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963
母親之河--環境教育-資源代表圖
web 母親之河--環境教育
張嘉隆/市立光興國小國小1-3年級
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點閱數756
下載數62
修改日期:2011-11-29
PBb-Va-2-7_氣體分子動力論應用-香水-擴散_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Bb-Va-2-7_氣體分子動力論應用-香水-擴散_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Bb-Va-2-7_氣體分子動力論應用-香水-擴散_WSQ 學習單
點閱數13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4-23
台南市國小五年級食育教材-資源代表圖
web 台南市國小五年級食育教材
林心萍/教育局國小5年級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五年級)食育教材以「菱角」為主題,融入食品安全、健康飲食及節能減碳的概念。
點閱數3490
下載數491
修改日期:2024-07-16
大家來種菜-資源代表圖
web 大家來種菜
王惠珺 賴培樺/嘉義縣鹿草鄉碧潭國小國小1-4年級
康軒版自然與生活科技三下、種子銀行相關網站
點閱數462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20-11-18
大偽金花蟲-資源代表圖
web 大偽金花蟲
曾明煌/延平國小國小4年級
Lagria formosensis
點閱數364
下載數114
修改日期:2010-10-13
PKa-Va-12-17_插針法-虛像測量的方法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Ka-Va-12-17_插針法-虛像測量的方法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Ka-Va-12-17_插針法-虛像測量的方法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4-22
單一活動創新示例編號:國小自然2024-003-資源代表圖
web 單一活動創新示例編號:國小自然2024-003
翁秀玉/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運用Canva及視訊頭錄製光碟笛小組合奏影片,以展現小組學習成果。
點閱數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10-14
各種樂器的聲音-資源代表圖
web 各種樂器的聲音
王麗萍/花蓮縣忠孝國小國小5年級
1.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活動。 2.符合兒童經驗與認知發展。 3.多元學習的活動設計。 4.科學與生活結合。
點閱數1259
下載數183
修改日期:2025-05-12
校園內的昆蟲世界~彩蝶滿天飛-資源代表圖
web 校園內的昆蟲世界~彩蝶滿天飛
陳銀枝/市立直潭國小國小3-4年級
依據學校願景「自然心、人文情 、創新意、能力行」,配合學校「心、森、活」活化特色課程設計,融入相關領域活動中,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思考、探索、研究、多元化的能力。利用校園內豐富的資源,讓學生接觸了解校園及周遭的生態環境,到底有哪些昆蟲及生物,並從直潭生態園了解蝴蝶的食草和蜜源植物生長情形;讓學生對昆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藉由昆蟲的飼育,從中培養學生尊重生命與保護關懷環境的情操。貳、創意教學策略: 一、教材編纂及教學環境設計:直潭的好山、好水、自然生態的豐富資源是令人稱羨的,以大自然為教室,運用大自然完美的呈現,延伸出一個豐富又多元化的教學觸角;配合多采多姿的教學活動設計,及具有各領域不同專長的教師協同教學,引導一向具有生態常識、深具表達力又熱衷表現的直潭孩子,透過審慎思考、深入觀察、親身體驗、實際行動、溝通協同、團隊整合,設計出一連串中年級孩子能夠帶著走的能力。二、多角化醞動教學法:(一)跨領域學習:整合多種領域學習,融合自然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學科,並在生活中實踐,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二)教師族群協同:教師群協同教學各有專長,截長補短發揮極佳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合作學習:透過同儕互動、思考訓練、智慧成長、經驗應用、分析歸納,達成內化建構與學習。(四)活動安全教學:確保活動場所安全、方式安全。(五)實施技巧運用:整個過程,分組合作、分享回饋、發表報告等。(六)理論情境應用:引導學生多元思考、分析歸納,在學生自發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到知識養成、問題解決、時間管理的能力、專長與情境的分享,使得各領域學習的深度廣度都能更深更長。三、教學歷程(教學系列活動):1.森林昆蟲探索: (一)我的朋友在哪裡:利用柯內爾順流教學法,體驗式的學習,喚醒學習的興趣,在森林開放的空間,引起極大的熱忱,只要有新發現,就會發出驚叫,隨時張開雙手捕捉,放在手掌中或衣袖間探個究竟,這就是直潭孩子的特色。奔逐於森林中,分組尋寶,是孩子們的最愛,到森林裡去探索,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後來發現種類真是繁多,有蜥蜴、螳螂、蚱蜢、瓢蟲、竹節蟲、蝴蝶、拉都希氏赤蛙、螞蟻、蜘蛛……等等,不計其數。當觀察到森林裡「臥虎藏龍」,生物的多樣性,於是去做分類,哪些是昆蟲,哪些不是昆蟲。並製作成海報,予以發表分享。