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317
荷西之戰-資源代表圖
web 荷西之戰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1641年,雞籠、淡水間的海域已經被荷蘭人控制,1642年4、5月間,荷蘭船航行至淡水,馬尼拉派來的救援船亦於此時到達,卻僅帶來少量的武器與人員,顯然西班牙當局有意放棄北臺灣的經營。1642年8月,西班牙駐軍得到荷蘭即將攻擊雞籠港的情報,而且火力很強大。西班牙駐軍長官 Gonzalo Portillo也從淡水住民得到消息,派人在社寮島東側高地架設兩座砲台,並派兵防守。8月19日,堡壘完成整備之後,荷蘭船隊亦於此時出現,另外還有淡水的住民,帶著弓箭,乘著九艘船前來雞籠,偕同荷蘭人作戰。荷蘭人嘗試於中午登陸,但受到潮流及西班牙砲火壓制,登陸失敗,退回船上。第二天早上,荷蘭人從八尺門水道進入,西班牙人派出12名士兵及30持弓箭的雞籠住民前往圍堵,但寡不敵眾,荷蘭人順利登陸,並搶佔社寮島東側山頭,勝負已經底定。雙方對抗五天之後,8月24日,荷蘭人要求西班牙人投降,西班牙駐軍經過內部會議之後,同意投降,這些投降者後來被送至大員,再到巴達維亞。經此一戰,西班牙人離開臺灣,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為唯一佔領臺灣的西方國家。
點閱數588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0-06-04
外國傳入之宗教 - 伊斯蘭教-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宗教 - 伊斯蘭教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穆斯林」是對伊斯蘭教信徒的稱呼,意思是指信仰真主、服從先知的人。信徒服從阿拉的指示,向外去征服不信阿拉的地區,這使得伊斯蘭教的勢力發展得很快,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八世紀初時,大食帝國已控制了中亞布哈拉、撒馬爾罕及花剌子模等地;在西元715年時更達錫爾河,把唐羈縻突厥所設的府州全部納為己有。 大食何時開始與中國政府往來?據《冊府元龜》記載:「永徽二年(西元651年)八月,大食國始遣使朝貢」。此乃官方的記錄,亦有說隋代時大食人已入中國傳佈伊斯蘭教。不論是哪種說法,乃是因進入中國之大食商人,將伊斯蘭教與生活方式傳入所致。
點閱數336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1
612水災的受害者-資源代表圖
web 612水災的受害者
吳淑雲/縣立南陽國小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612水災的受害者
點閱數43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1-10-12
野柳風光-資源代表圖
web 野柳風光
薛麗珠/市立網溪國小國小4年級
我們全家都愛海。我們愛看藍色的大海,也愛看海水撲打岩石濺起的浪花,更愛看海邊奇形怪狀的岩石。
點閱數887
下載數30
修改日期:2011-10-20
台西活力海岸-資源代表圖
web 台西活力海岸
李東澤/縣立油車國小國小4-6年級
台西活力海岸
點閱數381
下載數16
修改日期:2011-10-19
傳統技藝-堅持保留古法製香 順應天時調整細節-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堅持保留古法製香 順應天時調整細節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4年級
「堅持」是施金玉沐香齋傳承的重要精神。以讓香粉附著於竹枝上的介質來舉例,施金玉沐香齋堅持遵循古法,利用楠樹皮粉遇水所產生的黏性,將竹枝沾濕,再沾上楠樹皮粉「打底」;而這道「打底」的動作,即因現今環境的不同,在製程上產生了變化。過去「打底」完,馬上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然而在現今原料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可提供天然素材的樹齡開始逐年下降,相對地樹皮粉的黏性也跟著降低。原本可立即完成的「打底」動作,轉變為需要經過多一些時間到隔夜晾乾,才能達到預期的黏性。
點閱數1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外國人找到臺灣的隱藏寶藏♡TW-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外國人找到臺灣的隱藏寶藏♡TW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109年(2020)7⽉起⾄10⽉間新北黃金博物館藉由「水金九礦山採金之路遊程體驗暨行銷規劃」計畫,規劃⽔⾦九礦⼭採⾦之路之深度旅遊⾏程,透過黃金博物館人員與引路達⼈共同討論下,規劃出不同主題或難易度之⾄少6條具特⾊之散步路線,並設計⾄少6款散步地圖,以供來訪遊客使用。
點閱數1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3-12-18
傳統節日-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節日
曾室蓉/縣立東勢國小國小4年級
教學資源交流歡迎共享
點閱數207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1-10-12
社會民間信仰素材_國姓爺過爐-資源代表圖
web 社會民間信仰素材_國姓爺過爐
莊曉菁/縣立石龜國小國小1-6年級
社會民間信仰素材_國姓爺過爐,本過爐活動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左右,這是在雲林縣及嘉義縣的鄉鎮居民所重視的信仰活動之一!
