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27
228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228學習單
吳佩芬/縣立水碓國小國小4-6年級
228學習單
點閱數1925
下載數296
修改日期:2011-10-13
阿美族民生器物常見的民族植物-資源代表圖
web 阿美族民生器物常見的民族植物
林淑玲/台東縣博愛國小國小3-6年級
此教學活動之設計從阿美族的文化出發,課程內容建構在孩童生活經驗之上,希望能幫助阿美孩童從日常用品中認識民族植物,讓他們了解先民如何解決生存與生活問題的無盡能量與智慧,從而珍惜自己族群的文化,加深對族群的認識與認同。
點閱數803
下載數47
修改日期:2012-12-09
淡水信用合作社-資源代表圖
web 淡水信用合作社
曾清碩/市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位於中正路(淡水老街)上,淡水鎮公所隔壁的淡水信用合作社,因為服務親切,信用良好,因此總是業務繁忙,創立至今已經八十五年,現在的這棟房子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建築古色古香,保存良好。由泥土磚建築,到目前的鋼筋水泥大樓,原本的三十幾位員工,增加到現在的一百六十人,走過這麼多年頭,淡信不止經歷的自身的發展,也見證了淡水歷史的興衰。
點閱數520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1-10-26
鹿港教學用相片-資源代表圖
web 鹿港教學用相片
馬嘉楠/新北市立坪林國小國小3-6年級
國小中高年級國語及社會領域相關主題
點閱數680
下載數27
修改日期:2011-12-14
相關人物 - 楊青矗-資源代表圖
web 相關人物 - 楊青矗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本名楊和雄,西元1940年出生於台南縣七股鄉的務農家庭,由於家境艱難,二十歲起就挑起了生活重擔,做過出版、男女服裝店、洋裁補習班教師等。由於他的生活經歷,使他看到台灣社會的不公平,因而藉文學作品表現正義感及對生活的評價。他是三十年來台灣第一個以現代產業工人為主人翁,以工廠為背景,以工廠中人的葛藤為內容的小說家,作品也反映了轉型中台灣社會的一些面向。代表作品有:《工廠人》、《工廠女兒圈》、《廠煙下》、《女企業家》等。
點閱數22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25
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研究——《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 成果影片-資源代表圖
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依《臺灣通史》載:「北港一名魍港,即今之笨港,地在雲林縣西」,認為在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為現今雲林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使顏思齊開臺史實的考證更有其說服力,透過「古笨港開發史與顏思齊論壇」一案,希冀能為古笨港地區歷史能留下實質論述資料。藉由論壇的形式,讓北港早期的歷史風貌可以更清晰被勾勒出來,讓討論的火花,激起民眾對於古笨港或者現今北港歷史的感知。論壇於民國109年(2020) 10月21日於北港文化中心辦理,共65人次參與。 「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以林永村先生捐贈與雲林縣政府將近2萬件出土文物進行整理研究、修護及前期已執行之遺址計畫之專書出版。「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計畫成果特展」希望呈現「研究者」與「觀眾」之間的成果樣態,在展覽中透過展覽團隊還原研究的過程與思考,讓觀眾一同經歷一場歷史饗宴。運用古笨港地區常民文化的生活樣貌作展覽主軸,於展覽視覺呈現上,將運用木質、布料、紙質料等軟性物件作為展覽旁襯。使整體展出接近常民生活文化,而這些有機也是研究團隊經手時常用之物品,結合兩者特色做為主要展出調性。於民國109年(2020)年10月24日至11月22日辦理古笨港的座標─出土清代文物展;同年11月15日出版專書:《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並辦理記者會。
點閱數1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台灣島的形成-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島的形成
曾文成/層林國小國小4-6年級
探索台灣的形成。
點閱數413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22-02-14
文化保存-宜蘭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宜蘭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約在百餘年前發源於蘭陽平原,是唯一形成於臺灣本土的傳統戲曲。「本地歌仔」正是歌仔戲的前身,也是歌仔戲最原始的雛形,在臺灣表演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所謂「本地歌仔」的「本地」意指宜蘭當地;「歌仔」則是「歌謠」之意。本地歌仔就是源自宜蘭當地的民間歌舞小戲。本地歌仔目前僅存歌仔戲的發源地宜蘭地區,形成之初祇有〈山伯英臺〉、〈陳三五娘〉、〈呂蒙正〉、〈什細記〉四大齣,且由業餘子弟所組成,當時農村青年在閒暇之餘,在廟埕、樹下表演自娛娛人,後來在廟會中跟隨遊行隊伍,載歌載舞邊走邊演,這種陣頭形式演出,稱為「歌仔陣」。因採「落地掃」形式演出且無戲服,也無水袖,並大量援用車鼓戲的曲調、動作以及妝扮,因此其表演形式與車鼓戲有許多相似之處。本地歌仔的表演雖然簡單、樸素,但卻代表歌仔戲最原始的演出形式,它形成於民間,代表庶民的音樂、舞蹈,呈現基層的常民藝術。由於本地歌仔保存臺灣唯一本土劇種的形式,且隨藝師凋零有瀕臨失傳的危機,文化部於102年指定宜蘭本地歌仔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為壯三新涼樂團。
點閱數2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記錄從採竹到完成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的過程。
點閱數26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溪頭二日遊-資源代表圖
web 溪頭二日遊
王學仁/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小學生將生活中旅遊的照片利用剪輯軟體 加入旁白、聲音、介紹,串稱一部部動人的影片
點閱數173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