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國小3-4年級(二)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83
南方澳大水記 -資源代表圖
web南方澳大水記
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國小1-6年級
這個影片是南方澳文史工作室,三剛鐵工廠的廖大慶館長拍攝與製作紀錄南方澳在2010.10.21 ~ 26,遭受超大豪雨時的情況。本影片經廖館長同意及授權,免費提供宜蘭縣中小學教學使用。
點閱:139
下載:1

我的家鄉2-資源代表圖
web我的家鄉2
楊東華/中國科技大學國小3-6年級
作業系統:Windows 搭配載具:HTC Focus 3、Oculus Quest 2本計畫以國小社會課程教材開發為目標,賡續112年度我的家鄉之主題,以社會課程內探討職業與儲蓄與消費、理財與投資應用。參考康軒社會課本四年級下學期設計第一單元家鄉的產業-了解不同行業在社會中的角色,掌握如何協作分工於團隊,以及深入瞭解各行業之間相互關聯,共同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康軒社會課本五年級下學期之第三單元生產與消費-透過個人的消費行為,深入了解各國貨幣體系以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相互關聯。第四單元理財與投資-透過考慮是否進行投資和儲蓄,來進一步優化個人理財計劃,同時深刻體認到理財對生活的多個層面所帶來的影響。本計畫擬針對產業分工合作、行業生產鏈、儲蓄理財、安全消費設計六個教學單元:(1) 行業間的分工合作(2) 第一級產業(3) 第二級產業(4) 第三級產業(5) 儲蓄理財(6) 安全消費關鍵字:我的家鄉2、產業分工、經濟型態的變遷、第一級產業、第二級產業、 第三級產業、儲蓄理財、詐騙
點閱:528
下載:90

文化保存-多田榮吉故居-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多田榮吉故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國小3-4年級
淡水地區最著名的日式建築多田榮吉故居,生於1864年為長男,原籍日本兵庫縣神戶市,家族世代為地主。是企業家中,少見以服務公共事務為樂者。多田榮吉故居的特色日式建築有分為和式小屋組、洋式小屋組,多田榮吉的這建築物就屬於和式小屋組。建材的重點就在於樑、柱、桁。非常特別,以一根橫木為「樑」,「樑」上連接多根束木。和式小屋組依柱梁搭接的關係而分有「京呂組」與「折置組」,屋架組裝順序由下而上「柱桁樑」者屬「京呂組」,而屋架組裝由下而上為「柱樑桁」者則屬於「折置組」。多田榮吉故居之小屋組主要為京呂組作法,但局部可見折置組作法,即是桁置於柱與樑之間。屋頂的重量傳到束木上,並作為反作用力支撐屋頂,在屋角稱為「桁」。這就是「樑柱桁」結構。
點閱:81
下載:1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陳儲山位於台北市公館圓環東側,擁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該地區自古以來便是軍事防守重地,並且在日治時期成為農業研究中心。2016年,陳儲山被列為文化景觀,分為軍事區、歷史農業區、聚落區與生態區,保存了兩棟古蹟、八棟歷史建築及十多棵老樹。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該區成為重要的防空要地,並建立了空軍作戰指揮部,眷村文化隨之發展。經歷保存運動,該區在2016年正式成為台北市文化資產,並將煥明新村改建為文化教育空間,提供生態學習與社區活動。煥明新村作為台灣唯一的空軍三層眷村,其獨特的建築風貌與歷史背景,展現了台北市對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未來文化與教育發展的亮點。
點閱:110
下載:0

文化保存-後山軌跡 花東鐵道-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後山軌跡 花東鐵道
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花蓮後站見證歷史的一刻,2010年12月1號,這條980公尺長的762公釐軌距上,過去這一年將這部火車重新整修鍋爐,台灣鐵路管理局第一次復活LDK59蒸氣機車。距離LDK59上次在花東線行駛時間已經將近30年,762公釐窄軌的蒸汽火車雖然在台灣不是只有東線才有,但是東線鐵道的復活,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1917年從花蓮蓋到玉里,1926年從玉里延伸到台東,當時在花東縱谷這條762公釐軌距的鐵路,也就是現在花東線的前身。當時的考量因為認為沒有這麼大的運量以及考量材料的問題等,所以先蓋一個軌距比較窄的,後來因為玉里到台東這一段,有部分與糖廠買路權,有再興建,就導致到最後花蓮到台東間這段鐵路就一直持續屬於輕便鐵道窄軌的型態。以全世界來說輕便鐵道要肩負起這麼強大的幹線功能,台東縣是相當特別的,雖說國外也不乏有這樣的案例,然而花蓮台東這一段,唯一的主要幹線這是這一條。
點閱:101
下載:1

