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林啟通-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林啟通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林啟通老師──大器樂團創辦人暨團長帶唐寶寶吹出希望的樂符光是 Do Re Mi 的音階,唐寶寶們可能就要花兩年來學他用音樂作為途徑帶著他們在每個家庭中找到最純真的喜悅
點閱數294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5-07-28
記憶樹摘要法-廟宇藝術-資源代表圖
web 記憶樹摘要法-廟宇藝術
林文智/縣立塭港國小國小3-4年級
作者以記憶樹的方式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課本內容分析整理,並透過排列將資料刑塑成記憶樹之形狀,以加深印象及趣味。
點閱數2110
下載數373
修改日期:2012-04-16
認識政府機關-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政府機關
林義明/潮和國小國中7年級
藉由實地訪查了解在地政府機關
點閱數619
下載數21
修改日期:2009-12-01
北埔_金廣福3-資源代表圖
web 北埔_金廣福3
張峰銘/桃園縣立桃園國小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北埔_金廣福3
點閱數346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12-26
DOC在地課程-客家藍染「鍾林工作室」-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客家藍染「鍾林工作室」
萬巒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萬巒鄉公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藍染、臺灣花布都是人們對於客家的印象,客家藍衫,則是客家人就地取材周邊的植物染料來染成藍衫,不同的植物即有不同的顏色,採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幹材等做為染材,取其汁液利用不同的水溫製作成染液,將布染成各式圖樣及花色,藍染工藝過程工序繁瑣,成品令人驚艷。在屏東萬巒鄉的鍾林工作室,便是以藍染、植物染、纖維編織、服飾製作為主,負責人林木影女士則為客家媳婦,在每一件作品當中,都會融入客家元素。對於植物染的熱愛,她多次研習藍靛染藝及植物染藝,也將所擁有的技能傾囊相授,將生活工藝化;工藝生活化,使藍染成為時尚優雅的象徵。
點閱數2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石門水庫遊學-資源代表圖
web 石門水庫遊學
王政華/縣立三光國小國小4-6年級
石門水庫遊學03
點閱數303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12-31
v5856中央政府-資源代表圖
video v5856中央政府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中央政府
觀看次數314
修改日期:2019-12-06
VR360伯勞鳥生態環境展示館-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伯勞鳥生態環境展示館
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4年級
全國第一座『伯勞鳥生態環境展示館』座落於台26線楓港國小旁,前往墾丁國家公園屏鵝公路邊。原本是一處廢棄的舊軍營,98年申請計畫以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方式所建立完成,藉由教育宣導讓社區居民革除多年來濫捕、濫殺紅尾伯勞鳥之陋習,民眾了解自然生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凝聚共同護鳥的意識。館內收藏諸多珍貴的伯勞照片、影片、標本、DIY體驗之外,也提供伯勞鳥生態導覽介紹,讓民眾可真正了解伯勞鳥的地方。館內還建構復古木炭窯、文化生活館及環境教育館,擺設木炭窯、木炭生活用品及早期捕撈虱目魚苗器具,讓民眾透過古文物的陳列,回味楓港地區早期生活的純樸風貌。
觀看次數127
修改日期:2024-01-30
邵族族群分佈及特殊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邵族族群分佈及特殊文化
