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玉門關、陽關-資源代表圖
web 玉門關、陽關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漢武帝對匈奴取得重大勝利後,在河西走廊置四郡、玉門關和陽關。自此,玉門關和陽關分別成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以至中亞、歐洲等地北南兩路的重要關口。陽關因為在玉門關之南,故名為陽關,故城今已不存。在南湖鄉西面的古董灘,有大片明顯的版築建築遺址,出土漢、唐遺物較多,故普遍認為此處就是古陽關遺址。遺址北面墩墩山頂的烽燧,保存較完整,被認為是古陽關候望之處,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點閱數3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教學指引 - 解答-資源代表圖
web 教學指引 - 解答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我們今日所食用的植物當中,有哪些是漢代經由絲綢之路而傳至中國的? 答:葡萄、石榴、苜蓿、胡桃、胡豆、胡瓜、紅蘭花、酒杯藤、胡麻(即芝麻)、波菜、甘藍菜等。(二)你能區別「龍腦香」與「龍涎香」嗎?答:請參酌「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香料」之內容頁。(三)請以圖、文並陳的方式,描述鄭和船隊之船隻形式與其特色。答:請參酌「唐宋至元明時期的貿易船」之內容頁。(四)以下動物:(1)老虎(2)駱駝(3)獅子(4)駝鳥(5)馬哪些是中國原有生物,哪些是經由絲路貿易傳入中國的?答:除老虎是中國原有生物之外,駱駝、獅子、駝鳥及馬,都是從外國經由絲路傳至中國的。(五)歷史上,中國著名的瓷器有哪些?請簡述之。答:請參酌「中國的主要輸出品—瓷器」之內容頁。
點閱數34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新疆南道 - 米蘭、瓦石峽城、尼雅遺址、和田約特干-資源代表圖
web 新疆南道 - 米蘭、瓦石峽城、尼雅遺址、和田約特干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米蘭古城:位於若羌縣城東北的米蘭河畔沙丘中,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元1906年12月,英國斯坦因考察米蘭古城時,在一座土坯佛塔的迴廊內壁,無意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有翼天使畫像,從而轟動了歐洲的文化界。米蘭古城也因其為絲路上東西文化交流的佐證,而享譽世界。該城主要由古戍堡、東大寺、西大寺三部分組成,古堡東西兩側排列著眾多的佛塔和規模宏大的寺院遺址。當年法顯、宋雲、惠生與玄奘等高僧,在西去天竺或東歸故國的途中,都曾在這裏拜佛講法。東大寺高約6米,分上下兩層,四周有高院牆;西大寺則與東大寺相對,外繞基座置走廊。瓦石峽城:又名弩支城,位於若羌縣城西南,該遺址自西元4世紀14世紀,存在已達千年之久。該地曾是古樓蘭的經濟中心,也是當時中亞粟特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早在兩千年前,這裏的手工業生產已經頗具規模。尼雅遺址:西元1959年發掘的東漢夫婦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了兩具乾屍和一批珍貴文物,其中藍底卉染棉布殘片和棉布褲,被認為是中國迄今所見的最早棉織物。從西元1989年起,新疆文化廳與日本小島康譽為首的相關學術團體,有計劃地開展了尼雅遺址查訪工作,取得了釵h重要成果。通過調查得知,尼雅遺址位於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千米,東西布展5-7千米。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佈著規模不等、殘存程度不一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系、池塘、陶窯和冶煉遺址等。
點閱數7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斯坦因在今若羌縣的米蘭佛寺遺址上,發現了一些有翼天使的壁畫。壁畫上的人像特徵,類似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地區的居民,這些佛教藝術很明顯的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其交流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這種藝術風格的東傳,應該是中亞地區一些熟悉羅馬藝術風格和犍陀羅藝術風格的人才,借助佛教,走絲路東來而將此藝術風格交流。隨著絲路的繁榮與佛教的東傳,犍陀羅藝術經由西域進入河西走廊,再傳入中國。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受其風格影響。敦煌的莫高窟彩塑,數量眾多,技藝高超,人物繪得相當生動,風格上繼承了西域佛教雕塑的許多特點,即犍陀羅藝術風格,並在河西、中原一帶的佛像雕塑產生很大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藝術風格亦漸漸與中國藝術融合一起,成為更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點閱數25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1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資源代表圖
