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13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天壽山下。明代遷都北京後,自成祖朱棣起至思宗朱由檢止,共十四帝,除景帝朱祁鈺因故別葬金山外,其他皇帝均葬於此。依次為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十三陵共葬有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以及嬪妃、太子、公主及眾多陪葬的宮女,為中國和全球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十三陵的的東、西、北三面環山,依山勢建圍牆。正門大紅門開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處建關城和水門。大紅門前有石牌坊和下馬碑,牌坊為中國最大石坊,門南兩側皆有下馬碑;門東北為拂塵殿,為皇帝祭陵更衣所在,今僅存遺跡;門北為總神道,直達長陵。神道南端建有大碑樓,內立”大明長陵神斥t德碑”,碑樓外四隅各立雕龍華表,碑樓北神道兩側立石望柱和巨大石像生18對,相向而置。再北為石柱組成的牌樓式欞星門。神道北端有支路,通向各陵。陵園規模大小不同,形制大致相同,各建在山前,都有圍牆,門前豎無字石碑。十三陵中以長陵規模最大,目前只開放長陵、定陵、昭陵和神道,現建有定陵博物館,展示出土器物。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