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1月,西班牙依莎貝拉女王完成統一,在宗教狂熱及與葡萄牙海外財富競爭的驅使下,批准了義大利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西向尋找通往亞洲航路的計畫,結果哥倫布沒找到亞洲,反而在這年10月來到巴哈馬群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在當地建立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519年9月,葡萄牙人麥哲倫(Ferdianand Magellan)在西班牙國王查爾斯五世資助之下,率領5艘船隻和270位船員,試圖沿著南美洲南下尋找東方的航道,1520年11月,船隻首次繞過南美尖端,抵達太平洋,四個月之後抵達菲律賓,但是不久之後,麥哲倫捲入當地土著的爭執遭到殺害,剩下的115名船員於5月1日離開菲律賓向南航行,最後抵達有香料群島之稱的摩鹿加群島(Kepulauan Maluku)。滿載香料之後,為了防止葡萄牙船隻的襲擊,剩下的兩艘船分別朝反方向航行,向東航行的船試圖從太平洋回國,但還是躲不掉葡萄牙人的追擊,船隻被搶走,大部分的船員遇害。向西穿越印度洋回國的維多利亞號(The Victoria),則幸運的經由南非好望角回到西班牙,成為世界上第一艘環繞地球一週的船。麥哲倫之後,西班牙人陸續嘗試從太平洋前往菲律賓,不是遭到葡萄牙人的攻擊,就是因為太平洋風向的關係無功而返。直到1556年,新國王菲利普二世即位,為了經濟需要與傳播天主教的狂熱,下令新西班牙(今墨西哥)的總督殖民菲律賓,船隊從墨西哥出發,1565年抵達菲律賓中部的宿霧(Cebu)之後,即開始尋找利用順風返回的路徑,終於在與日本相當的緯度,找到了回程的順風,順著黑潮抵達了現在的美國加州海岸,而後南下,回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科(Acapulco),這條路徑的發現,等於是找到了西班牙與東方貿易的鑰匙。因為宿霧並不適合當作殖民總部,1571年西班牙人轉到呂宋島上的馬尼拉,在當地與中國商人做生意,開啟了著名的太平洋貿易,馬尼拉變成南洋群島和中國的貿易中心,西班牙船隻穿梭在馬尼拉和阿卡普科之間的航路上,帶去的是中國的貨物、南洋的香料及印度的棉布,帶回墨西哥鑄造的銀元,黑潮航線成為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生命線。船隻從菲律賓回到墨西哥阿普卡科(Acapulco)港之後,卸下的貨物有的運到南美洲各地,有的由騾子載運穿越崎嶇的山區,運到靠近大西洋岸的賈拉帕(Jalapa),換取歐洲的貨物和墨西哥銀元,最後在維拉庫茲(Vera Cruz )裝船運回西班牙,完成全球貿易的循環。
修改日期: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