江貞衛/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邵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人數最少、漢化最深的一群。邵族原住民居住的範圍,侷限於日月潭一帶,可以說是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祖先因為打獵追逐一隻罕見的白鹿,因而發現日月潭,因此返回原居地,帶著族人來到這個魚肥水美的洞天福地定居,邵族的原居地,有人說在阿里山鄒族住的地方或附近;另有人說是在臺南平原的平埔族社域裡。目前族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德化社﹐少部份在水里大坪林。邵族終年有祭祀﹐最大盛典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前後的豐年祭。其他重要的祭典還有農曆三月的播種祭與七月的狩獵祭。遇到族內有重要慶典時﹐邵族人常會以杵擊打石鼓﹐發出聲音通知全族﹐「湖上杵聲」就是形容邵族的文化特色。進入邵族人的家中,可以看到在神案上或牆上掛置著一個籐編的小籃子,裡面收藏著祖先穿戴過的衣服、飾物,從式樣和顏色的古拙斑駁,可以知道它們已經都是年代久遠的衣物了。這就是邵族人的「祖靈籃」,邵族人的傳統祖靈觀具體地呈現在祖靈籃有關的信仰崇拜上,他們相信自家的祖靈就存在於這個小小的籐籃裡。保佑全家平安。籐籃裡的衣物平常不得隨意翻攪,家中若有任何變動,大如娶新娘、起新厝,小如賣肥豬、買新車,都必須把祖靈籃取下,放在門口,請祭師來向祖靈祝禱報告一番,否則引起祖靈疑心或不悅,那就會全家不得安寧.或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祭師全由女性擔任,專門主持祭典和負責與祖靈的溝通,邵人稱女祭師為「先生媽」.在族裡擁有相當尊崇的地位,凡是有意願擔任祭師的婦女必須是在部落中受人敬重、家庭幸福美滿、擔任過重要祭典主祭的人。而且她還必須由老先生媽陪同,乘船到Lalu島(拉魯島)去徵求最高祖靈的首肯,過程繁複而且隆重,並不是任何人想當就能當。現在邵族仍繼續進行的祭典有:三月的陸稻播種祭;五、六月間的整地除草祭;七月初的做鰻祭(和狩獵有關);八月的傳統邵年(祖靈祭)。除了整地除草祭比較簡略外,其他三種重要祭典都必須把各家的祖靈籃集中到部落祭場,還必須準備飯或酒做為供品,由六位先生媽一起慎重地向所有的祖靈祝禱祈福。邵族人現在其實大部分都已經不再從事農耕和打獵的生活,而相關的祭儀卻仍然照常舉行並沒有中斷。邵族人聚居的村落是邵漢混居、而且是觀光商業導向的聚落,邵族的傳統祭典故能維持不墜。
點閱數737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6-02
電視歌仔戲-資源代表圖
web 電視歌仔戲
柯孟潔/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西元1962年,臺灣電視公司開播,正式開啟我國電視時代。而開始製播電視歌仔戲是在西元1964年,當時王明山先生在臺視製播歌仔戲《朱洪武》,由「金鳳凰劇團」主演。由於當時收音機是較為普及的娛樂設備,電視尚未普及,所以沒有受到注意。當電視歌仔戲慢慢受到民眾歡迎後,臺視才開放時段讓劇團演出電視歌仔戲,當時楊麗花在「聯通廣播歌劇團」的安排下演出《雷峰塔》等劇,從此走紅於電視歌仔戲界,也將電視歌仔戲發展推向高峰。西元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開播,中視招募「中視劇團」、「正聲寶島歌劇團」、「金風歌劇團」、「拱樂社歌劇團」四個劇團,以連續劇方式播出歌仔戲。西元1971年,華視開播,亦播出歌仔戲節目。就在三臺電視在三團鼎力的情況下,黃俊雄布袋戲也在電視大放光彩,「雲州大儒俠」風靡多少人為之廢寢忘食。為鞏固電視歌仔戲的收視率,由臺視節目部何貽謀策劃,整併三臺電視臺的歌仔戲人才,於西元1972年成立「臺視聯合歌劇團」,以楊麗花為團長。結果演出大受歡迎,使電視歌仔戲又邁向另一高峰,但是這情況只維持五年,這期間因為演員忙於事業,無法專心演出,加上政府限制閩南語節目,所以「臺視聯合歌劇團」在西元1977年解散。西元1979年,電視臺又開始恢復歌仔戲節目,臺視推出以楊麗花帶領的歌仔戲節目,推出《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等好戲,當時臺視編劇狄珊為使劇情緊湊,對於曲調【哭調】加以刪除,且將劇情改為以愛情為主,兼及武俠內容。葉青在西元1982年於華視成立「神仙歌劇團」,推出《瀟湘夜雨》、《灞橋煙柳》等膾炙人口的歌仔戲,當狄珊轉為華視編劇時,便嘗試加入電子特效,內容雖以民間傳說或神話為主,但加入多種上天遁地的法術,讓電視歌仔戲興起一陣「神話特技」的風潮。不過,之後又漸漸改走「復古創新」路線。中視因為一直缺乏適當演員,所以僅在開播前兩年演出歌仔戲,有十餘年時間未曾播出歌仔戲節目,在臺視、華視兩面夾攻的情勢下,中視力圖振作,曾邀請「明華園歌劇團」與其他民間歌仔戲製作歌仔戲,但是「明華園歌劇團」無心在螢光幕上發展,所以中視又陷入沒有歌仔戲演出的情況,西元1988年,劉鍾元所領導的「河洛有限公司」,曾為中視製作歌仔戲節目,吸引不少觀眾,但是「河洛有限公司」欲轉往劇場發展,所以中視便邀請黃香蓮演出歌仔戲,推出《羅通掃北》、《寶貝王爺貴千金》等電視歌仔戲。近年來,媒體開放娛樂多元,電視歌仔戲節目不如以往受到歡迎,閩南語連續劇也加入攻佔市場,加上電視歌仔戲演員都各自有其他發展,所以很少製作歌仔戲節目。
點閱數87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