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擔馬草水-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擔馬草水
臺南市學甲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學甲區東陽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擔馬草水屬台灣民俗文化廟宇活動特色之一。對神明許願或還願報答方式之一 ,往往都是感受到神明的庇佑而丕吉泰來,這些擔馬草水都是志願性質,因以前醫學不發達,擔馬草水的人還願大都是之前發願祈求大道公幫自己或親人讓身體康復,以及近年來祈願的類型似乎有了轉變,大環境不佳求職不易、創業維艱因此祈願者也不少,當然擔任志願者都受到大道公庇蔭而能順利化解危逆,所以在上白礁這天來還願,伴大道公出巡繞境為無形的兵馬服務,以答謝神恩!
點閱數1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排灣族的社會組織與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排灣族的社會組織與文化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分為貴、賤兩大階級,即貴族地主與平民佃農,身分世襲。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採長嗣繼承。也就是說,只要你是家裡的第一個小孩,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繼承家族的財產、權利,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掌理部落的決策事宜。其餘的兄弟姊妹則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在北部的排灣族還有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士」的階級。平民是勞動階層,是社會的主體。平民在貴族的領地耕種、狩獵,要繳納各種租稅給貴族,如山林稅、狩獵稅、土地稅、水源稅等。平時要服從貴族的命令並接受貴族的差遣。貴族在政治、經濟上擁有相當的特權。部落中的土地及其附屬物、耕地、獵場、河流都是貴族所有。貴族是勞心階層,同時也是部落中的管理階層;不論公私,有權命令、調派平民。平時對平民要善盡扶助之責。遇有糾紛要協助仲裁。此外,也只有貴族才能享有裝飾的權利。因為貴族生活悠閒富裕,才能把時間花在裝飾上。貴族盡其所能美化其住屋、衣飾及器物。紋身是貴族的特權。青銅刀、琉璃珠、古陶壺也是貴族才能持有的重要器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貴族的衣飾、家屋、日常用品及雕刻藝術上享有平民不能擁有的百步蛇紋。貴族家屋出入口的木雕柱、屋內主柱、屋簷下的桁板及室內的壁板,器具如木箱、木枕、木臼、連杯、針板、佩刀、盾牌及占卜箱等,都是百步蛇圖樣經常出現的地方。貴族被認為是百步蛇的後裔。百步蛇紋是貴族專屬的紋飾,藉以強調統治階級的權威、榮耀與力量。因此,只要從器物衣飾上的紋飾就能清楚地判別身分的不同。百步蛇紋除鞏固貴族神聖的地位外,更具有強化排灣族階級社會結構的功效。貴族階級講究門當戶對,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因此頭目階級常與鄰近村落的頭目結為親家。頭目是地主階級,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階級低的族人也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升降的有趣現象。
點閱數50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2
跨領域數位課程-淨零排放  環境永續-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淨零排放 環境永續
邱敏莉/臺中市南區和平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社會/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領域
點閱數5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6-26
教育的意義與種類-資源代表圖
web 教育的意義與種類
黃麗瑾/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200年前,有人在法國的亞維隆森林裡,發現一名野孩子,他全身裸露、骯髒,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情意。他只會用手吃生的食物,身體雖然健康,但彷彿完全與世隔絕。後來,由一位叫做伊達的醫生,進行了五年的教育方案,後來,這名野孩子成為法國社會中能表達自己思想的文明人。這個例子,展現了教育的影響力,也顯示出一個人具有改變的潛力與可能性。教育真的有這麼大的功能嗎?教育的意義是什麼?與我們個人的發展有什麼關係?「教育」是將上一代或若干代積累下來的知識傳遞給年青一代的過程,在原始社會中,這些知識包括:生火、工具製造的技術、狩獵的技巧等等。利用這些知識,年輕一代不必再去盲目地摸索或重複的經歷失敗,就可以生存下來。正因為這些知識對於生存不可或缺,因此「教育」對於人類社會,意義更加重要。等到生產技術提高,社會生活穩定,人們逐漸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發明、交流,透過這樣的歷程並創造出文字與更多的知識,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傳遞這些知識產物的場所,來教導與傳承這些文明產物,這就是教育機構的由來。