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37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老照片,了解「太祖夜祭」,頭社太祖夜祭主要是為了慶祝太祖每年一度的聖誕千秋,其中亦包含了頭社居民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一般來說,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太祖夜祭主要指從農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而狹義的太祖夜祭則主要指在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儀式正典活動,主要的儀式過程有:(1)迎神(2)點獻豬(3)拜天公(4)牽曲(5)翻豬禮(6)再牽曲(7)禁向。
點閱數23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Let’s Go on a Treasure Hunt Part 2-資源代表圖
ebook Let’s Go on a Treasure Hunt Part 2
楊宗翰/永康區永康國小國小5-6年級
Let’s Go on a Treasure Hunt Part 2
點閱數1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0-12-29
明十三陵-資源代表圖
web 明十三陵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13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天壽山下。明代遷都北京後,自成祖朱棣起至思宗朱由檢止,共十四帝,除景帝朱祁鈺因故別葬金山外,其他皇帝均葬於此。依次為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十三陵共葬有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以及嬪妃、太子、公主及眾多陪葬的宮女,為中國和全球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十三陵的的東、西、北三面環山,依山勢建圍牆。正門大紅門開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處建關城和水門。大紅門前有石牌坊和下馬碑,牌坊為中國最大石坊,門南兩側皆有下馬碑;門東北為拂塵殿,為皇帝祭陵更衣所在,今僅存遺跡;門北為總神道,直達長陵。神道南端建有大碑樓,內立”大明長陵神斥t德碑”,碑樓外四隅各立雕龍華表,碑樓北神道兩側立石望柱和巨大石像生18對,相向而置。再北為石柱組成的牌樓式欞星門。神道北端有支路,通向各陵。陵園規模大小不同,形制大致相同,各建在山前,都有圍牆,門前豎無字石碑。十三陵中以長陵規模最大,目前只開放長陵、定陵、昭陵和神道,現建有定陵博物館,展示出土器物。
點閱數3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教材_歷史-資源代表圖
web 教材_歷史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瑞祥國小:『溪』遊記-大嵙崁 虛擬實境鄉土文史遊
點閱數292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0-12-30
再造歷史現場-「聽!大河在說話」兒童體驗館-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聽!大河在說話」兒童體驗館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於民國109年(2020)12月1日至民國110年(2021)10月19日於淡水海關碼頭園區C棟倉庫展出「聽!大河在說話─兒童體驗館」,延續上一檔「滬尾之役體驗館」的親子寓教於樂特色,在淡水海關碼頭這個學校及家庭容易前往的文化資產,帶領兒童認識淡水河的生態、貿易及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戰爭故事。 展覽以「立體繪本」為創作發想,將淡水河、河流生物、船隻等角色擬人化,讓兒童用交朋友的參觀經驗,強化對淡水河多面向知識的印象性。在入口的「初見河兒」處,化身為淡水河寶寶的河兒,引領兒童進入繪本世界!
點閱數1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3-12-25
樟腦的製作流程-資源代表圖
web 樟腦的製作流程
王政文/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蒸腦時,將水由木桶上端倒入鍋中,引燃灶中木材,更換碎片,連續十天後,鍋中沸騰的水蒸氣透過木板孔,將樟木碎片蒸熱,也蒸出含腦的氣體,這些氣體進入倒置陶缸後開始凝結。十天後將陶缸拉開,半凝結的樟腦遇到冷空氣會凝結為霜狀,即為樟腦。
點閱數25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5
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資源代表圖
