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79
地理-臺灣環境紀錄者─柯金源-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臺灣環境紀錄者─柯金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柯金源是臺灣極具代表性的紀錄片導演,三十多年來堅持以影像關照臺灣自然環境的變遷。他的鏡頭深入山林、海岸與農村,記錄下土地的美麗與傷痕,呈現人與自然之間複雜且深刻的關係。他的作品不只是單純的影像紀錄,更是一種對土地的守護與呼喚,讓觀眾看見環境所面臨的挑戰,也引發更多人對自然的關懷與省思。即使拍攝過程常常艱苦險峻,柯金源仍以對臺灣的熱愛與責任感堅持走下去。他相信,每一部紀錄片都是一次行動的起點,提醒我們:人與自然並非對立,而應是共生的夥伴。透過他的影像,我們得以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颱風的形成、路徑與颱風眼-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颱風的形成、路徑與颱風眼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臺灣夏季常受到颱風侵襲,瞭解其形成與特性能幫助我們更有智慧地做好防災準備。颱風起源於熱帶海洋,當海水溫度升高並伴隨大量水氣上升時,會形成低氣壓系統,進一步發展成颱風。颱風受大氣環流影響移動,常挾帶強風與豪雨,對沿海與內陸地區都會帶來災害。特別的是,颱風中心的「颱風眼」雖然短暫平靜,卻常讓人誤以為風雨已停。透過認識颱風的成因與路徑,我們能更有效掌握預警時機,提早防範災害的衝擊。學習這些自然科學與氣象知識,不僅保護自己與家人,也讓我們理解人與自然互動下的風險與智慧。
點閱數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鋒面 - 帶來天氣變化的鋒面-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鋒面 - 帶來天氣變化的鋒面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3-4年級
鋒面是左右臺灣天氣變化的重要氣象現象,當冷氣團與暖氣團交會時,便會形成鋒面。由於兩者在溫度與濕度上的差異,交會處會產生上升氣流,進而形成雲層並引起降雨。梅雨季節就是由滯留鋒面長時間停留所引起的持續性降雨;而冷鋒過境則會使氣溫驟降,伴隨短暫且強烈的陣雨。這些鋒面現象不僅影響每日的天氣變化,也會對農作物生長及人們的生活作息造成影響。認識鋒面的種類與特性,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氣候變化的成因,還能提升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分析能力,進一步強化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學習天氣變化的知識,讓我們在面對自然變化時能夠更加從容與安全。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一_颱風是什麼?-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聽專家說氣象【颱風】之一_颱風是什麼?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你知道嗎?颱風可不是隨便就會出現,它的誕生其實需要多項自然條件配合。臺灣位於熱帶與副熱帶交界,每年常成為颱風的來襲路線之一。其實颱風是從熱帶海洋中生成的,當海水溫度高、水氣蒸發劇烈,進而形成低氣壓系統,在合適的氣流引導下,才可能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颱風。瞭解這些形成過程,不只讓我們對大自然更加好奇與敬畏,也能提升我們對災害來臨時的準備與應變能力。透過專家的解說與觀察颱風路徑、風速、氣壓等變化,我們得以更全面掌握颱風的影響,為自己與家人多一層保護。現在就一起揭開颱風的神秘面紗,學習如何與自然和平共處吧!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你要冰的還是熱的-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你要冰的還是熱的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你喜歡冰的還是熱的?」這句話用來選飲料很輕鬆,但當談到地球的溫度,可沒那麼簡單。地球之所以能維持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仰賴的正是「溫室效應」。這是一種自然機制,能讓地球保有適度的溫暖;但當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像是二氧化碳、甲烷等,就會讓這個效應過度加強,導致全球暖化。氣溫上升會引發極端氣候、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連鎖問題,影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永續。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生活中改變,像是節能減碳、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一次性用品、支持綠色能源等。地球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唯有集體努力、改變生活方式,才能守護這顆藍色星球。認識氣候變遷的成因與影響,是我們邁向永續生活的重要起點。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陽光逐鹿 永久綠能好安居-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陽光逐鹿 永久綠能好安居
