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04
雲貴山趣-資源代表圖
web 雲貴山趣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雲貴高原是少數民族集中的地區,光是雲南省人口四千以上的少數民族就有二十五個,這些居住在雲貴高原的少數民族,最少可分類為三族系、六群、三十一族,但此數字僅供參考,實際存在的種族數只多不少,飲食習慣等,更是多不可數,光是主食之一的「粑粑」,就因各族口味不同而各有差異。在此僅介紹雲南地區目前較為人所知的「白、傣、彝、納西」這四族的飲食。白族最為講究飲食,像「砂鍋魚」這道菜就搭配了十數樣配料,墊底燉煮,耗功甚鉅,是過節食才食用的大菜,還有「乳扇」和「雕梅」,也都是做工甚細的白族食品。傣族最有名的菜式以「竹筒飯」、「傣家燒烤」、「蟲菜」為代表,料理法以烤、蒸、炸等類在野外煮食便利的烹調方式為主,食材常常就地取材,最特殊的莫過昆蟲與青苔是常見桌上佳餚,藉此這兩點特色,可以想像到傣族在發展之初的模樣。傣族的主食則以水稻為主,品種多為糯稻,加上居住在亞熱帶氣候地帶,竹跟芭蕉類植物生長繁盛,因此善用這兩種素材烹飪也是其特色之一。彝族多以玉米、小麥、蕎麥、馬鈴薯為主食,若是溪谷地帶則兼種稻,主食以各種粉製餅、粑、糕,特別是用蕎麥製成的餅、粑、糕,風味獨特、味道清香。副食最出名的,就是在不流血的狀態下宰殺牲畜,切成大塊煮熟而食的「坨坨肉」(砣砣肉)。彝族之中有一分支,稱作「撒尼」,他們生產豐富的稻米,所以米製的「餌塊」,就成了雲貴少數民族中罕見的一品,口感強韌有勁,以炒、煮為主要烹調方法。納西族最為有名的就是藥膳、火腿、吹肝。他們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活動,兼營畜牧業,豬、牛肉為主要副食,由於豬隻飼養困難,所以視豬肉為珍脩,若無特殊緣由,往往一年才宰一次豬,故對於豬肉的保存手法相當熟練,以風乾的方式長期保存的火腿、豬肝(即吹肝),加上醃臘肉,就成了他們最為熟悉的豬肉食品,鮮豬肉反而稀罕珍貴。
點閱數359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7
霍特聖母院-資源代表圖
web 霍特聖母院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1945年以後華特和柯布榭的著名作品中,展現了反對講求客觀性純粹主義和國際化風格。柯布榭在法國隆尚(Ronchamp)的霍特聖母院(Notre Dame du Haut)嘲弄著自己早期作品中的所有幾何和理性原則。怎麼說呢?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他不規則的屋頂,和周圍整體的設計,以及色彩的運用,這座小型建築所富含的豐富意義,遠遠超越了建築的象徵主義,卻又很難言喻,可以說接近一種新建築語彙中的隱喻了。
點閱數28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孤兒院-資源代表圖
web 孤兒院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走到文藝復興,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的建築師布魯內勒斯基所設計的孤兒院,通常被視為第一座文藝復興建築。他的工程技術與對古代建築形式的復興,備受讚揚。加上哥德式建築令人聯想起北方,而佛羅倫斯共和國的領導者在古羅馬本身找到更高貴的血統。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脈絡下,布魯內勒斯基的重返羅馬圓柱、圓拱與矩形窗戶,就不只有美學上的意義而已,還包括了時代的需求。
點閱數2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風華巴洛克-資源代表圖
web 風華巴洛克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巴洛克(baroque)原義是意指「變了形的珍珠」。在十七世紀成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名稱,以當時法王路易十四宮廷為中心,開始流行著此種華麗柔性的藝術風格。「蕾絲」這種柔軟絲綢成為當時男女皆愛的服飾配件,如男士與女士皆喜愛在上衣的袖口上使用蕾絲邊的「反摺袖」(cuff)。
點閱數404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7
西安「餃子宴」-資源代表圖
web 西安「餃子宴」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依據周芬娜的考證,西安「餃子宴」源自唐代「二十四節氣餛飩」。古代餛飩與餃子的區分不明顯,兩者通常都被稱作「餛飩」;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才出現「水餃」一詞,方真正在指今日的「餃子」。唐代「二十四節氣餛飩」依節氣不同,配合了不同的內餡,有海參、魷魚、鮮貝、鵪鶉、雞、魚、豬、兔、牛、鹿、鵝、鴨、羊、豆腐、韭黃、香菇等等二十四種,再配合各式不同的外皮,包成各種造型;相同的內餡搭上不同的外皮,變化多樣,這也是餃子的樂趣之一。「餃子」的造型千變萬化,以現在的「餃子宴」為例,常常為依照內餡而替餃子作造型,若是魚肉餃外型就是金魚,鴿肉餃則捏成乳鴿貌,四喜餃就是露出四色內餡的四色餃子;其中最難捏製的莫過冕頂餃子,外皮薄的可以看到內餡的色彩,型製複雜,蒸熟後夾起仍不破皮。除了內餡與外皮的搭配組合,沾醬的選擇也可依個人喜好,不斷變化出新的風味,餃子可說是集中國麵食烹調技術的精華所在。