第四單元 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 第2課 傳統的節慶-資源代表圖
web第四單元 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 第2課 傳統的節慶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4年級
此教育資源為桃園市龍潭區石門國民小學113學年度的公開授課教案,屬於社會領域的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這份教案由莊慧嬋老師設計,針對四年級五班學生,規劃一節課(40分鐘)的課程內容,主題為「傳統的節慶」。課程採用康軒版社會領域第三冊教材,運用myViewBoard數位白板、平板電腦等數位設備,結合傳統教材如社會課本與習作,引導學生認識並理解臺灣傳統節慶的意義與內涵。教學設計融入品德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等議題,透過互動式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感受臺灣文化的豐富性,同時培養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態度。
點閱:74
下載:0

文化保存-嘉義市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紀錄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嘉義市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紀錄影片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台灣的木業始於清末,日治時期後進行了系統性的開發,尤其是在嘉義的阿里山林場。然而,隨著石化工業的發展,木製品逐漸被塑料等新材料取代,木材的需求減少,導致許多製材廠關閉,工藝傳承面臨斷層。嘉義市的木材業文化面臨衰退,年輕一代對從事木材行業缺乏興趣,技術傳承的困難也使得製材廠難以維持運營。為了保存這一產業,部分製材廠已嘗試進行轉型,如增值木材產品的加工或提升附加價值。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延續性對木業的振興至關重要。嘉義市可透過盤點當地的木業資源和人力,並結合歷史建築的活化,進行木作工藝的教育與培訓,推動建築木作、傢俱木作及創意木作等多元發展,實現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點閱:92
下載:0

文化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阿里山森林鐵路
農業部/農業部國小3-4年級
阿里山的林業發展早在荷蘭人佔據時期前後及清朝統治時期就已經有開發的痕跡,然而直到日據時期時,才有較具規模的經營。當時,為發展林業目的,而創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當時投下的人力、物力、財力眾多,加上技術方面之難度,曾被專家視為瘋狂舉動。然而現在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已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鐵路之一,本線全長雖僅71.4公里,卻從平地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分別經歷熱、暖、溫三個林帶,沿途美景美不勝收。一百年前第一批檜木自二萬平啟程運至平地,向世人宣告阿里山林場時代的開端,阿里山林場是台灣第一個近代化官營林場,三大林場之首,原木透過森林鐵路運至山下的貯木場,制材工廠、員工宿舍、商家廟宇紛紛成立,造就嘉義市的興起,木材之都的誕生。
點閱:103
下載:2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資源代表圖
web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小3-4年級
本件作品是以磚燒製的風獅爺,風獅爺也稱瓦將軍、黃飛虎等,因風神亦稱風師,而「師」與「獅」諧音而得名,中國自古有在屋頂安置辟邪物的習慣,因多作獸形,故稱「瓦獸」。「瓦將軍」即瓦獸總管,造型多做武人跨騎獅子,張弓射箭的勇猛模樣,以居高臨下守衛家宅,不受外界邪惡侵犯,有關「獅」在傳統文化中的形象與意涵,最早獅子被稱為「狻猊」,又自西域語言音譯為師,最後才演變為”獅”。中國不產獅子,漢代才有明確的記載由西域進貢,因親睹實物的機會不多,加上佛教經典常以獅子比擬佛法,更加神化了獅子的形象,於是經過歷代的想像添附造型和真實獅子差異愈大,從風獅爺可以看到民間傳說的趣味,更因其造型特殊,而有趣充滿藝術化的詮釋。
點閱:93
下載:1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資源代表圖
web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3-5年級
台南安南區和台港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地居民面對自然災害的經歷。它通過回憶大水災和歷史建築的重建,表達了當地居民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保存。許多村莊曾因為水災而被沖毀,居民曾在大風大雨中搬遷,經歷了艱難的生存環境。尤其提到的「竹籠房子」是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象徵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民的堅韌。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強調了透過文物館等方式,讓年輕一代認識和傳承這些過去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儘管現代科技進步,但居民仍保留對歷史的重視,希望能將這些文化遺產保存並讓後代了解過去的艱難歲月,從而更珍惜當前的生活。
點閱:93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