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能源署國小5-6年級
《陽光逐鹿》描繪太陽能綠建築在社區中的成功實踐,展現了綠能與日常生活結合的可能。社區透過屋頂裝設太陽能板,自行發電,提供穩定且潔淨的能源,不僅有效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也打造出低碳、舒適的居住環境。這樣的設計不只是節能,更是實踐環境永續的重要步驟。陽光社區推廣再生能源的生活方式,讓居民在日常中就能參與環保行動。這不僅是一種新型住宅規劃,更是一種改變生活態度的實驗。當我們走入這樣的社區,會發現永續發展其實並不遙遠,而是來自每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與行動。只要願意從日常做起,就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也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陽光逐鹿》正是一個從屋頂開始,照亮永續未來的行動典範。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台江國家公園陸蟹公民科學家計畫-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台江國家公園陸蟹公民科學家計畫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小5-6年級
台江國家公園擁有全臺灣最大數量的兇狠圓軸蟹族群,為守護這些珍貴的陸蟹資源,管理處自111年起推動「陸蟹公民科學家計畫」。透過招募並培訓志工,讓民眾實際參與夜間巡護、路口交管及生態調查等行動,展現全民參與自然保育的具體實踐。這項計畫除了有效降低人為捕捉與路殺事件,也讓更多人了解陸蟹的重要生態角色,並引發社會大眾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與責任感。透過民眾的實際投入與政府的制度支持,展現出公私協力、共守自然的典範。行動中的守護,不僅保護了物種,也深化了人們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與理解,進一步推動自然資源的永續發展。此計畫不只是保育行動,更是一場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教育。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風中旅者─黑面琵鷺-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風中旅者─黑面琵鷺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小5-6年級
當北風吹起,一群遠道而來的旅者降臨台江濕地——牠們就是黑面琵鷺。每年秋冬,這些珍稀的候鳥自遙遠的繁殖地飛越千里來到臺灣,選擇台江濕地作為越冬棲地,直到春天來臨才再啟程北返。黑面琵鷺被譽為「濕地健康的生態指標」,牠們的出現不僅象徵著自然界的季節遷徙循環,也反映濕地生態環境的品質與穩定。透過觀察這群「風中旅者」,我們得以感受大自然的律動與生命的堅韌,更進一步體會人類在自然保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黑面琵鷺提醒我們:守護濕地,就是守護地球上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不僅是一段遷徙的旅程,更是一堂關於共生與永續的深刻生命教育。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雨滴的旅行-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雨滴的旅行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大雨傾盆而下,水滴三兄弟興奮地踏上各自的冒險旅程。大哥被風送往高山,展開山林的探索之旅;二哥流入蜿蜒的河川,體驗水流的力量;小弟則跌入城市的排水系統,見識到都市積水的現象。他們在旅途中經歷山洪暴發、河水氾濫與都市淹水等不同挑戰,也逐漸了解水資源管理與防災知識的重要性。他們學會了如何防範洪水、應對積水災情,更體會到節約用水對生活與環境的深遠影響。這段充滿想像力的故事不僅揭示水循環的運作原理,也傳遞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透過水滴三兄弟的冒險,我們被提醒: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唯有珍惜資源、加強防災意識,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守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
地理-妖怪皮皮的災難-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妖怪皮皮的災難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妖怪皮皮興沖沖準備出門嚇人,卻被突如其來的自然現象嚇得魂飛魄散!狂風吹得他搖搖欲墜,暴雨傾盆而下,海水迅速上漲,地面還劇烈晃動。原來,這些看似恐怖的情境,其實是自然界正常的變化,包括颱風、地震和海水潮汐等自然災害。皮皮嚇得落荒而逃,卻也開始對這些現象產生疑問與好奇。透過這段驚嚇旅程,大家也能和皮皮一起學習自然災害的成因、防災知識與應變方法。瞭解這些現象不僅能幫助我們解除恐懼,更能在災害來臨時冷靜面對,妥善保護自己與家人。認識自然運作的規律,是邁向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一步。下一次風雨交加或地震來襲時,我們可以像勇敢的皮皮一樣,用知識與行動守護生活安全。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