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68
教材_布袋戲-資源代表圖
web 教材_布袋戲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瑞祥國小:『溪』遊記-大嵙崁 虛擬實境鄉土文史遊
點閱數536
下載數16
修改日期:2010-12-30
中年級閱讀教學計畫-資源代表圖
web 中年級閱讀教學計畫
蘇秋文/市立光興國小國小3年級
中年級閱讀教學計畫(超人爸媽)
點閱數808
下載數60
修改日期:2011-11-29
中國的主要輸出品 - 漆器-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的主要輸出品 - 漆器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漆器和許多工藝一般,同源於中國古人的智慧巧手。《韓非子》中記載了漆器是當時的上等奢侈,為了因應需求,乃大量栽培漆樹,並以專職官員加以管理。中國南方的”楚地”,即為今日的湖南、湖北等地,都是盛產漆樹的地方。漆器是什麼呢?是一種表面塗有漆樹汁液的器物。漆是天然的樹脂,和現在化學合成的油漆不同!既有黏合、防蟲的功能,並且有美化裝飾的效果。剛從漆樹上取下的漆汁是灰白色的,與空氣接觸後漸漸變成了黑色,所以才有一片漆黑、黑漆漆等形容詞的出現在歐洲,由於中國漆器的大量輸入,引起歐洲廠商的仿造熱潮。在漆器仿造方面,法國領先歐洲各國。西元1730年,法國漆師馬丁Robert Martin的仿華漆器在歐洲市場上,就已能與中國漆器相競爭。此後,德國、英國、荷蘭和義大利等國的漆師們紛紛仿效,並加繪上中國的山水和人像畫。
點閱數41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創意門神彩繪-資源代表圖
web 創意門神彩繪
張家盛/三村國小國小3-4年級
創意門神彩繪
點閱數1102
下載數69
修改日期:2022-02-14
4年級視力保健教學活動設計-資源代表圖
web 4年級視力保健教學活動設計
何智平/仁光國小國小4年級
用眼睛觀察家鄉農業的概況,能說出眼睛能看遠看清楚的重要性。 分享用眼的正確習慣,培養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點閱數496
下載數26
修改日期:2012-12-07
宜蘭學習學習地圖教案 -舊城匠師蘭城百工-資源代表圖
web 宜蘭學習學習地圖教案 -舊城匠師蘭城百工
林芳如/縣立宜蘭國小國小5-6年級
歷經時代更迭,許多工藝漸漸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鄂王社區林銘信里長以及陳世強老師合作為舊城進行社區營造以及藝術活化計畫,讓傳統工藝再生,也讓來到宜蘭舊城的遊客們能夠漫步街頭體會在地匠師文化,讓匠師生活的場域直接形塑成一種匠師博物館的自然形態,讓我們一起前往看看吧!本關卡中的每個景點都請大家拍攝這些店舖門口的藝術招牌當作紀錄唷~
點閱數38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1-03-15
淡水萬寶堂-資源代表圖
web 淡水萬寶堂
曾清碩/市立新興國小國小1-6年級
位於中正路150號,有一家百年的中藥行名為「萬寶堂」,原本的百年老房子因為「社區整體計劃」而拆除了,可是店主很有心,他特地將新建的房子設計的跟原來的老房子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舊房子是三層樓,新建的房子是四層樓,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只是原來的房子加蓋而已,誰知道已經經歷了一場「樓塌樓起」呢?在店裡面有新舊房子的照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碴,看看可以找出幾個不同的地方!
點閱數575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1-10-26
親近生活中的歷史-資源代表圖
web 親近生活中的歷史
黃樂綺/市立大同國小國小6年級
前瞻基礎建設-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計畫
點閱數580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1-02-19
文化保存-北埔新姜天水堂-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埔新姜天水堂
公共電視/公共電視國小5-6年級
北埔天水堂充滿著故事與在地發展有緊密的連結,順著石板路往前來到老宅的大門前抬頭看到很有歷史感的牌匾透露主人家的家族在落腳北埔前超過幾百年的遷徙。客家人注重堂號,會將祖先的發源地流傳下來,在建築老宅可見堂號,在這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格局,客家人稱雙堂屋,柱子以石頭為主要材質,柱子底部的南瓜造型也是客家風,南瓜也是金瓜,亦為多金,南瓜也多子多孫多福氣,在新竹一代多見如此的設計,這是傳統客家民居。姜家老宅提出文化資產保存,也被列為暫定古蹟,四合院的雙堂屋全台已經不超過十棟。北埔鄉姜家的老建物,一間間呈現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也訴說姜家與北埔開墾發展的珍貴歷史,成為在地重要的觀光資源。
點閱數1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給好兄弟看的「麵粉尪仔」 看桌米雕裡的中元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給好兄弟看的「麵粉尪仔」 看桌米雕裡的中元文化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所謂看桌,是指祭祀中擺設的祭品;而米雕,一般人總會想到是在米粒上雕刻的工藝品,但嚴格來講,應稱之為毫雕、芒雕或微雕;而於廟會、作醮或祭典中,以米、麵粉製成的捏麵人,才是所謂的米雕。因此「看桌米雕」,是指在祭祀中擺設的偶塑成品,目的是於祭祀中給鬼神欣賞用的供品。在臺灣老一輩的口語中被稱作「麵粉尪仔」。農曆七月的鷄籠中元祭為基隆地區重要的民俗祭典,亦是臺灣十二大地方節慶之一;其中普度老大公(基隆當地殉難先人們)的金松宴,傳統是由總舖師率眾廚師一展廚藝、工藝與技法於宴桌上展現該年主辦普度的姓氏宗親會之實力與誠意;其中,看桌米雕蘊含的技藝傳承、文化融合與在地民眾的悲憫心念,更是不可錯過的必看焦點。
點閱數24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