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63
探索西螺老街  (因材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探索西螺老街 (因材網)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4年級
欣賞和尊重家鄉的文化資產,理解老建築和歷史空間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並探討如何保護和延續地方的文化。
觀看次數9
修改日期:2025-11-06
守護嘉醫百年文化  (因材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守護嘉醫百年文化 (因材網)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4年級
嘉義鋪子區保留多處百年醫療建築,見證台灣醫療發展歷程。1922年出生的施周敬江於日治時期習得接生技術,在家中設立產房,接生逾萬名新生兒,其產房至今仍保存完整醫療器具,具高度歷史價值。老屋曾因產權糾紛面臨拆除,後經學者蘇明修協助而獲保存。除施宅外,寄生醫院與日新醫院亦為重要醫療遺構。這些建築的修復不僅保存醫療文化,更促進社區與學校參與,成為嘉義獨特的文化資產與教育據點。
觀看次數7
修改日期:2025-11-06
北埔新姜天水堂  (因材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北埔新姜天水堂 (因材網)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4年級
北埔天水堂蘊藏豐富故事,與地方發展緊密相連。沿石板路至老宅大門,抬頭可見歷史悠久的牌匾,述說姜氏家族數百年的遷徙脈絡。客家人重視堂號,象徵祖源與傳承,建築上清晰可見。此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格局為客家「雙堂屋」,以石柱為主,柱底南瓜造型寓意多金多福。天水堂兼具建築與文化價值,已列為暫定古蹟,是全台僅存少數雙堂屋之一,見證北埔姜家與地方開拓的歷史,成為重要文化觀光資產。
觀看次數8
修改日期:2025-11-06
臺灣輿圖 (因材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臺灣輿圖 (因材網)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4年級
《臺灣輿圖》為現存最早的彩繪卷軸式臺灣全圖,採中國傳統山水畫法,以西望東的鳥瞰視角呈現臺灣西部地景。圖中細緻描繪17、18世紀之交的山川地勢、行政軍備、交通與城鄉風貌,展現清初對臺灣地理與社會文化的認識,兼具地理、軍事與風俗圖的特質。
觀看次數9
修改日期:2025-11-06
蘭嶼達悟族的芋頭文化  (因材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蘭嶼達悟族的芋頭文化 (因材網)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4年級
理解蘭嶼芋頭的文化、環境與生態重要性,並引發他們對於保護當地文化和生態的關注。
觀看次數7
修改日期:2025-11-06
看見社會EP15:自然農法──新北五股竹筍專家【新北五股】-資源代表圖
新北五股有一群致力於自然農法的竹筍種植專家,他們在土地上耕耘,用傳統與創新的方法打造健康、環保的美味竹筍。從田間到餐桌,這集將揭示竹筍產業的秘密與永續農業的未來發展。
觀看次數80
修改日期:2025-11-06
蟾蜍山煥民新村 [臺北市公館圓環東側]  (因材網)-資源代表圖
video 蟾蜍山煥民新村 [臺北市公館圓環東側] (因材網)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蟾蜍山位於台北市公館圓環東側,歷史與文化價值豐富。自古為軍事防守重地,日治時期則發展為農業研究中心。區域內保存兩棟古蹟、八棟歷史建築及十餘株老樹,並劃分為軍事、農業、聚落及生態四區。國民政府來台後設立空軍作戰指揮部,眷村文化隨之形成。經保存運動,2016年蟾蜍山列為文化景觀,煥明新村改建為文化教育空間,展現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與教育發展的典範。
觀看次數3
修改日期:2025-11-06
守護家鄉的力量-走讀澎湖國防足跡-馬公國小蔡研菁、楊馨然、郭家妤-資源代表圖
澎湖地處臺灣海防前線,自古以來便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島上遺留許多軍事設施與歷史場域,從古城門、砲臺到眷村與總統行館,每一處都是國防歷史的見證。為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同與歷史的理解,並深化對國防觀念與和平價值的認識,本教學單元以「走讀澎湖‧認識國防」為主軸,帶領學生實地探索順承門、篤行十村、金龜頭砲臺、莒光新村、史蹟公園與蔣公行館等六大景點。 本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是透過地方化與場域化的學習方式,讓國防教育不再停留在抽象觀念,而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課程結合歷史、社會、語文等跨領域學習內容,強調探究學習與問題解決,藉由觀察、提問、訪談、記錄與表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與公民素養。 此外,國防教育不僅是了解軍事設施,更是對和平價值的反思與追求。從砲火硝煙的金龜頭砲臺,到安居樂業的眷村生活,再到象徵領導統御的蔣公行館,這些場域共同訴說著澎湖在國防歷史中的角色與轉變。透過本課程設計,期望學生能在認識過去的同時,也理解今日和平的得來不易,進而珍惜生活、尊重多元、關懷社會,成為具有歷史感與責任感的現代公民。
點閱數2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27
酷肚出擊,國防不NG-資源代表圖
web 酷肚出擊,國防不NG
周震/新林國小國小4年級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電腦和遊戲,我們希望將這份興趣轉化為有意義的學習。本課程是為四年級的資訊課設計,結合社會課中的「家鄉環境與產業」主題,使用 KODU 遊戲設計軟體,讓學生動手設計模擬「國防戰爭」的遊戲。在設計遊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程式邏輯與操作技巧,還會思考如何應對敵人進攻並設計防禦機制。透過角色扮演,學生將能體會身為軍事規劃人員的決策過程,從中訓練他們的策略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還會延伸到現代社會議題,如「國際貿易」、「物流」和「免簽證制度」,幫助學生理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只是武力,還有經濟、科技和外交合作,也就是「無硝煙的戰爭」。我們希望學生在這門課中,透過「做中學」學會觀察、思考與解決問題,了解防禦策略,並建立對國防安全的基本認識。課程也強調合作與互助,培養和平共處的態度,同時運用科技工具發揮創意,提升創造力與科技素養。透過模擬戰爭與國際互動的情境,學生能理解國防與生活的關聯,思考現代社會中武力以外的競爭方式,發展國際觀。這不只是資訊課,更希望能提升國防意識、關心世界的學習旅程。
點閱數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自保英雄:全民國防從我做起-資源代表圖
web 自保英雄:全民國防從我做起
黃怡綺/仁武國小國小3-4年級
本課程「自保英雄:全民國防從我做起」的設計動機源於提升學生的國防認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並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感,讓學生在理解國防的重要性之餘,強化對於家鄉與民族的歸屬感。以下是具體的設計理念:一、 家鄉認同感的培養在「飛閱仁武看臺灣」單元中,透過對家鄉地名由來以及空中視角的探索,學生可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及歷史背景,使其更能明白家鄉在臺灣這個大家庭中的獨特性,藉此促進學生對地方文化的關心與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對於土地的認同感與責任感。二、 戰地生存技能的強化在「戰地生存小達人」單元中,透過多元學習活動,讓學生理解迷彩服的隱蔽原理與防空洞的用途,增進防災知識與安全意識,課程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軍服與防空洞,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與想像力。同時,透過認識防空演習及校園防空避難所標示的認識,使學生熟悉應變措施,提升自我保護能力,落實生活中的安全防護觀念。三、 安全意識的提升在「安全魔法學院」單元中,透過閱讀《全民國防手冊》《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及防災物資的介紹,讓學生習得實用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災難發生或戰爭時的自我保護措施及應對策略。在「小小戰爭藝術家」中,學生將發揮創造力,以藝術表達對安全與和平的追求。透過以上的教學設計和多元的學習方式,期望學生能夠在認識國防與自保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生存技能,並培養對和平和安全的珍惜與追求。
點閱數2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