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68
跨領域數位課程-地貌變變變-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地貌變變變
羅秀惠/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語文領域、社會領域
點閱數24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1-07
再造歷史現場-《共學。探大溪》-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共學。探大溪》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紀錄成果涵蓋博物館相關展示敘事經營、在地夥伴的行動、歷史建築修復活化、文化教育推廣等事件,記錄城鎮變化由「人」而起的脈絡。讓博物館推展過程之紀錄成為影像檔案資產,並同時進行影像資料檔案建置,以期達到「建構在地化影像典藏知識系統」之目標。 影片共有4個主題:「共好進行式—三和木藝」、「老街裡—下街四十番地」、「我的鄰居—木博二辦」、「木博五週年敘事影片」。 三和木藝是木博創立街角館初創期的成員,目前以開設木作體驗課程逐步改造。並且邀集不同地區的木作師協同教學,也鼓勵鄰里媽媽以拿手菜、整理家中閒置房間等方式提供學員食宿,擴大大溪的文化體驗。 下街四十番地說的是一個一家三代共同生活在沒有電視卻擁有五進老屋的故事。男主人劉三擁有傳統木藝的技能,這使他工作內容與在地民俗、宗教信仰緊密連結,他的三個孩子也成為他的小幫手,請在體驗工藝的過程中,將地方文化的典故和鄰里長輩的記憶傳承在這家子日常之中。 木博館第二辦公室(木博二辦)從居民在木門外觀望的獨立世界,逐漸變成左鄰右舍串門子的自家廚房,互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木博五週年敘事影片以一隻貓為代表,在漫遊大溪中說明木博的成果和空間。
點閱數1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今昔交流模式-資源代表圖
video 今昔交流模式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小5-6年級
1.了解今昔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rn2.體認到世界主要文化與宗教的關係。rn
觀看次數367
修改日期:2019-12-09
網路停看聽-網路禮儀與安全-資源代表圖
web 網路停看聽-網路禮儀與安全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網際網路日益蓬勃發展,網路也成為人際之間溝通的重要管道之ㄧ,因此如何減少紛爭,達成有效的溝通,知曉基本的網路禮儀成為開始使用網路的第一課。教育部在「台灣學術網路」(TANet)上,提出有關網路禮儀的建議如下:1.善加管理自己的電子E-Mail郵件:儘可能每天閱讀新收到的電子郵件。不要的信件應立即刪除,以節省磁碟空間。儘量減少郵箱中信件的數量。將來還要參閱的信件,應立即收到自己的磁碟檔案中。千萬不要認為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人能夠閱讀到你的信件。因此不欲人知的事,最好不要儲存在電腦檔案中,或在網路上傳送。2.上網安全守則: 先了解網際網路的基本知識,包括如何在網路找尋資料、通信等。可上網的 電腦,應安裝在隨時可以監視得到的地方。未經同意,不將家裡地址、電話,父母工作地點、電話,學校校名、地址等資料告訴別人。網上送出自己資料或照片前,一定先徵得父母或師長同意。未經父母同意或與師長交換意見之前,絕不與網友見面;見面時一定要在公共場所,並與同學同往,最好有大人陪同。3.上網要遵守網路倫理及網路禮節:發送信函要尊重別人,不挖他人隱私。上網討論時,避免讓對方等候過久。在網上看到不舒服或不雅的資訊時,立刻反應告訴師長。對任何語氣卑鄙無禮,或讓人感到不舒服的來信,一律不回信。與師長討論上網規矩,與父母決定每天上網時間,及可進入的網址;不亂闖未經同意的網址。4. 網路規範: 謹守網路規範,避免觸犯法規,以身試法。
點閱數909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10-06-08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鄭榮興)-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鄭榮興)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點閱數2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看見社會EP28:雲的故鄉!南投仁愛武界部落【南投仁愛】-資源代表圖
南投仁愛的武界部落隱於雲端之中,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原住民文化。本集帶領觀眾踏上這段文化探索之旅,了解部落居民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維繫家園。
觀看次數90
修改日期:2024-11-25
