼呈細長紡錘狀,上有明顯縱肋並有細橫肋,在縱肋上有瘤狀突起物。殼表為白色具有不規則黑色斑點,殼口外緣內側具小刺,具外水管。棲所生態:潮間帶岩礁世界地理分佈:印尼台灣地理分佈:台北縣貢寮鄉龍洞,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綠島,屏東縣恆春半島半島,大樹房,蘭嶼,台灣東北角,小琉球,澎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獅頭3-資源代表圖
web 獅頭3
黃美玲/桐林國小國小2年級
獅頭
點閱數271
下載數101
修改日期:2011-11-15
Rhinobatos hynnicephalus (斑紋琵琶鱝)-資源代表圖
web Rhinobatos hynnicephalus (斑紋琵琶鱝)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Rhinobatos hynnicephalus(斑紋琵琶鱝)俗名:斑紋犁頭鰩、犁頭琵琶鱝、飯匙鯊、魴仔、香匙(澎湖)、湯匙(澎湖)棲息深度:20 - 80公尺形態特徵:體盤近於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吻短,鈍尖,吻長約為體盤長之1/5~1/4。眼間隔窄,口裂長為鼻孔長度之1.6~1.8倍。胸鰭窄,腹鰭靠近胸鰭,尾縱扁,不具下葉。體表被小盾鱗,背部具棕色斑,腹部色淡。棲所生態:底棲性魚類,棲於近海沙泥底質之底層。以小型魚蝦為食,活動深度在20~80公尺。地理分佈:中國大陸沿海、日本南部、臺灣。臺灣產於西部沿海。漁業利用:本種體型較小,主要漁法為底拖網,產量不大。肉質佳,一般多燻製後食用。魚鰭可製魚翅。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生活科技-會跳舞毛毛蟲-機械原理的起源-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會跳舞毛毛蟲-機械原理的起源
張玉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小4-6年級
透過動畫認識機械原理的起源。
點閱數807
下載數58
修改日期:2013-09-27
Cociella crocodila (點斑鱷牛尾魚)-資源代表圖
web Cociella crocodila (點斑鱷牛尾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ociella crocodila(點斑鱷牛尾魚)俗名:點斑鱷鯒、正鱷牛尾魚、正鱷鯒、竹甲、狗祈仔、牛尾棲息深度:5 - 1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平扁,向後漸細尖,縱剖面略呈圓柱狀。頭部呈縱扁,眶間隔稍寬。吻平扁,中長,約為眼徑之1.3-1.5倍。眶上稜低平,後方具5-8小棘;眶前骨中部有1銳棘;眶下骨脊於眼前具1棘,眼後則有2棘;眶後無棘。口大,下頜突出。上下頜具細齒,無犬齒。虹膜瓣為簡單型。前鰓蓋骨具2棘,第 1棘略長於第 2棘,第 1棘短於眼徑之1/2。無間鰓蓋膜。鰓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為7。兩枚背鰭分離但接近。背鰭硬棘I, VIII,第I棘很短,軟條11;臀鰭僅有軟條11。脊椎骨數為27。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0-56,前部數個鱗具小棘。體背綠褐色,腹部白色,背部散布若干黑色小斑點,並有數道不明顯的寬暗色橫斑。背鰭硬棘部具寬暗緣,軟條部具暗色小點;臀鰭鰭膜暗色;胸鰭下半部暗色,並散有黑色小點;尾鰭顏色多變,通常具有多條暗色斑紋或成列的斑點。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底棲性魚類,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東非到索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西部、南部及澎湖海域等。漁業利用: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底拖網、延繩釣等漁法捕獲,肉質細緻味美,適合油煎或清蒸。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生活科技∕化學船∕探究實驗室-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化學船∕探究實驗室
朱益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中7-9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是從船的種類、船的動力、船的介紹,配合滅火器的化學反應,讓學生了解鹽酸加上碳酸氫鈉的化學反應,再加以配合製作出化學動力船。
點閱數8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3-09-27
野柳岬-節理-資源代表圖
web 野柳岬-節理
何孝倫/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5-6年級
節理的形成導因於大地應力對岩石產生的脆性變形,是岩石相對脆弱但無錯動位移的破裂面,易受後來的風化侵蝕而擴大,常可見植物生長於節理中,這也會加速節理面風化。
點閱數570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24-07-16
Symbolophorus evermanni (埃氏標燈魚)-資源代表圖
web Symbolophorus evermanni (埃氏標燈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ymbolophorus evermanni(埃氏標燈魚)俗名:埃氏標燈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棲息深度:0 - 7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後部略細。頭中等大。吻短,前端鈍。眼大。口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略擴大;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絨毛狀齒帶。體被大而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3-15(通常為14),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22-26(通常為24);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鼻部背位發光器(Dn)及鼻部腹位發光器(Vn)皆小而圓形;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較Op2小,均在眼眶下緣縱線之下;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距側線比距胸鰭基部近;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兩者互為斜線排列;胸部發光器(PO)5個,PO5位置略昇高;腹部發光器(VO)4個,水平排列;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間;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呈鈍角,SAO1在VO2及VO3間的上方,SAO3緊臨在側線下緣;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在脂鰭下方,緊臨側線下緣;臀鰭前部發光器(AOa)7-8個,水平排列;臀鰭後部發光器(AOp)4-5個,僅首個在臀鰭基底上方;尾鰭前位發光器(Prc)2個。尾部發光腺,雄魚的SUGL具3-7個,雌魚的INGL具3-4個發光鱗。棲所生態:大洋性中層巡游魚類,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白天一般棲息深度可達400-700公尺左右,晚上則上游至水深0-150公尺附近處覓食,以小蝦等浮游性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熱帶海域。臺灣則發現於西南部、東部及東沙群島等周邊水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