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蘆峰茶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蘆峰茶學習單
余俊霖/縣立海湖國小國小4-5年級
蘆峰茶學習單
點閱數531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1-01-05
素材_藝芒驚人-資源代表圖
web 素材_藝芒驚人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大埔國小『百年芒藝 大埔薪傳』
點閱數16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12-30
傳統技藝-神明衣(大)-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神明衣(大)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件為臺灣傳統刺繡神明衣。衣飾前方繡有一對金黃色劍帶,上面以黑色油性簽字筆書寫文字,左側為「歲次民國癸丑年端月置」,右側為「溪底寮庄弟子吳永長」,推測可能為臺南市北門區溪底寮庄吳府千歲的神明衣。本件刺繡神明衣,採用硬挺的織錦做布底,繡地為朱紅地,下擺為藏青地,並以簡單的龍形、花朵和同心圓三種元素組成。神明衣後側以雙龍為裝飾紋樣主體,龍頭疊在龍身之上朝向左右兩肩上方。龍頭及龍身以跳紗及高繡技法呈現立體感,在龍身圖案底布先以手工鋪上偏細棉花,加以塑形,再以「六條蔥」繡法繡上六條金色蔥線來包覆,間雜綠蔥,呈現立體感及彎曲度。龍的四肢則以金蔥平面刺繡呈現。龍嘴以雙黑線呈現,外側運用高繡從高漸低依序繡以橘線呈現立體感。龍眼則繡上黑色圓珠更顯立體感。龍身下方的同心圓紋為綠地二條金蔥線。開襟二側、龍身之間、上方空白處以高繡技法繡有金蔥圓錐體,另加縫以金銀蔥線盤金繡螺旋蚊吊飾、半圓形的銅鈴及紅線球,偶點綴綠色亮片。衣服下襬長條為藏青地,以平面刺繡為主,構圖主體主體為花朵及枝葉紋飾。
點閱數2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天官堂踏查活動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天官堂踏查活動學習單
柯佳伶/縣立寶桑國小國小4年級
配合四年級社會廟宇與老街,實地參訪社區中廟宇天官堂,請學生以學習單紀錄見聞
點閱數300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2-11-09
義美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義美學習單
余俊霖/縣立海湖國小國小4-5年級
義美學習單
點閱數420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1-01-05
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文成公主入藏下嫁贊普棄宗弄瓚是中國歷史上文化交流的千古美談,但是,對文成公主而言,卻是極大的考驗與適應的過程。因吐蕃位於西藏高原,距離大唐首都長安何止千里,要由溫帶農業文明生活轉換為高寒的畜牧生活,必須擁有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去完成和親的使命。文成公主西入藏的道路,舊稱「唐蕃古道」(今日為青藏公路),由長安出發,經天水、蘭州入青海,經民和、樂都…至湟源,經日月山、倒淌河…,行至札陵湖和鄂陵湖,渡黃河,到玉樹往西南入西藏,最後才到拉薩,路途實在非常遙遠,公主所受之艱辛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此古道上流傳許多公主的感人故事變成了以下傳說:一、日月山:位於青海湟源縣邊,海拔4877公尺,是農業區與牧業區分界線,因此兩邊山麓景象截然不同。傳說唐太宗曾塑造日月鏡給公主紓解思鄉之情,公主在此毅然摔下日月鏡,繼續西行,不再回顧。二、倒淌河:日月山西方約十公里處,有清澈見底的溪流向西而去,傳說公主在此須棄轎騎馬,進入草原,公主不禁流下淚水,但見河水西去,感悟「天下河水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因此「倒淌河」之名產生。此河因日月山隆起而注入青海湖。三、文成公主廟:傳說贊普棄宗弄讚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後,公主曾在青海省玉樹平原結古鎮居住,教人民紡織與耕作,當地居民感謝她,在白納溝岩壁上雕刻公主像,後金城公主再次入藏興建為文成公主廟。四、覺臥像:西藏拉薩大昭寺內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鍍金像,藏人稱為「覺臥」,藏語的意思是「至尊」,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此像在西藏的地位至高無上。像前十二盞金燈也是當時留存下來的文物。另外,傳說公主在大昭寺前種植柳樹,稱為「公主柳」或「唐柳」,藏人說今日雅魯藏布江畔的垂柳皆是公主帶去的種籽繁衍而成的,亦是美麗的傳說。
點閱數54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再造歷史現場-布農傳統營建工作坊 建舊址石板屋模型 2017-11-27 Bunun TITV 原視族語新聞-資源代表圖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委託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辦理,由人類學者、原住民族建築專家,以及花蓮縣卓溪鄉鄉公所、卓溪鄉布農族族人、佳心舊社後裔等成員共同協力,試圖重建位於現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範圍內之佳心舊社家屋及其文化地景。本案預計先行辦理傳統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培養族人關於布農族傳統家屋建構技法;同時搭配人類學田野方法,以文獻回顧、口述歷史訪談、實地踏查以及建置GIS地理資訊系統等研究方式,於傳習課程結束後實地進行舊社家屋修復工程。
點閱數19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文化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
農業部/農業部國小3-4年級
阿里山的林業發展早在荷蘭人佔據時期前後及清朝統治時期就已經有開發的痕跡,然而直到日據時期時,才有較具規模的經營。當時,為發展林業目的,而創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當時投下的人力、物力、財力眾多,加上技術方面之難度,曾被專家視為瘋狂舉動。然而現在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已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鐵路之一,本線全長雖僅71.4公里,卻從平地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分別經歷熱、暖、溫三個林帶,沿途美景美不勝收。一百年前第一批檜木自二萬平啟程運至平地,向世人宣告阿里山林場時代的開端,阿里山林場是台灣第一個近代化官營林場,三大林場之首,原木透過森林鐵路運至山下的貯木場,制材工廠、員工宿舍、商家廟宇紛紛成立,造就嘉義市的興起,木材之都的誕生。
點閱數19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市舶司制度 - 職掌-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職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至於市舶司的職掌,唐代史料很少提及。不過從後世宋朝來看,市舶司主要職責是檢查入港海舶的貨物及徵稅。先由官家收購國家統制的專賣品,包括:香料、藥材及寶貨。其餘貨物為商人所有,可自由販賣。商人如須進入內地販售,須由市舶司發許可證,才可往來國內。此外市舶使還負責外僑的招待與保護工作。
點閱數37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陳天來於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臺北大稻埕。二十歲時,創辦了「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當時南洋市場對茶的需求很大,他掌握了旺盛的商機,派遣長男陳清素前往南洋各地,開拓茶葉外銷的業務。妥善經營下,商務遍及了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 在擔任臺北極臺灣茶商公會會長期間,有許多的建樹,其中最被稱美的,是廢止「製茶稅」。原來日本政府對製茶是要抽稅的,他憑著和日本政府當局良好的互動關係,一再的努力溝通,終於獲得日本總督的答應。製茶免稅後,降低茶葉成本,對茶業的產銷有很大的幫助。一九二七年,陳天來擔任「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會長,此後直到一九三九年去世為止,一再蟬聯茶商公會會長,成為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茶界最重要的人物。
點閱數1153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