web 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康有為名祖詒,字廣夏,號更生,廣東南海人。清光緒二十一年進士,為晚清維新改革派領導人物。1898年與梁啟超一起進行『戊戌變法』,輔佐光緒皇帝變法維新,戊戌政變後被迫逃往海外,於加拿大組織保皇會,並策劃唐才常發動自立軍起事。歸國後民國六年參與張勳復辟失敗,民國十六年在青島病故。其主要著作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書」、「康南海詩集」。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為康有為之徒,與康有為共同推動變法,世稱康梁。戊戌政變逃往日本,創辦新民叢報大力提倡改革與立憲制度,不斷宣傳西方的制度、思想、觀念,使眾多中國知識份子的思想觀念受其影響而轉變。雖然在清末主張君主立憲,反對革命,但在民國成立後,又堅持維護共和制度,反對袁世凱的帝制和張勳復辟,而與康有為決裂,民國十八年在北京病故。其主要著作為「飲冰室文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少年時喪母,讀書廣博卻屢試不第,為人生平好任俠,胸懷濟世大志,甲午戰爭後投身政治運動,宣揚變法思想,與康梁師徒共同推動變法。由於維新派並無實權,譚嗣同尋求袁世凱的幫助,卻遭到袁世凱的背叛,使守舊派發動政變。譚嗣同於政變後雖有機會可以脫逃,但卻在瀏陽會館坐等官兵逮捕入獄,最後與劉光第、楊深秀、林旭、楊銳與康廣仁共六人,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刑場,行刑前譚嗣同向圍觀百姓高聲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後人稱之為「戊戌六君子」。其主要著作為「仁學」。
點閱數2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來佳里"七逃"-資源代表圖
web 來佳里"七逃"
許佳琪/佳里國小國小1-6年級
介紹佳里鎮著名景點 資料來源: http://okgo.tw/buty/01581.html http://jl1es.tnc.edu.tw/~jles93/building1.htm 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3701071-%E3%80%90%E5%85%8D%E9%96%80%E7%A5%A8%E3%80%91%E5%B0%8F%E6%8E%A8%EF%BD%9E%E8%95%AD%E5%A3%A0%E6%96%87%E5%8C%96%E5%9C%92%E5%8D%80%EF%BC%88%E5%90%AB%E8%A5%BF%E6%8B%89%E9%9B%85%E9%A4%A8%E3%80%81%E5%8D%97%E7%80%9B%E8%97%9D%E9%99%A3%E9%A4%A8%E3%80%81%E4%BD%B3%E9%87%8C%E7%B3%96%E5%BB%A0%E5%86%B0%E5%93%81%EF%BC%89
點閱數25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2-02-14
撒瓦伊別墅-資源代表圖
web 撒瓦伊別墅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二次大戰期間,由瑞士畫家兼建築師賈內荷(Charles-Edouard Jeanneret,1887-1965年)和德國建築師也是設計師的密斯?范?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年)兩位建築領袖發展出直截了當與簡單明瞭的風格特色,前者以筆名柯布榭(Le Corbusier)聞名於世,他把房子定義為「一個居住用的機器」,認為房子應以理性的態度來構想、設計和建造。許多有天份的建築師都受這樣觀念啟發。葛羅培斯就對包浩斯的師生說:「我們的目標是清楚的有機建築,建築內部邏輯會藉由立面和策略來發散並展現;我們要讓建築適應這個充滿機器、收音機和快速汽車的世界,要讓一棟建築的功能清楚的從形式的關係中顯現出來。」柯布榭的理想在撒瓦伊別墅(Savoye House)設計案中幾乎實現。
點閱數29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火車二三事--小火車與火車的家-資源代表圖
web 火車二三事--小火車與火車的家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日本時代,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合稱臺灣三大林場,太平山開發時間比阿里山晚,採較高效率的「運才軌道」和「架空索道」接駁的方式集材,首先在太平山地區依不同高度舖設軌道,小火車將木材集中運送至索道站,再經由索道將木材「溜放」至下端軌道,如此層層接駁,其實太平山林業產量高於阿里山,風景亦不遜色,卻因不能使用大型鐵路機車,70年代伐木停止,便黯然走入歷史。輕便軌道台車是早年臺灣地方運輸的特有文化,指軌距在500毫米左右,建築標準很低,以人力或小型動力推動的軌道台車。由於早年都是以人力推動,剎車時再以「木棍」摩擦後輪控制速度,又名「手押台車」其歷史比臺灣鐵路的歷史更早,初為運煤之用,大正年間專門載人的輕鐵會社已遍佈臺灣,目前臺灣最後保留的輕便軌道台車在烏來,不過「手押台車」已變成汽油動力的蹦蹦車,難以想像當年人力推行的辛苦。我們每天外出很累,總渴望回家好好泡個澡休息,火車也是喔!車庫就是火車的家,它們白天英勇奔馳載客,回到家也希望能洗個澡並補充養分,火車回到家,便有人會為「他們」洗澡,呵護「他們」,火車的家,中間有一個轉車台,左右旋轉,使他們可以進入或進出車庫。舊山線北起竹南,經苗栗、三義、豐原、台中至彰化,全長89.3公里,日治時代時期舊名為「台中縣」。這段鐵路由於坡度甚大,最高達千分之二十六,山區路段以單線通行,成為西部縱貫線最大的運輸瓶頸。其中「勝興」車站標高海拔402.326公尺,為昔日「臺灣鐵路」最高的車站。
點閱數32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