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v5827鄉鎮市區多元樣貌(上)-資源代表圖
video v5827鄉鎮市區多元樣貌(上)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鄉鎮市區多元樣貌(上)
觀看次數362
修改日期:2019-12-04
【VR360數位走讀】彰化縣-鹿港半邊井-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彰化縣-鹿港半邊井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鹿港的半邊井位在瑤林街十二號,於一家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其實半邊井並不是只有半邊,而是以一道牆將水井隔成兩邊,一邊於門外,另一邊則是在自家內,這是基於早期民眾擁有濃厚的人情味,將半邊的水井口建於外面,供無足夠能力鑿井的民眾也可以到此取水使用,十足體現敦親睦鄰的精神。現今半邊井已經以土填起,無法取水,但依舊是鹿港著名的景點之一。
觀看次數153
修改日期:2024-02-21
看見社會EP5:一起出發挑水古道【彰化芬園】-資源代表圖
每到假日你會做些什麼事呢?會不會跟家人,一起去爬山,吸取芬多精,或是去騎單車呢?郭郭姐姐告訴你們一個好地方,那就是彰化芬園,芬園鄉位在彰化縣的八卦山上,旁邊剛好是台中與南投的三者交界處,每到假日,芬園鄉內的 139 縣道,更是這幾年騎單車的熱門路線,每到假日就會有很多單車在路上,除了單車以外,芬園更是盛產土鳳梨的地方,走進芬園,沿路上都可以看到滿滿的鳳梨田,而且聽說那裡的老人們,有一段神秘古道的故事,趕快跟著郭郭姐姐的腳步,一起出發去芬園吧。
觀看次數162
修改日期:2023-11-16
1900年黃玉階等士紳組成「台北天然足會」鼓吹台人放足-資源代表圖
web 1900年黃玉階等士紳組成「台北天然足會」鼓吹台人放足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00年,黃玉階首先倡組「臺北天然足會」。其後,各地有識之士紛紛成立「解纏會」、「斷髮會」或「風俗改良會」,以身作則,鼓吹放足斷髮。十餘年間,逐漸掀起熱潮。接著,總督府趁勢利用保甲制度,全面推動放足斷髮,在警察監督下,保正、甲長至各戶調查仍保留纏足辮髮人數,限期實行放足斷髮,或舉辦集體放足斷髮大會、慶祝會等,以倡導改革風氣。最後,達到普遍放足斷髮的目標。黃玉階先生,生於1850年,台中梧棲人,32歲來到台北大稻埕,是台灣第一位領取漢醫執照的人。他反對纏足,認為那是不健康的,所以提倡「天然足會」,也發起「斷髮不改裝」運動,是推動台灣現代化的功臣之一。1900年,受中、日社會新氣象之刺激,以及日本官民之鼓勵,有「台北天然足會」之成立,號召社會中、上階層入會,以身作則,倡導解放纏足,惟進展甚緩,至1905年仍有三分之二的女子纏足,放足者僅占纏足者的1.1%。
點閱數36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7
淡水重建街-資源代表圖
web 淡水重建街
曾清碩/市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沿著福佑宮旁小巷子的階梯拾級而上,就來到了我們尋根之旅的第三站-重建街。向「萬應同善祠」前的阿婆打過招呼、聊了幾句之後,我們就往上走,來到了許順記。這個兩間店面式的房子,據執行長說,大約是昭和時期建的,重建街上有許多這種店面式的房子,為了方便做生意,門是用一塊一塊的木板拼起來的,可以左右開,也可以整塊拆下來開店,等打烊了再裝回去。
點閱數186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1-10-26
社會科數位課程 - 艋舺老街-新富町文化市場-資源代表圖
video 社會科數位課程 - 艋舺老街-新富町文化市場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小5-6年級