文化保存-木都+1-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木都+1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道開通,催生了嘉義木都50年的風光歲月,嘉義製材所在日治時期,就擁有東亞第一大製材所的盛名,嘉義堪稱是臺灣的木都,而木都嘉義也因而保留了豐富的木業資產與深刻的城市記憶,北門驛這個車站是從阿里山把這些檜木運送下來很重要的一個站別,早期在北門驛這邊是一個很熱鬧區域,現在的林森路兩旁早期大約有兩三百間的民間製材工廠,整個因為阿里山林業的關係而改變。嘉義街的樣貌改變了、建築與產業改變了,嘉義市透過這些木業木材的關係而發展,是嘉義很重要的特色。當地還有一個舊監獄於1919完成的,是國內目前唯一僅存的日治時期矯正機關,當中的房舍、屋頂、桁架全都是檜木製成的。林業的歷史文化遺留很多東西,像是製材的匠師師傅、技術,對於木材的回憶都還在。這一代的人對這都市還有連結,下一代對嘉義會保有何等想法?近年來嘉義市的舊屋力計畫保留不少木建築,有影響到市民的觀點,也許有人會思考為何要保存許多木造房屋,也間接引導民眾思考嘉義市要有什麼樣的特色。
點閱數16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部落帶來祝福的人~排灣族靈媒~-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部落帶來祝福的人~排灣族靈媒~
牡丹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立牡丹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校位在牡丹鄉石門部落,雖然學生居住在部落,卻少有機會認識族群的靈媒文化,為了讓學生學習相關傳統,特別拍攝這支影片,配合靈媒課程播放,希望藉此讓學校師生初步了解靈媒文化,傳承部落傳統文化,進而透過學生傳播,讓更多人重視原住民族群的文化。
點閱數28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永續發展-11 永續城市與社區-資源代表圖
是指一個從社會、經濟和環境角度尊重永續發展為優先的城市,使居民能夠生活在良好的條件下,並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取得平衡,讓城市和社區兼具包容性、安全性、靈活度與永續性。
觀看次數133
修改日期:2024-01-18
大航海時代與黑潮航線-資源代表圖
web 大航海時代與黑潮航線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1492年1月,西班牙依莎貝拉女王完成統一,在宗教狂熱及與葡萄牙海外財富競爭的驅使下,批准了義大利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西向尋找通往亞洲航路的計畫,結果哥倫布沒找到亞洲,反而在這年10月來到巴哈馬群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在當地建立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519年9月,葡萄牙人麥哲倫(Ferdianand Magellan)在西班牙國王查爾斯五世資助之下,率領5艘船隻和270位船員,試圖沿著南美洲南下尋找東方的航道,1520年11月,船隻首次繞過南美尖端,抵達太平洋,四個月之後抵達菲律賓,但是不久之後,麥哲倫捲入當地土著的爭執遭到殺害,剩下的115名船員於5月1日離開菲律賓向南航行,最後抵達有香料群島之稱的摩鹿加群島(Kepulauan Maluku)。滿載香料之後,為了防止葡萄牙船隻的襲擊,剩下的兩艘船分別朝反方向航行,向東航行的船試圖從太平洋回國,但還是躲不掉葡萄牙人的追擊,船隻被搶走,大部分的船員遇害。向西穿越印度洋回國的維多利亞號(The Victoria),則幸運的經由南非好望角回到西班牙,成為世界上第一艘環繞地球一週的船。麥哲倫之後,西班牙人陸續嘗試從太平洋前往菲律賓,不是遭到葡萄牙人的攻擊,就是因為太平洋風向的關係無功而返。直到1556年,新國王菲利普二世即位,為了經濟需要與傳播天主教的狂熱,下令新西班牙(今墨西哥)的總督殖民菲律賓,船隊從墨西哥出發,1565年抵達菲律賓中部的宿霧(Cebu)之後,即開始尋找利用順風返回的路徑,終於在與日本相當的緯度,找到了回程的順風,順著黑潮抵達了現在的美國加州海岸,而後南下,回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科(Acapulco),這條路徑的發現,等於是找到了西班牙與東方貿易的鑰匙。因為宿霧並不適合當作殖民總部,1571年西班牙人轉到呂宋島上的馬尼拉,在當地與中國商人做生意,開啟了著名的太平洋貿易,馬尼拉變成南洋群島和中國的貿易中心,西班牙船隻穿梭在馬尼拉和阿卡普科之間的航路上,帶去的是中國的貨物、南洋的香料及印度的棉布,帶回墨西哥鑄造的銀元,黑潮航線成為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生命線。船隻從菲律賓回到墨西哥阿普卡科(Acapulco)港之後,卸下的貨物有的運到南美洲各地,有的由騾子載運穿越崎嶇的山區,運到靠近大西洋岸的賈拉帕(Jalapa),換取歐洲的貨物和墨西哥銀元,最後在維拉庫茲(Vera Cruz )裝船運回西班牙,完成全球貿易的循環。
點閱數1179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