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導致環境污染或是環境汙染影響農業生產,要如何使「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產生均衡,好讓農業與環境能?人類永續的經營和利用,是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而現代農業太過依賴農藥、化學肥料,導致地力衰退、農產品遭污染、水質惡化及生態不平衡等問題,威脅人類健康與生活環境。像是農藥是植物保護劑,在農業的生產與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更是農業生產與對外競爭力不可或缺之資材。根據歷年統計,台灣地區每年農藥使用量大約為45000公噸(若以有效成份含量計約11500公噸),國產農藥成品有38280公噸,其中,又以除草劑佔最多,其次為殺蟲劑、殺菌劑。鑑於此項工作應由農藥業者負起回收清除責任,因此,由農藥製造業者、輸入業者共同成立相關組織執行回收業務,積極部署回收管道,宣導農民配合業者執行農藥廢容器回收工作。因此推動農業畜產廢棄物資源再利用計畫,將相關廢棄物做一回收再利用,如有機肥料的推廣、稻草回收再利用及廢水減量等,以減緩農畜業廢棄物對環境衝擊,增進農田地利,以期能永續發展、經營。 再者對受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需加以長期監測,避免污染物擴散,並對已受污染之土壤及地下水尋求最佳復育方式,加以復育,使土壤及地下水恢復往日風貌,避免民眾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受災害。以達到農業的永續經營。
修改日期:200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