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Coelorinchus fuscigulus(黑喉腔吻鱈)俗名:黑喉腔吻鱈棲息深度:400 - 6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大;頭部黏液腔發達。頭部中大其腹面裸露無鱗;吻長而尖,約為眼徑的1.4-1.7倍,頦下有一短鬚;第一背鰭鰭條略微延長,第二背鰭與臀鰭之鰭條等高;鱗片上的棘刺小多且密,鱗列10-14列,約略排列成平行狀;發光器長,伸達兩腹鰭基底中央,於峽部後方也有一發光線區域,但兩區域不相連接;體為淡褐色,體側則有8-11塊不規則之暗色鞍狀斑,鰓膜黑色,腹部及峽部周邊呈藍色。(2016/1/5李茂熒、林沛立編寫)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600公尺以淺之大陸坡水域,深海底棲性,緩慢游動於泥砂底質的海床上覓食小型蝦蟹。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以釣魚台周邊海域為主要發現地點。臺灣分布於東北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