【艋舺老街百百行】線上導覽拍攝協助感謝:艋舺龍山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新富町文化市場)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台北鄉土教育中心艋舺清水巖祖師廟臺北市立文獻館(西本願寺)萬華林宅→艋舺龍山寺→新富町文化市場→剝皮寮歷史建築群→艋舺清水巖→西本願寺廣場
觀看次數77
修改日期:2024-11-04
初二十六拜土地公-資源代表圖
web 初二十六拜土地公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古時候的每個月初一、十五,商人都會約定地點作交易,於是就逐漸形成了「市集」,在交易完成之後的第二天,就是初二、十六,為慶祝交易成功,便會宴請家人和工人,但是在吃飯之前會先祭拜土地公,感謝土地公保佑他們有豐盛的農作物或家禽,使他們有物可「易」,也感謝土地公保佑使他們交易順利,換得自己所需的民生用品。「頭牙」是指每年第一次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也就是農曆二月二日,因為正月初二,正當農曆過年期間,所有神明都要回到天廷,所以土地公不在人間,而正月十六時,與上元節(元宵節)僅相隔一天,所以將每年第一次做牙定在二月二日,也就是「頭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則是最後一次做牙,就稱為「尾牙」。虔誠的人們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固定會祭拜土地公,另外每年有兩次更盛大的祭祀活動,一個為農曆的二月二日,這一天除了是商人們做頭牙之外,也是土地公的誕辰日;另一個是八月十五日,是土地公得道升天的日子。二月二日是春祭,祈求土地公保祐農作物生長順利;八月十五是秋祭,秋天收成之後,感謝土地公的保佑豐收,也就是所謂「春祈秋報」。這兩天,家家戶戶都會宰雞殺鴨,準備豐盛的祭品虔誠祭拜,也會在土地公廟前的演平安戲,又稱為 「土地公戲」。「安土地公金」就是在二月二日祭拜土地公祈福時,農人會以竹枝夾著金紙(土地公金),插在田中,祈求豐收。到了八月十五日會重複,以感謝土地公庇佑農作物豐收。「安土地公金」也稱為「安土地公拐杖」,民間流傳土地公是白髮蒼蒼的老伯伯,行動比較為不靈活,人們就以竹枝或蘆葦枝夾土地公金插在田地上,當作土地公的拐杖,而土地公金,則是作為答謝土地公之「禮數」。另一種說法認為「安土地公金」是土地公看管的標記,表示這塊田是土地公的管轄區域,就如同俗諺所說:「土地靈,虎豹不入境」,兇猛的野獸、妖魔鬼怪等,看到土地公金不敢隨便入侵,農作物自然可以豐收。
點閱數1492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6
前瞻計畫科技教案-六年級社會科教學活動設計-資源代表圖
教學簡報、TBL智慧教室(投影機、互動電子白板、教師端HiTeach教學系統、每組一台平板電腦使用HiLearning電子書包學習系統、每生一個IRS即時反饋器)
點閱數751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19-05-15
親近生活中的歷史-資源代表圖
web 親近生活中的歷史
黃樂綺/市立大同國小國小6年級
前瞻基礎建設-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計畫
點閱數601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1-02-19
虱目魚的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虱目魚的故事
蔡欣翰/將軍國小國小3-6年級
本校位於將軍鄉,鄰近海邊,社區居民多以養殖為業,故社區環境景觀多為廣大之養殖魚塭。在這些魚塭中,又以虱目魚養殖面積最大,產量也最高,而其所產生的影響面也最廣。 為發展鄉土及海洋教育,培養孩子愛鄉之情操,教材與社區資源相結合,選定與孩子緊密聯繫之海洋主題,實際與社區居民接觸、訪談、記錄,彙整蒐集資料,建構出本教學媒體,期望透過課程的實施,介紹家鄉的產業,使孩子們能更認同家鄉、進而愛護家鄉。一開始,就讓我們先從虱目魚的故事說起吧!
點閱數948
下載數29
修改日期: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