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58 筆
web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
文成公主入藏下嫁贊普棄宗弄瓚是中國歷史上文化交流的千古美談,但是,對文成公主而言,卻是極大的考驗與適應的過程。因吐蕃位於西藏高原,距離大唐首都長安何止千里,要由溫帶農業文明生活轉換為高寒的畜牧生活,必須擁有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去完成和親的使命。文成公主西入藏的道路,舊稱「唐蕃古道」(今日為青藏公路),由長安出發,經天水、蘭州入青海,經民和、樂都…至湟源,經日月山、倒淌河…,行至札陵湖和鄂陵湖,渡黃河,到玉樹往西南入西藏,最後才到拉薩,路途實在非常遙遠,公主所受之艱辛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此古道上流傳許多公主的感人故事變成了以下傳說:一、日月山:位於青海湟源縣邊,海拔4877公尺,是農業區與牧業區分界線,因此兩邊山麓景象截然不同。傳說唐太宗曾塑造日月鏡給公主紓解思鄉之情,公主在此毅然摔下日月鏡,繼續西行,不再回顧。二、倒淌河:日月山西方約十公里處,有清澈見底的溪流向西而去,傳說公主在此須棄轎騎馬,進入草原,公主不禁流下淚水,但見河水西去,感悟「天下河水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因此「倒淌河」之名產生。此河因日月山隆起而注入青海湖。三、文成公主廟:傳說贊普棄宗弄讚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後,公主曾在青海省玉樹平原結古鎮居住,教人民紡織與耕作,當地居民感謝她,在白納溝岩壁上雕刻公主像,後金城公主再次入藏興建為文成公主廟。四、覺臥像:西藏拉薩大昭寺內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鍍金像,藏人稱為「覺臥」,藏語的意思是「至尊」,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此像在西藏的地位至高無上。像前十二盞金燈也是當時留存下來的文物。另外,傳說公主在大昭寺前種植柳樹,稱為「公主柳」或「唐柳」,藏人說今日雅魯藏布江畔的垂柳皆是公主帶去的種籽繁衍而成的,亦是美麗的傳說。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68
下載:1
web商品匯集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87
下載:0
web藏東縱谷
藏東縱谷位於西藏的東南部,是峽谷最為集中的地區。位置介於東邊的巴顏喀喇山和西邊念青唐古喇山之間。區內山川排列十分有規律,都是一條河川間隔一座山,依序呈南北走向排列。使此區因橫斷山脈影響,自古對外交通困難。但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有茂密森林,而下有大江深谷流貫,險峻而壯麗的美景獨步世界。藏東縱谷獨特地形是由山川排列形成,自西而東為伯舒拉嶺、怒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芒康山、金沙江,到此即已通往四川。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02
下載:2
web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
唐宋元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主)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唐朝對外的開放政策有關。秦漢以來,歷代統治者對商業處處限制,但唐朝則與鼓勵。中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陸上絲路為主。但唐玄宗天寶十年(西元751年),阿拉伯人打敗唐朝在中亞地區的駐軍,中亞與西亞為阿拉伯人所有。唐代宗時,吐蕃控有河西,使陸上絲路遭到阻礙。唐朝為了安全,對西北貿易多有限制,但對南海貿易卻十分鼓勵。再加上工商業的興盛,造船與航海技術的發達,使唐朝開啟了中國海上貿易的全盛時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80
下載:2
web吐蕃強盛時期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有西域大片土地。安史大亂中,肅宗即位,唐將郭子儀與吐蕃會盟。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吐蕃以唐蕃曾有赤嶺劃界,答應給吐蕃每年絹五萬匹未付,率党項、吐谷渾各族二十餘萬入寇,在安史降將高暉率領下攻陷長安,代宗逃往陜州,官吏六軍逃散,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唐命郭子儀進擊,吐蕃佔領長安十五天後撤退,代宗才能回京。吐蕃以攻陷長安的表現自豪,曾在布達拉山立石紀功。此後吐蕃又攻下許多唐朝的西疆土地,唐朝不得已,被迫再與吐蕃兩次會盟。因此,西藏史家描述說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時是吐蕃國力最強盛時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54
下載:1
web大非川之役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526
下載:0
web「台灣茶業之父」李春生
有「台灣茶業之父」稱呼的李春生,一八三八年出生在福建省廈門。一八五七年,李春生二十歲時,進入了廈門英商怡記洋行當掌櫃,由於負責認真,勤快工作,身受老闆愛利士的賞識一八六六年,他隨英國商人約翰?陶德到臺灣,以十年的時間,致力於引進大陸茶工、茶師等,在大稻埕設立工廠,焙製茶葉,全心全力協助陶德經營茶業。「北臺茶葉」的名氣因而崛起,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一八六九年,李春生用兩艘的帆船,裝載了二十一萬多斤的茶葉,打著「臺灣茶」的名號,運送到美國東岸的紐約販賣,受到廣大的歡迎。這是台灣茶葉進軍國際市場的開始,也因此打擊了福建、廈門的茶葉生意,使福建一帶茶業衰落,臺灣茶取代大陸茶葉在國際間的地位。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點閱:857
下載:10
web宗教傳播 - 中國的求法佛僧自廣州出入
中國取道廣州去印度的求法佛僧,如義淨於咸亨二年(西元六七一年),從廣州出發,乘波斯海舶去天竺取經,回程在南洋滯留十年,遊歷三十幾個國家。往返皆以廣州通海夷道。和他一樣取此路徑求法的僧人,在唐朝可考的有四十多人。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06
下載:0
web文獻中的吐蕃
西藏吐蕃王朝開始派遣使者與中國大唐往來,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棄宗弄瓚,使漢藏兩民族交流融合,留下千古佳話。但後期吐蕃亦曾與中吐大唐兵戎相見,和戰不歇。這些歷史過程皆紀錄在中國正史「舊唐書」、「新唐書」與「資治通鑑」中,使「吐蕃」一詞正式現於文字紀錄中,更使神祕高原雪域的早期情況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雖然,它們不是吐蕃民族自己記載的歷史,恐有中國大唐的地位立場,但無損其價值與重要性。值得稍作了解,以下分述之:(一)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與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六是「吐蕃上」、「吐蕃下」,首先在中國正史中紀錄「吐蕃」與大唐交流和戰歷史。其文章最後贊曰「西戎之地,吐蕃是強。蠶食鄰國,鷹揚漢疆。乍叛乍服,或弛或張。禮義雖攝,其心豺狼」。(二)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六上與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是「吐蕃上」、「吐蕃下」,再次紀錄吐蕃與大唐相關歷史。對吐蕃早期史事紀錄較舊唐書為多,對吐蕃最後衰亡亦較有記載。其文章最後贊曰「唐興,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其牙,犁其廷而後已。為吐蕃、回鶻號強雄,為中國患最久」。(三)北宋司馬光編纂之資治通鑑是依年代紀錄歷史發展的編年史,所以吐蕃歷史不會寫在某一篇章中,而是分散在歷代君王各卷裏。其中最早在卷一百九十四唐紀十,太宗貞觀八年(西元六三四年)出現紀錄,如「甲申,吐蕃贊普棄宗弄瓚遣使入貢,仍請婚」,但太宗不准。 而在卷一百九十六唐紀十二,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紀錄「丁丑,命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持節送文成公主於吐蕃。贊普大喜,見道宗,盡子婿禮,慕中國衣服、禮儀之美,為公主別築城郭宮室而處之,自服紈綺以見公主」,是十分珍貴的史料。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46
下載:2
web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34
下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