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西南道-資源代表圖
web 西南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話說張騫為了聯絡大月氏對付匈奴而出使西域,卻意外發現大夏國(在今阿富汗北部)的存在,更讓他驚奇的是該處竟然有蜀地出產的布;據說蜀布購自身毒。張騫因此建議武帝,可以從蜀地與西域聯絡,避免被匈奴發現。因此,武帝乃開拓西南並設犍為郡(包括現在雲南東北地區)、牂坷郡(現在貴州大部分及廣西西北部、雲南南部一帶)、越雋郡(今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等)及益州郡(現在昆明地區及大理地區),以便治理這些地區。漢時把西南絲綢之路稱為蜀—身毒道,即是從四川通往印度的交通道路。但從上述可知,從西南通往印度這條路線,在漢武帝之前就已經存在,巴蜀一帶的商人早就在這條路上,從事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
點閱數27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埃及 - 福斯塔特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埃及 - 福斯塔特遺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非洲的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的蹤跡,最有名的是埃及的福斯塔特遺址。位於開羅南郊的福斯塔特,在西元七至十世紀是埃及的政治、經濟和製陶中心。1168年遭到第一次十字軍的圍攻,毀於戰火,1972年起對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中國陶瓷器,有越窯青瓷、定窯白瓷、龍泉青瓷及景德鎮、耀州窯、福建窯、磁州窯的?品。值得注意的是出土了唐三彩,出土的三彩盤刻花填彩,屬中晚唐?品。
點閱數25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佛教傳入與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佛教傳入與發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元前五十七年朴赫居世建國(新羅)時定都於慶州。佛國寺、石窟庵、新羅金冠、磨崖三尊佛像等華麗輝煌的文化遺產遍佈,有著許多文化財。佛國寺包括七十多棟建築物,排列在大石基壇上,伽藍的結構和配置,全仿自唐的佛寺建築,其多寶塔和釋迦塔,則有匠心獨具,不同於中、日佛塔建築。近來在釋迦塔內發現的漢譯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咒,考證是唐天寶十年以前所印,這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印本,足以證明朝鮮與中國印刷技術的接觸。
點閱數482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1
中國的主要輸出品 - 茶葉-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的主要輸出品 - 茶葉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歐美國家在中國茶輸入後,從十七世紀下半葉開始,飲茶的風氣逐漸流行起來,使得茶葉成為清代大宗出口商品。中國茶葉作為一種溫和而無害的興奮飲料,成為歐美人的普遍消費品。英國詩人達提曾在一首詩中熱情地讚美這種飲料時尚:「茶,消散了我的愁苦;它,使歡樂調劑了嚴肅;這飲料給我們帶來了多少幸福;它增加了我們的智慧和愉快的歡呼。」
點閱數559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0-05-21
與佛教相關的節日-資源代表圖
web 與佛教相關的節日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中元節」─原名「盂蘭盆會」,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盂蘭盆」在梵語中是解救倒懸之苦,就是說,舉辦這種法會,可以解救陷於痛苦中的祖先亡靈。據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蓮,得知亡母在地獄受盡苦難,便向釋迦牟尼請求解救之道。釋迦牟尼叫目蓮在七月十五日這天準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便可解救亡母免於受苦。魏晉時代的梁武帝首次舉辦「盂蘭盆會」,到了唐代,非常重視此項法會,而一直延續至今,又稱為「中元節」。「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覺悟成佛的日子,據說他在成佛之前曾苦行六年,最後因體力不支倒地,善良的牧女見釋迦牟尼昏倒,就把手邊的雜糧、水果,用泉水熬成粥糜,餵給釋迦牟尼吃下。往後,每到十二月初八日,寺院都會舉行法會,並仿牧女的做法,也熬粥米供佛。由於十二月又稱「臘月」,所以這種粥就叫「臘八粥」,流傳到民間後經過改良調味,添加了許多營養的材料,成為一道可口的點心。
