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967
Moolgarda perusii (佩氏莫鯔)-資源代表圖
web Moolgarda perusii (佩氏莫鯔)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Moolgarda perusii(佩氏莫鯔)俗名:佩氏莫鯔、帕氏凡鯔、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豆子(澎湖)、誌仔(澎湖)棲息深度:0 - 4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呈紡綞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圓筒形。吻短;唇薄,下唇有一高聳的小丘且具有長長的、纖毛的、有間隔的唇齒,上唇則有短且分散的唇齒。眼圓,前側位;脂眼瞼相當發達,覆蓋至眼前後之大部分;前眼眶骨寬廣,佔滿唇和眼之間的空間,前緣有缺刻但隨著成長而變為平直。口小,前位;上頜骨末端遠於口角後緣,尖刀狀,不特別寬大,末端微彎曲向下;舌骨、鋤骨和翼骨上長牙齒,骨則無。鼻孔每側各一對。在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膜性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10-11條;縱列鱗數31-34;胸鰭末端前之側線鱗11-14;第二背鰭起點垂直線前之側線鱗19-22;環繞尾柄上之側線鱗16;背前鱗僅延伸至後鼻孔。鰓耙繁密細長,第一鰓弓下枝鰓耙40-51。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胸鰭上側位,具14-16鰭條,基部上端具黑點,腋鱗發達;腹鰭腹位,具鰭條I,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條III,9;尾鰭分叉;幽門垂數5-7條;具沙囊胃。新鮮標本的體背灰綠色,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各鰭略為暗色而有暗緣;胸鰭淡色,胸鰭基部無色,但在基部的上端有一黑藍色的斑點。常被誤鑑為長鰭凡鯔(Valamugil cunnesius>/I>)。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包括潟湖、礁盤及潮池等海域,亦常侵入港區。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東非洲至馬里安納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等。澎湖海域有產。漁業利用:較罕見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2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文山農場採茶趣-資源代表圖
web 文山農場採茶趣
蕭偉智/市立文山國中國中7-9年級
資訊融入教育
點閱數514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11-10-18
多變的大地景觀-資源代表圖
web 多變的大地景觀
教育雲教學資源教案編輯暨推廣計畫團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小6年級
認識海水因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而形成不同的臺灣常見海岸地形,了解地震對地表造成的影響及災害,建立正確的防震觀念,做好防震準備,降低地震帶來的災害。
點閱數1449
下載數94
修改日期:2017-02-10
2124-第1單元數到100(6-1)-小一數學(南一)-資源代表圖
配合南一版數學課本國小一年級下學期第1單元數到100
觀看次數350
修改日期:2022-02-17
Clypeomorus purpurastoma (紫口蟹守螺)-資源代表圖
web Clypeomorus purpurastoma (紫口蟹守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lypeomorus purpurastoma(紫口蟹守螺)形態特徵:殼表有顆粒狀螺肋,而且略微凹凸不平,有不甚規則的褐色斑,殼口紫色,殼長約1.5-2.5公分棲所生態: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泥灘或沙灘。世界地理分佈:產地台灣東部的礁石海岸潮間帶。越南(Khanh Hoa、 Quang Ngai)台灣地理分佈:蘭嶼雙獅岩,台灣東部海域,東沙島,澎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7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前瞻計畫教案設計-望嘉國小林梅君老師-家鄉溪流水生生物探索-資源代表圖
web 前瞻計畫教案設計-望嘉國小林梅君老師-家鄉溪流水生生物探索
林梅君、羅有程/屏東縣來義鄉望嘉國民小學國小4-6年級
ㄧ、山上溪流是原住民兒童戲水游泳的好去處,抓溪蝦捕游魚是兒時樂趣,但因環境的改變,對現代小朋友,電視媒體取代山林仙蹤的探索樂趣,若能帶領原鄉兒童進行家鄉溪流的水生生物的探索活動,觀察家鄉溪流生物的特性,並比較其他水域水生生物的差別性,對教師及小朋友而言,此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二、國小自然科教材中介紹水生生物的章節,大多以觀察平地水域環境的生物,對於山地溪流水生生物的介紹不多,因此透過文化融入的教學題材,讓學生關心家鄉的溪流水域環境,探索溪流的水生生物。三、在傳統的觀念中,台灣原住民和科學似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然而在原住民生活文化中,保有利用與愛護溪流的環境科學概念,透過本教學活動,使原住民兒童了解祖先對山林溪流的保育觀念,同時也能觀察不同水域環境水生生物的物種。四、透過資訊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建構資訊設備有助於於整理資料及蒐勳參考資料的概念,同時利用資訊媒體提升輔助學習成效。
點閱數876
下載數25
修改日期:2019-02-27
花蓮海岸實查課程ppt-資源代表圖
web 花蓮海岸實查課程ppt
新北市永平高中資訊組/市立永平高中國中9年級
花蓮海岸實查課程ppt
點閱數302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1-12-19
Apristurus longicephalus (長頭篦鯊)-資源代表圖
web Apristurus longicephalus (長頭篦鯊)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Apristurus longicephalus(長頭篦鯊)俗名:長頭光尾鯊、沙魚、長頭篦鮫棲息深度:400 - 9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前部縱扁,後部側扁;體柔軟。吻長,寬而扁,約為眶間隔的2倍;口前吻長大於口寬。眼中大,背位,眼徑約為眶間隔的1/2倍,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前鼻瓣三角形突起。口較寬,弧形;唇褶發達;齒細小密列,上下頜齒同型,具3-5齒尖,上頜齒數36-44,下頜齒數31-44。噴水孔中大,位於眼後角。背鰭2個,狹小,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基底;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末端稍前;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中部相對;胸鰭寬大,前緣與後緣圓凸,外緣長小於吻長;臀鰭基底長,距尾鰭比距腹鰭近;尾鰭長但窄,尾椎軸低平,上葉發達;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低平而與上葉相連。體一致為灰黑色,腹面較淡,各鰭緣和鰓孔均黑色。以前所記載之廣吻篦鯊(Apristurus macrorhynchus),標本編號ASIZP0064264為本種之誤鑑。(2014/8/12重新編修-林沛立)棲所生態:深海魚類,可能為底棲性,生態習性不甚明瞭。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塞昔爾群島、臺灣、菲律賓、日本及澳洲等。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主要以底拖網捕獲,一般以下雜魚處理。IUCN 瀕危狀態:數據缺乏(DD)2004-04-30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酸模-資源代表圖
web 酸模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酸模主要分佈在北部開闊地,其他全省各地曠野也有其蹤跡,是為一種歸化雜草。 酸模的根肥厚。基生葉箭形,酸味。花單性,花被片常帶粉紅色;果時宿存花被片基部具瘤狀凸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60-120公分,分枝少,基生葉有長柄,莖上部的葉較小,近於無柄,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 嫩莖葉可為求生救荒野菜,但必須煮熟。根為健胃藥;莖葉搗碎可敷治疥癬、汗斑。酸模有良好的維他命A和C、鎂和鉀。酸模含有相當多的草酸,就像菠菜和大黃一樣。有人說酸模可以使人振作,有利尿、助消化和治療或預防壞血症的作用,也是溫和的瀉藥。
點閱數39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4-07-16
動畫影片區-影片-前瞻農業-資源代表圖
web 動畫影片區-影片-前瞻農業
NSTM教育雲計畫/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中7-9年級
動畫影片區-影片-前瞻農業
點閱數3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