2. e化融入學習: 將觀察到的昆蟲種類做一分組,進一步利用電腦或圖鑑去搜集有關的資料:牠的特徵、生活習性、居住的環境、覓食的食物、天敵…..做整理,製作成昆蟲小書,和大家分享。3.我是統計高手: 下操場的生態園蘊藏著豐富的蝴蝶生長的食草和蜜源植物,去做個統計,並結合數學領域的統計圖,發揮創思設計出別具特色的食草、蜜源統計圖表。同時在統計的當下,觀察滿園飛舞的蝴蝶,發現在這生態園裡短短一節課的時間竟然有十餘種的蝴蝶,不禁令人讚歎。4.昆蟲的飼養實記: (1)要飼養何種昆蟲?投票表決,結果是飼養紋白蝶勝出,所秉持的理由是觀察以往飼養蠺經過結繭成蛹化成蛾交配之後即死亡,似乎是為了延續後代生命即告終了,真是應驗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感覺,更不忍見做繭自縛的模樣,因而一改以往飼養蠶的常態,而決定飼養紋白蝶。(2)為了吸引紋白蝶來下卵,根據以往種植蔬果的經驗,發現小白菜是紋白蝶的最愛,因此特別選定小白菜來栽種,當小白菜初長出小小嫩葉,紋白蝶即來下卵了,孩子們興奮不已,但後來發現長成的嫩葉不敷幼蟲的食用時‧因此由先前盆栽飼養只好移植幼蟲到飼養箱飼養。(3)全班分三組飼養,其中有2組失敗,探究原因是餵食的食物?溫度?抑或排泄物處理失當?……最後得到的答案是:成功的秘訣出在餵食的高麗菜是用有機的,沒有殘餘農藥,安全無虞,可讓紋白蝶平安長成。5.吟詩作畫創新意: 對這些昆蟲經過查詢收集相關資料有了初步了解後,寫了一篇篇的詩篇並做成昆蟲小書和同儕之間分享。 ※我的昆蟲小詩: 螳螂─剪刀手 韻婷 螳螂螳螂真奇怪, 兩隻大刀往前彎,攻擊壞人最厲害,壞人看到就快跑,沒有人敢靠近牠。 螳螂螳螂真神氣, 像個武士帶大刀,保護弱小牠最行,大家看了崇拜牠。6.票選昆蟲我獨行 認識森林中的昆蟲後,由小朋友繪製成最喜歡的圖案,進行全校性的票選,希望哪一種昆蟲可以做為直潭的代表,票選結果是獨角仙成為全校小朋友的最愛。在夏令營時並將牠們用壓克力原料彩繪在校門口的木板上,不但美化了環境,更讓直潭的自然生態處處現。教學省思: 1、這是一種體驗學習,讓他們在森林、蝴蝶園開放的空間探索,隨時都有新發現,若有不知名的昆蟲隨即去查圖鑑,這種鍥而不捨探究的精神值得鼓勵。 2、喜歡親近大自然,樂於與昆蟲為伍,觀察敏銳,只要有發現,就想盡辦法捧在手中,仔細觀察,藉由舊經驗的累積,大部分能辨別出牠是何種昆蟲,這種感覺就如同牠們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不會嫌髒、不會覺得噁心,這是直潭孩子的特色。 3、在各種學習過程,採用民主表決的方式:包括分組、種植、飼養的種類…….都是採取這種自行投票的方式產出,在在培養現代公民應有的民主素養。 4、至於要飼養的昆蟲,也由自然方式生產,不用花錢到外面去購買,只要布置好一個優質的環境,紋白蝶就來下卵了,讓小朋友很清楚的觀察出這種昆蟲牠整個生長的過程,等於是「全都錄」,當看到新生命誕生時,孩子們臉上露出喜悅之情,迎接牠們的到來。憑著舊經驗知道小白菜,是紋白蝶幼蟲的最愛;但一樣的種植動作卻是兩樣情,從中也體會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興起了慈悲側隱之心,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此外,當新生命誕生後,採放生的抉擇回歸自然,這種尊重生命的態度,為生命教育又新添一章。 5、在飼養的過程中,未必是這麼順暢,當遇到了蟲蟲危機時,共同思索解決問題之道,學習到了處事的方法。另外,在飼養時排泄物要如何處理,發現有些孩子會因為有臭味而懶得處理,這時就是要教育,每個人要有同理心,設身處地想想若是自己待在這種環境會喜歡嗎?要平安順利的長大,起碼就是要提供一個乾淨安全的環境。 6、安排一系列親身體驗的活動,體會大自然的精髓、生物成長的環境、養成獨立自主、冷靜辨識的能力,能互相關懷;了解小動物的生活,進而融入家庭、學校,與大自然合一,體驗人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7、從收集資料、親身體驗、分享發表,到最後的省思與回饋,此一教學模式,讓孩子從做中學,透過感官的接觸,加深他們的經驗,同時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8、透過多樣化的學習,帶給孩子不同的生活體驗,達到寓教於樂中。9、老師們在各自崗位上一展所長,協同教學,將最好的呈現,讓孩子們有精緻的學習。陸、結語:在鳥語叢林中,以大自然為教室,孩子們追逐探索,能親近大自然,聽見蟲鳴鳥叫,看見成群翩翩飛舞的蝴蝶,真是會令人心曠神怡。透過豐富而多采多姿的體驗活動課程,讓孩子學會了要如何愛護這個生態環境、要如何尊重每一種生物的生命,孩子們樂於學習,而且是收穫滿滿的,更重要的是將所學融入在日常生活中,長養了孩子們的慈悲心,這是令人感到欣慰之事。
點閱數1077
下載數37
修改日期:2011-12-07
Pyrene testudinaria testudinaria (麥螺)-資源代表圖
web Pyrene testudinaria testudinaria (麥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yrene testudinaria testudinaria(麥螺)形態特徵:殼小,呈菱形,體層梯狀,質厚。殼表光滑,色澤多變。殼口白色,狹窄,外唇厚,外唇內壁有齒狀刻紋。殼口小,角質。棲所生態:棲息於潮間帶到潮下帶岩礁區,海藻上。淺海世界地理分佈: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地理分佈:基隆市,蘭嶼,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花蓮海岸,台北縣鼻頭角至宜蘭縣大溪,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東沙島,宜蘭縣蘇澳,花蓮縣大港口,小琉球,澎湖,新竹縣,龜山島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1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