點閱數746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7
京菜的融合力-資源代表圖
web 京菜的融合力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京菜」的出現,雖然要上朔至明末清初,但當時的京菜仍以山東菜為主流,但是到了清朝,隨著各地官員的入京,京菜逐漸吸收了河南、山西、東北、蒙古、御膳、官府菜的特色,相互融合後逐漸的發展出了獨特的風味。所以稱京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融合體」也不為過。而「京醬」是最具滿漢融合代表性的一種調味料,京醬也就是俗稱的「甜麵醬」。它的由來據說是因為滿人嗜食麵點,在各種宴會與祭典中,皆製作大量的麵點,結束後則賞賜給宮中太監們。但由於麵點數量過多,太監們實在難以消受,就將之存放在大缸中,缸中的甜麵點日子一久後,「甜麵」就發酵成為了「醬」,也就是後來的「甜麵醬」。太監有時就會將甜麵醬當作禮物送給官員,久而久之就被京菜所接受了,京醬肉絲、炸醬麵、醬肘子、烤鴨捲蔥餅,這些代表性的京菜都會用到甜麵醬,或者該說甜麵醬與其他菜系融合後,這才衍生出了京菜,京菜獨特的醬爆的調理方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點閱數2234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05-27
夏特爾大教堂-資源代表圖
web 夏特爾大教堂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整個漫長的中世紀裡,宗教建築在西歐的政治社會發展中獨自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法國建築師在十二世紀最驚人的成就,即創造一種使得結構、建造、視覺表現形式三者結合在哥德式主教堂中的系統,而大教堂即象徵著宗教信仰。彩色玻璃窗取代實牆、飛扶壁的使用,正是最好的說明。由於哥德式建築不斷地向上爭高的結果,倚賴外牆便成為需求,飛扶壁的使用符合了這一趨勢,也增加了視覺表現方式。位於巴黎西南80公里的夏特爾大教堂是法國哥德式建築的經典作,其大門雕刻與彩色玻璃窗都是藝術珍寶,眾多的飛扶壁將重量分擔給外部支柱後,內部牆壁不需承受太大壓力,可以設計大型彩色玻璃窗,少了笨重的石牆與支柱,增加建築本體的優雅輕巧。
點閱數2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五大傳統名菜-資源代表圖
web 五大傳統名菜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八大菜系之中,並沒有北京菜。不過北京身為“首善之區”,為了滿足歷代皇室、士大夫和商賈等各階層人士的飲食需要,因此集中了大江南北最豐美的食品﹔同時,作為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北京又得以不斷地吸收國內外飲食的精華,形成了五花八門、南北風味皆有的地區。所以說北京的飲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歷代中國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北京菜又稱京菜,是由具北京風味的山東菜、市肆菜、譚家菜等、民族清真菜和宮廷五種風味的菜肴組合而成。北京地方風味菜主要由魯菜轉化而來,又受到其他菜系的影響,所以品種、口味均有變化。如砂鍋居的白肉菜係本是滿洲風味,全聚德烤鴨來自山東,東來順、鴻賓樓、烤肉季等則為自成體系的回族風味。此外,京菜的“重要成員”──官府菜,以譚家菜和厲家菜為主,是由一些頗講究飲食的南方漢族官僚或滿洲貴族由府邸家廚的手藝發展而來。京菜最上層的宮廷菜,則是經過歷代御廚不斷改善的產物,它揉和滿漢,品種繁多,極為精緻鮮美。歷經百年的發展,現在“北京烤鴨、宮廷菜、譚家菜、烤肉、涮羊肉”並稱為北京五大傳統名菜。宮廷菜代表-北京的”仿膳飯庄”是中國第一家專營正統宮廷風味的著名飯庄,開業已70餘年,最初是由宮廷御膳房的廚師所開設。多年來它把挖掘和發展宮廷名菜作為經營宗旨。“滿漢全席”是它獨有的最佳菜肴。這種當年的宮廷御膳,始於乾隆年間,那時正處於所謂“康乾盛世”,清帝把全國進貢的滿漢名菜集中起來,大辦筵席,賜宴群臣。他們把宮中滿席與漢席的特色融為一體,在同一宴會上出現,形成了包括“禽八珍”、“海八珍”、“山八珍”、“草八珍”等為主的滿漢全席。經過滿漢名廚的精心烹製,做出134道熱菜,48道冷葷以及點心、水果等等。可謂匯合了滿、漢、南北品味之精華,豐富多彩,蔚為大觀。應該說這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最高檔次。直到當代恢復了這種宮廷御宴之後,博得了中外客人的贊揚,認為這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絕。