點閱數782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建築-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建築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阿拉伯式樣的建築主要以各地建造的清真寺為代表,以元代最為興盛。泉州是各種伊斯蘭教古蹟留存最多的地方,現存最早的清真寺創建於北宋時期(西元1009年)。該寺在泉州城東南,南臨通淮街,北依護城河;十四世紀時曾經整修,現在尚存有門樓和禮拜殿遺址。泉州南門的清真寺建於西元1131年,西元1349年由金阿里重修。
點閱數28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福州-資源代表圖
web 福州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明成化二年(西元1466年)決定將福建市舶司,由泉州遷到福州,此後福州就成為對琉球開放的唯一港口。琉球的貢船每次都挾帶貨物,進行貿易。明朝政府派往琉球冊封的船隻,也進行同樣的活動。
點閱數2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動物-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 - 動物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史書中有很多關於天馬的記載,書中的天馬並非神話傳說,乃是一種西域的優良馬匹,高大雄壯且速度極快。天馬之說應是跟漢武帝有關;據說他曾卜卦,卦文說:「神馬當從西北來」,武帝便積極向西域求馬。西元前105年,烏孫王向武帝求娶公主,願以良馬千匹作為聘禮,武帝十分欣喜。大宛馬即是有名的汗血馬;武帝得知大宛有良馬,派使者帶千金欲與大宛換取良馬,大宛拒絕、殺漢使並奪取其財富。武帝派李廣利出兵征討,獲勝後得三千匹汗血馬。武帝見汗血馬神駿非凡,更勝烏孫馬,因此將烏孫馬改稱西極馬,把天馬的封號給了大宛馬。這些馬匹對改良中原馬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內地養馬業也因此迅速發展。 駱駝:這是西域地區的重要動物;東漢嶺南地區流傳:「少所見,多所怪,見?駝以為馬腫背」。蠹駝指的就是駱駝,是古代絲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駱駝能負重致遠、辨識路途、預測沙漠氣候,古代各國商人把生絲、綢緞、油漆、麻布和皮革裝備,綁在駱駝上,組成浩浩蕩蕩的商隊,來往於絲路上。獅子:據說戰國時代就已傳入,在西漢末的長安城,已經繁衍出成群的獅子。又稱師子,唐代喜以此稱。拂菻狗指的是哈巴狗,約在唐初時傳入。《新唐書》記載:「唐武德七年,高昌王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吋,長尺餘,性甚慧,…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由此可知,中國的哈巴狗是透過高昌而傳入。鴕鳥:鴕鳥在漢代的文獻中已有記錄,據說是從條枝國經安息再傳入中國,當時並不是叫鴕鳥,只稱大鳥或大雀。首次出現鴕鳥之名在唐代,由駱駝比喻而來。明代時把鴕鳥稱駝雞,多從海上傳入中國;鄭和下西洋時在阿丹國「買得駝雞」,就是很好的說明。
點閱數6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資源代表圖
web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由西方沿著絲綢之路長途跋涉而來到東方的旅行家不勝枚舉,馬可波羅 Marco Polo 便是其中一位有名的人物。在中國的元朝為官十七年後,馬可波羅於元貞元年(西元1295年)回到了家鄉威尼斯。他參加了當時威尼斯對熱那亞Genoa的戰爭,因兵敗被俘而被關押了一年。馬可波羅把在亞洲的豐富見聞,說給獄中友人作家魯恩蒂謙Rusticiano聽,魯恩蒂謙把它紀錄下來,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獲釋後繼續經商,於西元1324年七十歲時去世。
點閱數1134
下載數38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雜技-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雜技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從西方傳入的雜技娛樂,自漢代起,至唐代時大盛。《後漢書》中記載,當時有很多耍魔術雜技的藝人,大多來自於西方諸國。 安帝時「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除了史書中有所記載之外,在漢代石刻畫像中,也豐富地描繪當時的雜技表演;如山東武氏祠石室中宴飲嬉戲的圖像,其中有一人倒豎,足上豎立一小兒騰空飛起,非常生動逼真。
點閱數72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