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91
董家林古城-資源代表圖
web 董家林古城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20世紀6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區琉璃河鎮東北的董家林村發現一座北京地區迄今年代最久的古城址,董家林古城址位在西山腳下一塊寬闊的高台平地上,琉璃河(又稱大石河,古稱聖水)自北向南流,而古城正好位於河灣地帶。經過考古發掘測定,這座古城大致成東西向的長方形,北墻墻基保存較好,南部城基已遭琉璃河沖毀,東西城基各殘留北半段,在靠城牆東北角處發現有用卵石砌成的排水道,此應為由城內向城外排水的通道,城外尚有城壕環繞,顯示當時可能是利用護城河作為城市防衛設施的。城內中部偏北為宮殿區,因為有發現宮殿建築的夯土台基和陶質繩紋水管等,在宮殿區的西南部有可能為大型活動(如祭祀活動)的場所,因為有發現四處用於祭祀的牛馬坑和占卜用的甲骨,其中有三片甲骨上刻有”用貞”、”成周”、”其馭□□”文字。城內西北部則為手工業作坊區和平民生活區,在這裡發現有居住、窖穴基址。在這座古城東南一里處某村發現西周時期的大型墓葬群,墓葬群中出土的大量陪葬品中有許多青銅兵器和禮器,其上的銘文紀錄了伯矩受到燕侯賞賜的情況以及堇奉匽侯之命前往宗周向太保(召公)進獻食物,受到召公賞賜之事,這正好印證了文獻記載召公本人未到燕地而以長子就封的事實。銘文和文獻的相互印證提供了西周燕國始封於此的有力證據,因此董家林古城被確認為燕國的始封都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不過再由墓葬情況來看西周晚期已無高等級的墓葬,只有小型墓葬,由此判斷董家林古城到西周晚期已從燕國的都城變為一般的居民點,也就是說董家林古城作為燕國都城的使用時間只有在西周早中期。
點閱數3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色彩繽紛的點心-資源代表圖
web 色彩繽紛的點心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心」是一個泛稱,並無特定的菜式,什麼皆可是點心,味道亦不拘。我們都須知道,點心是豐衣足食後才會出現的,若無多餘的食糧,是不可能製作點心這類食品。中國的點心種類眾多,除了皇親國戚、貴族世家能夠享受到點心外,連一般市井庶民在平日也可嚐到各式各樣的點心,這是拜物產豐富、生產技術提昇之賜,人民都能夠豐衣足食,點心才會如此的豐富,且品類繁複多樣。由於點心在物質豐裕的環境下才會出現,所以製作點心時,人們的心境多半都偏向安穩平和,因此點心所營造出的世界,實充滿著豐麗的色彩與美好的形象,那種物質充裕而帶來的安心感,也在各式點心中,彷彿展現出一個又一個祥和的小世界。
點閱數517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7
包浩斯-資源代表圖
web 包浩斯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廿世紀初,有幾位關係新風格的發展的著名建築師。1919年,葛羅培斯(Gropius)將兩所原本分立的藝術學校和美術工藝學校結合而為包浩斯(Bauhaus)。包浩斯最主要的影響,是率先推動了整合現代設計原則與量產工業的觀念。這是將理性、技術和一次大戰後流行的烏托邦精神相互結合的卓越計畫。1922年以後包浩斯變得越來越具有目的性,追求立方體的儉樸和功能主義。包浩斯於1925年搬到德索(Dessau),葛羅培斯為它設計的新建築,徹底體現學校各種功能的結合。此一建築為工廠、畫室、教室、展示場、圖書館、辦公室和宿舍的複合體,建築設計以乾淨、精確、無裝飾但引人的方式,將直邊方塊做非對稱的安排。
點閱數23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7
徽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徽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大三重」,道盡徽菜訣竅,芡大、重油、重色、重火工,擅長引出食物的原味,以酒去腥生香,火腿、冰糖佐味提鮮。為豆腐發源地,對豆腐烹調手法的講究,更是精細無比,獨具許多風味特殊的豆腐菜,現在更發展出「豆腐宴」。 徽菜的發展與徽商有著相當的關連性,徽商在清朝活動於全國各地,不忘故鄉舊味,以揚州上海為根據地者,將許多徽菜給帶入了全國,紅燒獅子頭與湯包,就是徽菜流通全中國的最好例子。徽州是多山的地形、可耕地狹小、土壤又貧瘠,能夠養活的人口有限,所以徽州有俗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也造成徽州人口大量的外移,或多或少促進了徽商的出現。徽州也因為多山,山谷清溪四處縱橫,各式野味雲集山林,山蔬更俯仰即是,群山流下的好水匯集成為錢塘江,這些好水則成了豆腐的最佳原料。
點閱數27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褲革命運動-資源代表圖
web 褲革命運動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雖說一次大戰後,女性穿著男子式的褲子有普遍的趨勢,但這只侷限於穿褲子去工作,或是參加體育活動,1920年代掀起了女子體育的熱潮,褲子成為運動服的固定衣服。女生穿褲子無可非議,然而把褲子作為女子日常服裝仍然受到強烈的抵制。女人要取得完全的衣著自主權還得等待下一個時機。
點閱數272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7
耽戀優雅-資源代表圖
web 耽戀優雅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十七世紀的巴洛克風,不僅影響到當時女性服飾,也對當時男性服飾產生影響,表現出華麗且繁複的優雅風,男士普遍穿綴有「緞帶」或「薔薇花」的高跟鞋,在衣服的裝飾上也使用了大量的「緞帶」。男士穿戴手套也成為本世紀開始流行的重點。受巴洛克風格影響的女裝具有豐富的裝飾,使用髮帶、花邊、刺繡裝飾外衣,給人目眩神迷的感覺,而暖手筒(Muff)亦為當時女性喜愛的流行配件之一,其材質以毛皮為主,不僅可保暖,亦可作為在上流社會表徵身分地位的裝飾物。