尤其仿膳飯庄不僅在飲食上學習宮廷,連內部裝潢、服務生的穿著等都能讓人感受到猶如置身在古代宮廷中用餐。官府菜代表-在官府菜中最著名的是譚家菜。譚家菜流傳到社會上來後,有人說:戲界無腔不學譚(譚叫天即譚鑫培),食界無口不誇譚(指譚家菜)。譚家菜出自清末官僚譚宗浚家中,流傳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了。譚宗浚一生酷愛珍饈美味,作京官時,便熱衷在同僚中相互宴請,而譚宗浚之子譚瑑青講究飲食更過於其父。所以譚家常不惜重資禮聘京師名廚,將技術學到手,隨請隨辭,不斷吸收各派名廚之長,精益求精,獨創一派。不過可惜譚宗浚後期,因仕途不順,鬱鬱而終。最後,譚瑑青落到了這樣的地步:不得不將自家大名鼎鼎的譚家菜拿出來變相營業,以獲得一些收入,補貼入不敷出的家用。譚家菜就是這樣逐漸流入了社會,並且名聲日噪。食界無口不誇譚之說,便是出自這一時期。涮羊肉代表-涮羊肉是源自蒙古的回教清真菜,此菜的炊具?做法?吃法均十分獨特。火鍋既是炊具又是食具﹐吃時以生料上桌﹐邊涮邊吃﹐味道異常鮮美獨特。在北京最出名的涮羊肉就是具有百年歷史的「東來順飯莊」。東來順創建於1903年,具有選料精、糖蒜脆、調料全、火鍋旺這四大特色,所以北京人說「涮羊肉,何處嫩,要屬東來順」。東來順的羊肉是從內蒙古來的大尾巴綿羊肉,由刀工精湛的廚師切出既薄又整齊的羊肉片,這樣精緻的羊肉片涮過後既沒有羶味也不油膩,再沾上東來順講究的調料實在是非常好吃。烤鴨代表-北京有一句順口溜:「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北京烤鴨是以北京特產填鴨烤製而成,曾是元?明?清歷代宮廷御膳珍品。後來傳入民間,成為京菜之首,獨步中國食壇,譽滿全球。著名的全鴨席即是以烤鴨為主菜設置的,北京有名的烤鴨店有很多家,其中以「全聚德」、「便宜坊」等名氣最為響亮。全聚德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開業,創辦人是楊全仁,烤鴨的製作方式是掛爐烤鴨,即直接將鴨子掛在爐內,以果木燒烤,所以烤出來的鴨子呈棗紅色﹐外皮像綢布一樣光潔漂亮﹐吃起來皮脆?肉嫩?香酥?細膩,用荷葉餅塗上甜麵醬放上片好的鴨肉和蔥條,是最適合的吃法。便宜坊與全聚德一樣都是上百年歷史的老店,賣的也是烤鴨,但是作法卻完全不同,它是燜爐烤鴨,靠的是燜的功夫在鴨肚內灌入老湯,使其外烤內煮的過程中受熱均勻,這樣燜出來的烤鴨才會好吃。烤肉代表-「烤肉季」是有名的烤肉大餐,在這裡以烤羊肉為主,所用的羊肉都是駱駝隊經張家口外馱進來的羔羊,羔羊吃的是壩上的草,所以吃起來不僅肉質鮮嫩,且不會有羊羶味,經過調味烤熟後香味四溢,肥瘦肉搭配得宜。
點閱數2987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05-27
色彩繽紛的點心-資源代表圖
web 色彩繽紛的點心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心」是一個泛稱,並無特定的菜式,什麼皆可是點心,味道亦不拘。我們都須知道,點心是豐衣足食後才會出現的,若無多餘的食糧,是不可能製作點心這類食品。中國的點心種類眾多,除了皇親國戚、貴族世家能夠享受到點心外,連一般市井庶民在平日也可嚐到各式各樣的點心,這是拜物產豐富、生產技術提昇之賜,人民都能夠豐衣足食,點心才會如此的豐富,且品類繁複多樣。由於點心在物質豐裕的環境下才會出現,所以製作點心時,人們的心境多半都偏向安穩平和,因此點心所營造出的世界,實充滿著豐麗的色彩與美好的形象,那種物質充裕而帶來的安心感,也在各式點心中,彷彿展現出一個又一個祥和的小世界。
點閱數515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7
北京大學-資源代表圖
web 北京大學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是光緒皇帝戊戌變法下的產物,原名為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近代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在中國歷史上民初時期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更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斯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源地,對中國現代史之影響實在是非常大。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透過以下作法建立北大自由校風:1.聘請教員摒除黨派門戶之見;2.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建立自由選系制度;3.設立研究所,誘導學生自由研究;4.鼓勵學生組織社團,促進學生課外活動;5.創辦刊物,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如:【新青年】、【新潮】,也因此促成「五四」運動的發生。而現在的北京大學更是中國的最高學府,繼續擔任培育傑出人才的搖籃。
點閱數61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