web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由西方沿著絲綢之路長途跋涉而來到東方的旅行家不勝枚舉,馬可波羅 Marco Polo 便是其中一位有名的人物。在中國的元朝為官十七年後,馬可波羅於元貞元年(西元1295年)回到了家鄉威尼斯。他參加了當時威尼斯對熱那亞Genoa的戰爭,因兵敗被俘而被關押了一年。馬可波羅把在亞洲的豐富見聞,說給獄中友人作家魯恩蒂謙Rusticiano聽,魯恩蒂謙把它紀錄下來,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獲釋後繼續經商,於西元1324年七十歲時去世。
點閱數1139
下載數38
修改日期:2010-05-21
教學指引-資源代表圖
web 教學指引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一)在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你可以看到哪些藝術寶藏呢?(二)請大家分組收集比較中國與西亞的文物交流資料,上台分享報告。
點閱數23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玄奘-西行取經-資源代表圖
web 玄奘-西行取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當時的中國西部還在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政府嚴禁百姓私自出境。官府拒絕玄奘的申請,約好了的同伴都不去了。玄奘沒有被困難嚇倒,唐太宗貞觀三年(西元629年)開始了他非凡的西行之路。玄奘當年出國是違犯禁令偷偷出去的,後來唐太宗知道了他的全部情況,很佩服他的堅強意志,特派房玄齡去迎接他,長安城百姓和僧尼們也夾道歡迎。玄奘見了唐太宗,介紹了他旅途上的見聞。在以後的十九年中(西元664年),玄奘潛心從事佛經翻譯,共譯出佛經七十五部,總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講解佛學,法相宗,又稱唯識宗,便是玄奘所創。此外並撰寫《大唐西域記》,這部書記載了包括新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及尼泊爾等中亞、南亞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情況、民族源流、物產風俗、宗教信仰、歷史沿革和語言文字。之後陸續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名著。
點閱數27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西南道-資源代表圖
web 西南道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話說張騫為了聯絡大月氏對付匈奴而出使西域,卻意外發現大夏國(在今阿富汗北部)的存在,更讓他驚奇的是該處竟然有蜀地出產的布;據說蜀布購自身毒。張騫因此建議武帝,可以從蜀地與西域聯絡,避免被匈奴發現。因此,武帝乃開拓西南並設犍為郡(包括現在雲南東北地區)、牂坷郡(現在貴州大部分及廣西西北部、雲南南部一帶)、越雋郡(今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等)及益州郡(現在昆明地區及大理地區),以便治理這些地區。漢時把西南絲綢之路稱為蜀—身毒道,即是從四川通往印度的交通道路。但從上述可知,從西南通往印度這條路線,在漢武帝之前就已經存在,巴蜀一帶的商人早就在這條路上,從事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
點閱數28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遺跡發現者 - 王道士-資源代表圖
web 遺跡發現者 - 王道士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王圓籙,湖北人。早年因逃荒離開家鄉,後來在甘肅的巡防軍當小兵。士卒退伍後,流浪到莫高窟做道士,法名法真。喇嘛念的是西藏經,找他幫忙解釋漢文經典。因為佛窟改建道觀的工程,意外在十六號洞窟,發現大批文物,即後世所謂「敦煌寫本」。
點閱數34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
動物俑-資源代表圖
web 動物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唐三彩動物俑中,以馬和駱駝的塑造最為成功。唐三彩馬,具有頭小,頸長而粗,比例均稱,膘肥體壯,肌肉清矍有力,神駿矯健的特點。馬的姿態生動有趣,有的靜靜地站著,有的緩步徐行,有的昂首嘶鳴,有的低頭啜飲或啃蹄,神態無不惟妙惟肖。 而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牽駝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簷,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回憶起當年駱駝叮噹漫步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它們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看到這些三彩駱駝及胡俑,我們彷彿看到在黃沙漫漫的大漠之上,一批又一批異域商人牽著載滿絲綢寶物的駱駝,正風塵僕僕地長途跋涉在絲綢之路上。而陣陣駝鈴聲,則傳達出中西友好交往的佳音。
點閱數3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