點閱數2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漳泉小吃-資源代表圖
web 漳泉小吃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漳泉小吃」大概是臺灣人最為熟悉的,許多臺灣人的祖籍就是漳、泉二地,現在臺灣的小吃也深深受此影響。「米粉」就是福州的特產之一,把米磨漿瀝乾後壓成細條狀風乾,比現在的新竹米粉要粗上許多。「新竹米粉」則是源自福建惠安,據傳可上朔至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南遷後,由於缺少麵粉,所以便用米粉替代製麵,結果製出了米粉的原型「米條」。「惠安米粉」在傳至新竹後,因為新竹風的大助力,讓米粉更加美味可口,新竹米粉便成了享譽全臺的小吃之一。「漳州蠔仔煎」是相當有特色的小吃,蠔仔煎是福建沿海地區皆有的小吃,製法也大同小異。漳州的特色在由牡蠣、蒜苗、蕃薯粉漿、鴨蛋一同攪拌後下鍋煎製,與臺灣現在用小白菜取代蒜苗,材料是分次下鍋煎的方式有所不同,反較接近「蚵嗲」的做法,不過是攤平下鍋煎。佐以甜辣醬與蘿蔔酸菜,以去油解膩。
點閱數40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7
北京大學-資源代表圖
web 北京大學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是光緒皇帝戊戌變法下的產物,原名為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近代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在中國歷史上民初時期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更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斯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源地,對中國現代史之影響實在是非常大。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透過以下作法建立北大自由校風:1.聘請教員摒除黨派門戶之見;2.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建立自由選系制度;3.設立研究所,誘導學生自由研究;4.鼓勵學生組織社團,促進學生課外活動;5.創辦刊物,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如:【新青年】、【新潮】,也因此促成「五四」運動的發生。而現在的北京大學更是中國的最高學府,繼續擔任培育傑出人才的搖籃。
點閱數6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意象金蓮-近代洋人眼中中國婦女的腳-資源代表圖
web 意象金蓮-近代洋人眼中中國婦女的腳
顏汝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7世紀左右,西方人來到中國時,對於當時中國的富庶與強大留下很深的印象,並對東方的一切產生新鮮、好奇、且崇拜。而這股中國風被西人商人引進西方,造成不小的風潮。當時來華的洋人對於中國婦女的小腳也感到十分有興趣,想一探究竟;但在當時纏足婦女大多待在家中,即使出門也不願以小腳示人,這使得西方人想看三寸金蓮十分困難,更增加西方人的好奇心,並對纏足產生一種神祕、奇特的東方想像。此外,早期西方人因為不易看到小腳,產生纏足婦女是神聖且貞潔的看法,進而認為纏足風俗是中國高尚、文明、道德的標誌。然而,對中國金蓮這樣的想像與觀點,隨著西方勢力強大、甚至打敗中國後,發生了改變。在清末,由於不平等條約的簽定,有更多的西方人更有機會進入中國。由於下層社會的婦女也有小腳,且不介意讓他人看到,大大增加西方人觀看金蓮的機會。再加上西方發明照像技術,使得更多西方人有更多機會看到中國的小腳。由於西方人的自信心增強,以及中國無力抵抗西方勢力,使得在清末時,西方人對中國的纏足觀感產生改變,視金蓮成為中國落後、腐敗、野蠻、醜陋的象徵,是重大陋習之一,甚至加以鄙視。
點閱數484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7
遼之「南京」(陪都)-資源代表圖
web 遼之「南京」(陪都)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北京古代歷史長河中,遼、金、元、明、清五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是極為重要的時期。北京的政治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逐漸取代了長安、洛陽等古都的地位,由地域政治中心上升為全國政治中心。遼是契丹人建立的國家,西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號”大契丹”,定都上京(今熱河林東縣),他成為契丹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西元926年阿保機死,次子德光繼立,是為契丹太宗。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叛唐,向耶律德光求援,約定事成之後,割燕雲十六州、向契丹稱臣並每年輸帛三十萬匹給契丹。於是契丹南下滅後唐,立石敬瑭為帝,國號為晉,改元天福。在天福三年即西元938年11月石敬瑭遣使向契丹獻燕雲十六州圖籍,同一年,遼太宗耶律德光下詔改國號為大遼,以幽州為南京,從此今北京地區成為遼朝的陪都,北京的歷史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由地域性的城市開始向全國政治中心城市轉變。遼南京城基本上沿襲了唐代幽州城址,城內大體按唐代幽州城街市坊巷分佈,名稱也是大多沿用了唐代舊稱。遼代城池與宮殿建築沒有保存下來,保存至今的是宗教建築-天寧寺塔,一個八角十三層的密檐式舍利塔;以及牛街清真寺是北京現存最久,規模最大的伊斯蘭教建築。
點閱數4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