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19
八斗傳奇-資源代表圖
web 八斗傳奇
黃德芳/市立八斗國小國小3-4年級
認識八斗子及新舊地名
點閱數418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1-11-07
Visual Ranking班級公約排序小組討論報告單-資源代表圖
web Visual Ranking班級公約排序小組討論報告單
謝勝价/市立右昌國小國小3年級
小鬼當家有一套評量之Visual Ranking班級公約排序小組討論報告單
點閱數23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2-11-19
再造歷史現場-自己老家自己勘 | 成果發表 | 阿桑來戛支線 | 谷道謎-資源代表圖
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北岸支流塔洛木溪上游的阿桑來戛社(布農族語Asang Daingaz,大社之意),依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研究,是布農族巒社群從南投東遷到拉庫拉庫溪流域最早建立的部落,民國109年(2020)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辦理「阿桑來戞舊社調查計畫」,吸引許多聽過長輩口述家族遷移史的巒社群青年參加,透過工作坊課程學習GPS使用及判讀地圖,並組成調查團,重返當年祖先住過的舊社踏查,整理出約50處人為遺構,成果豐碩。
點閱數1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3-12-18
西醫院-資源代表圖
web 西醫院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醫療傳道」是宣教活動中的重要部分。福音的傳入,多半是藉著醫療行為而進行的。雖然一般中國人對傳教士所開的西醫院仍存有相當多的誤解,如認為西洋醫師對屍體解剖、用酒精保存畸形人體發育的標本、或是幫人開刀等,是不軌的行為。但不少貧窮人家只能求助於傳教士醫師。因此,教會仍利用在華的醫療事業來進行傳教活動。起初教會在中國的醫療事業,規模都很小,數量也不多,通常是附設在教堂裡的。1900以後,傳教士對醫療事業更加注重,對原有的醫院擴大規模,並在各地新設醫院及診所。教會醫療事業的經費來源,有一半來自醫院的收入,另一半是靠捐款。早期開設的教會醫院,一般是不收費,目的是要博得好感,大部分全靠捐款維持,例如伯駕醫生(Peter Parker) 在1835年創辦的「博濟醫院」,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現代化的醫院。伯駕傳教的方法,是在病人手術之前把基督教的小冊子送給病患,向他傳教,手術完之後,又繼續傳教。但後來教會醫院都有收費,只對少數貧病者施醫給藥,條件是必須信仰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的醫療事業雖然是以傳教為目標,但也把西方的醫術、西藥、醫院制度及醫學教育傳入中國,對中國的醫療事業有相當大的幫助。
點閱數18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我最想聽到的話-資源代表圖
web 我最想聽到的話
藍麗敏/愛蘭國小國小4年級
師生溝通學習單
點閱數143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10-13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統埔、溫泉村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統埔、溫泉村篇
車城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車城鄉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介紹統埔及溫泉村。
點閱數2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劍獅-資源代表圖
web 劍獅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臺灣的避邪物之一劍獅
點閱數20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7
徽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徽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大三重」,道盡徽菜訣竅,芡大、重油、重色、重火工,擅長引出食物的原味,以酒去腥生香,火腿、冰糖佐味提鮮。為豆腐發源地,對豆腐烹調手法的講究,更是精細無比,獨具許多風味特殊的豆腐菜,現在更發展出「豆腐宴」。 徽菜的發展與徽商有著相當的關連性,徽商在清朝活動於全國各地,不忘故鄉舊味,以揚州上海為根據地者,將許多徽菜給帶入了全國,紅燒獅子頭與湯包,就是徽菜流通全中國的最好例子。徽州是多山的地形、可耕地狹小、土壤又貧瘠,能夠養活的人口有限,所以徽州有俗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也造成徽州人口大量的外移,或多或少促進了徽商的出現。徽州也因為多山,山谷清溪四處縱橫,各式野味雲集山林,山蔬更俯仰即是,群山流下的好水匯集成為錢塘江,這些好水則成了豆腐的最佳原料。
點閱數25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台中泰安車站電子書-資源代表圖
web 台中泰安車站電子書
吳永霖/縣立崙背國小國小1-6年級
介紹舊山線泰安車站
點閱數381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1-10-06
何安慈神父( Celedonio Arranz)-資源代表圖
web 何安慈神父( Celedonio Arranz)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天主教自南部北上傳教的過程中,何安慈神父是北部開教的關鍵人物。1853年他出生於西班牙塞戈維亞省的一個小村落。1868年進入西班牙陶雷多奧加捏玫瑰省道明會修道院。何神父晉鐸之後,奉派前往台灣傳佈福音,先經福州和廈門,於1879年抵達打狗(高雄)。1880年他奉命接替吳萬福神父(Vicente Gomar)開教的羅厝本堂。1881年何神父前往沙崙仔本堂(今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那是王靈牧神父(Jose Nebot)於1875年開設的道理廳,作為羅厝及台南間的中途站。何神父在那裡建立會院,並完成了越南籍的甘若瑟神父(Jose Kang )未蓋完的教堂。1882年何神父耗資一千二百圓在羅厝建教堂及神父居所、道理廳,但此廳後來傾倒,1887年他再撥出一百四十圓建立新的道理廳。同年何神父前往台灣北部開教。何安慈神父之所以往北部傳教,與當時已在北部傳教活躍的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內部糾紛有關。有些長老教會的信友與馬偕(George Leslie Mackey)牧師發生爭議,而至羅厝邀請天主教前來台北傳教。何神父先派人北上觀察,並獲得區會長良方濟神父的同意與指派,於1887年三月,在傳道師阿論先(Celedonio A-Lun-Sien)的陪同下到達州內(蘆洲),1888年成立和尚洲天主堂。1889年何神父在台北大稻埕新店尾(今日圓環附近)買地建教堂,一直使用到1905年。除了和尚洲、大稻埕之外,何神父也曾在滬尾(今淡水鎮)附近的興化店(今北縣三芝鄉興化村)開教。但後來派任此地的神父卻面臨到當地長老教會教友的排斥。何神父曾應小基隆(今北縣三芝鄉)庄長之請,舉辦了一次成功的佈道會。但此事過後,派去的傳道員仍常與當地長老教會信眾發生衝突。1905年雷賽逸(Blas Saez Adana)神父受命為廈門主教,他徵召何安慈神父為副牧,前往共事。1922年,何安慈神父在廈門逝世,享年六十九歲。他一生中有二十六年的歲月是在台灣傳道。
點閱數36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