一般人常常將教育與學校教育畫上等號,以為只要到學校上學,就算接受過教育了。其實,教育是指一個人在生長的歷程中,有意或無意的受到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種種影響,並不侷限於學校的圍牆內。因此,教育的管道是多元的,舉凡家庭、學校、社會、圖書館、音樂廳等等,都可算是人們接受教育的場所。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與認同的價值觀,同樣的,每個時代人們所抱持的教育觀點與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只有貴族子弟才能長期接受學校教育,他們以全人教育的觀點,重在啟發個體的均衡發展。中世紀時期則主要有由宗教組織主導的教會學校、以及因工商業發達而興起的行會學校;中古大學的興起,則象徵了學術自主,這種教育組織的形式與精神一直延續至今。近代,則受到文藝復興、民族國家興起,以及工業革命的影響,教育內容更豐富,教育組織更具規模、更多元……。歷史是一門鑑往知來的學問,藉由閱讀歷史,讓我們了解前人的經歷,並從中窺見不同時代人們所具有的特殊樣貌,進而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展望未來。在這個子題中,我們就從「教育是什麼?」這個問題意識出發,來了解學校教育的起源與內容,進而回到古希臘社會中,了解當時希臘的教育概況,最後,讓我們一同思考你心中理想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模樣吧!
點閱數43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8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此件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五片彩繪玻璃的組合,主題與另一端的屏風畫作相互對稱。其中上下兩端皆為花卉,中央為雲龍、八仙中著紅袍的曹國舅(手持八寶中的玉板)及文字「祿位高陞」,具有加官進爵之吉祥慶賀意涵。
點閱數27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7
看見社會EP10:傳統產業的未來與在地性【南投竹山】-資源代表圖
在工業社會,開始使用自動化機器以前,有很多的產業都是需要依靠人力的。比如說像計程車,以前是三輪車,就需要靠人力拉的,或是像日常生活中的鞋子,以前可是需要靠人力去編織,現在的製鞋工廠,一天要生產幾千雙都有可能。可是你知道嗎?在台灣還是有很多產業,都還在努力堅持手工製造喔,跟著郭郭姊姊一起去南投竹山,一起看看那邊的傳統手工文化吧。
觀看次數11
修改日期:2023-11-08
photostory-海東成長-10-資源代表圖
web photostory-海東成長-10
陳詠綺/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以照片說故事的方式介紹海東的校園 學生須利用照片用軟體編輯
點閱數36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2-12-07
唐宋至元明時期的貿易船-資源代表圖
web 唐宋至元明時期的貿易船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宋時期: 中國-舟:最大者為獨檣舶,能載一千婆蘭(三十萬斤),次為牛頭舶,載重量約為獨檣舶的三分之一;再次者為木舶,又次者為料河舶,其載重量又各遞減三分之一。大船:蒼舶長二十丈、載六七百人。外國-師子國舶:梯而上下數丈,皆積寶貨。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元明時期:鄭和下西洋,依靠一支聲勢浩大、組織嚴密的船隊,每次動用的船隻常成百上千。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西元1597年)將下西洋的船隻,按照大小和性能,分成寶船、馬船、糧船、座船和戰船五類。寶船是運輸寶貨的主要貿易船,又稱寶舡、寶舟、寶石船、龍船,建制龐大,設備齊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適航性,能經風暴,進行長途航行。馬歡《瀛涯勝覽》(明人說集本,三寶爭彝集)卷首列舉的寶船,「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談遷《國榷》卷十三也說,寶船「其大修四十四丈,搏十八丈,次修三十七丈,博十五丈」。明代的工部尺折合0.311米,寶船的長度達到138.084米,闊56米,船上豎有九桅。最小的戰船,也長十八丈,闊六丈八尺,船上有五桅。船隊以寶船為主,故下西洋的船隊又稱為寶船隊。
點閱數35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再造歷史現場-鐵翼榮光—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主題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鐵翼榮光—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主題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2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晨間飛行》情境式導覽劇場—2020桃園全國古蹟日演出影片-資源代表圖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26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