點閱數627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1-10-29
基隆港興築與中元祭典的擴張-資源代表圖
web 基隆港興築與中元祭典的擴張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日治時期,基隆地區因工商發達,也連帶地刺激了宗教大事─中元祭典的擴大。基隆工商業的發達,與煤礦的開採和基隆港的築港帶來的龐大商機和人口遷入有關。日治之前,基隆為一漁村發展遲緩,日人領臺初期人口僅為7000多人,但基隆港進行築港工事後,加上市區改正的實施,伴隨著港市發展人口遂逐年增加,1905年人口增加一倍為14000人,尤其是煤礦和水產業更加發達後,因為貿易的增長人口也跟著激增。當時商業活動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外貨批發商,多為日人所經營;一為貨品零售商,多由臺人經營,產業則以工、礦和水產業為主,以工業的產值最高,漁業和煤礦則是基隆的兩大特色產業。日治時期商業團體之所以與宗教密切結合,原因之一當然是因為景氣佳,有錢資助宗教活動,藉著參與之便,不僅可以打響商家知名度,還可藉機宣傳商品。另一方面,有人氣就會聚集買氣,趁著宗教活動時的人潮,順便發筆小財,這也是日治時期基隆的中元祭典如此蓬勃興盛之故。當時基隆地區參加中元祭典陣頭遊行的隊伍,除了傳統的寺廟子弟陣出團,或主普、贊普外,市區各商號也會盛情參與,不僅會在陣頭、鏽旗或行頭上極盡奢靡,還有廣告宣傳,跟各種噱頭,主辦單位有時為求祭典豐富有趣,甚至會舉辦陣頭比賽,讓參加者更加瘋狂投入陣頭競賽。如《臺灣日日新報》上所報導,負責陣頭的爐主要出陣之前,都會事先向各郊行團體鼓吹贊助,希望能夠錦上添花更勝以往,從報導中也可以看到參家陣頭的商家,有東瀛郊及本島人運送店團、水產仲賣團、商船組、郵船組、市場魚菜商等,利用藝棚長閣及新鮮有趣之廣告想出奇致勝。參加宗教慶典的另一個目的,當然是可以藉機打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例如,臺北麥酒會社即裝飾自動車三台參加遶境,沿途灑一千張麥酒引換卷(啤酒兌換卷),每張可兌換麥酒(啤酒)一瓶,除了助興之外,還可以宣傳自家的產品。在當時,日人對於臺灣人對民間賽會之極度鋪張奢靡,往往不以為然,在許多場合都宣導迎神賽會的節約或儉樸,且因中元普渡有礙衛生,消耗鉅費,常有廢止中元普渡,或是力勸各主普及柱首節省爐費的言論,只是對於臺人來說似乎效果不大。甚至1921年由臺灣知識份子創立的臺灣文化協會,因標榜「謀臺灣文化向上」,而對臺灣傳統宗教活動和迎神賽會大加批評,認為那是迷信的產物,認為因神明祭典而大加鋪張,是奢侈浪費的行為,且拜拜時供奉的祭品,因烈日高度曝曬而衛生堪慮,但都無法影響臺灣人對迎神賽會、祭典普渡的愛好。
點閱數37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