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國小3-4年級(二)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21 筆
web商品匯集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09
下載:0
web廣州的蕃坊
唐時,來到廣州的外商比前朝更多。外人不能居於城內,當時他們多聚居於城南,當地因有蕃坊之名。外人在廣州的人數,從西元八七八年龐勛之亂,外人記載約有十二萬人來看,應當不少。為便於管理,唐朝任用外人當蕃長,負責處理蕃人事務。當時外人之間若發生糾紛,按唐朝法律規定,同國人互爭,以該國法律處理。若異國人之間發生糾紛,則用中國法律處置。蕃坊受當地市舶司和政府管轄。但居民可依其本族的宗教、風俗、習慣生活。僑民可以與漢人通婚,或改用漢姓,學中國語言文字。蕃坊內也建立專供外國子弟就讀的「蕃學」,僑民可應科舉考試甚至做官。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15
下載:2
web藏東縱谷
藏東縱谷位於西藏的東南部,是峽谷最為集中的地區。位置介於東邊的巴顏喀喇山和西邊念青唐古喇山之間。區內山川排列十分有規律,都是一條河川間隔一座山,依序呈南北走向排列。使此區因橫斷山脈影響,自古對外交通困難。但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有茂密森林,而下有大江深谷流貫,險峻而壯麗的美景獨步世界。藏東縱谷獨特地形是由山川排列形成,自西而東為伯舒拉嶺、怒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芒康山、金沙江,到此即已通往四川。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21
下載:2
web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
當時的中國還是世界海上貿易的中心。當時海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往東北亞的航線,二是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東北亞的航線在中唐以後有所轉變,日人不再從朝鮮渡渤海到山東,改由日本南方島嶼橫渡東海至長江口。更多的日本使節與商旅來到江南,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更加興盛。而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此時波斯商人與興起的阿拉伯商人,正活躍於南海、印度洋,往來中國貿易。於是,中國成為世界海上貿易的輻輳點。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09
下載:0
web藏南谷地
在岡底斯山以南,喜瑪拉雅山以北,雅魯藏布江和支流貫穿期間,形成一個東西走向的河谷平原,海拔高度一般不超過四千公尺。氣候溫和、河川豐沛,是西藏農、牧和林業最發達的區域。河谷約有十至二十公里寬,有許多小平原分布,佔全西藏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六,其中以拉薩河谷平原最為廣闊,這裡就是西藏首府拉薩所在地。而美麗的雅魯藏布江流到東部切穿喜瑪拉雅山後,流入印度境內,就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了。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50
下載:0
web地理位置
廣州居中國嶺南丘陵地區之南,此區除珠江三角洲外,皆為丘陵地形,故珠江三角洲為本區之精華,且為中國南部地方出入之門戶。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北部,為中國南方對外交通之中心。此外,廣州面臨南海,也是亞洲、歐洲海洋航運的樞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57
下載:1
web文成公主遠嫁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宗室女。貞觀十四年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珍寶為吐蕃贊普請婚,太宗以文成公主許婚。公主提出答應下嫁的三條件:一、帶一尊釋迦牟尼像入藏給吐番人供養。二、吐番必須倡導文化,廣傳佛教。三、吐番必須創造文字,以教百姓。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由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入藏,贊普親迎於青海柏海,見道宗執婿禮甚為恭敬,見中國服飾文物之美十分欽慕。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前身,又建寺廟敬奉佛像。公主不喜歡藏人赭面(以紅色塗臉),贊普下令禁止。遣貴族子弟入長安國學習詩、書,再請蠶種及造酒、紙墨等工匠。中土大唐文化傳入青藏高原。公主入藏九年後贊普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卻在當地繼續生活與傳布文化長達四十年,於唐高宗永隆元年(西元六八O年)才去世,在隆重的葬禮後與贊普棄宗弄贊合葬於瓊結藏王墓。藏人後來以為公主是綠度母(藏族的菩薩)化身,受到人民極大尊崇。迄今西藏有民歌流傳:「公主入藏,四月十五。大漠中州,駿馬百乘。雪山峻嶺,犛牛百頭。巨川大河,皮筏百艘。」述說公主入藏壯盛的情景。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17
下載:1
web金城公主和番
唐中宗神龍元年(西元七O五年),吐蕃贊普棄隸縮贊(藏名赤德祖贊)為子向唐請婚,景龍元年(西元七O七年)中宗以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許嫁之。三年吐蕃派大臣來迎,中宗還派駙馬都尉與吐蕃使者打馬毬。後中宗因念公主年幼,賜錦?數萬,雜技諸工隨行,親送公主到始平縣,大宴群臣,中宗還唏噓不已,將始平縣改名金城縣,公主乃入嫁吐蕃。睿宗時,以河源九曲地予吐蕃,劃為金城公主湯沐之所,卻使吐蕃更容易入侵唐境,雙方又互攻不已。玄宗時,金城公主曾請唐贈送吐蕃毛詩、禮記、左傳、文選使雙方言和。開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金城公主在吐蕃三十二年去世,葬瓊結縣王陵山崗上,藏名「邦蘇瑪波」,意思是「紅陵」。有一說法言其子即位為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是吐蕃歷史上一代英主。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84
下載:0
web吐蕃衰亡
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弘揚佛法,定佛教為政教。到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時信佛更甚,規定七戶平民供養一個出家僧人,使僧人集團勢力大增,贊普哥哥朗達瑪在舊貴族支持下謀殺贊普奪位。上台後,立刻下令滅佛法並重興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焚經驅僧,引起佛教徒和民眾不滿,朗達瑪又被一位僧人刺殺。其兩子爭奪王位而互相攻伐,使內戰擴及整個西藏各地,而平民、奴隸也加入反抗行列,終使吐蕃陷於四分五裂的狀態,走向衰亡。當吐蕃衰亡時,甘肅泰、原、安樂等地回歸唐土,唐宣宗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沙州人張譯潮率眾據沙州,趕走吐蕃統治者,建立歸義軍政權,奉表歸順唐朝中央政府。不過,五十年後,唐朝卻也被篡位滅亡。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05
下載:0
web歸附蒙古
吐蕃衰亡後西藏陷入分裂狀態,但有印度高僧弘法,使西藏佛教形成許多流派,如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等,對西藏未來歷史發展影響深遠。十三世紀,其中薩迦派高僧班智達貢嘎堅贊與蒙古議定歸順事宜,薩迦派取得西藏領導地位,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後來元朝曾在西藏三次清查戶口,並設立十五個驛站以加強交通聯繫。貢嘎堅贊的侄兒是八思巴(西元1235?1280年),其名藏文是聖者之意,十五歲就拜見忽必烈,後被封為國師,因對佛學有深入研究,又精通藏文,為蒙古創制蒙古新字,再封為「大寶法王」,成為元朝政府最高的佛教領袖和總管西藏的行政負責人。西藏喇嘛教也曾隨元朝勢力傳入中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28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