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地理-颱風是另類的碳封存技術: 立霧溪研究小結
全球暖化會增加颱風的強度和頻率,而颱風對碳循環具有部分影響。原本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最後在植物腐敗或燃燒時碳才會釋放回大氣中。當颱風來襲,暴雨引發洪水,將立霧溪上游的植物與土壤碳沖刷入海,由於河水溫度較低,大量有機碳會順著河水沉積海底,有助於碳的長期儲存,進而緩解全球暖化,顯示出自然處理二氧化碳的方式。然而這一自然過程對減緩暖化作用有限,遠遠達不到人類製造二氧化碳的速度,因此推動減碳、再生能源與強化碳儲存還是相當重要的。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教育部委辦計畫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社會領域-地理
學習階段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
Ae-Ⅲ-1 科學和技術發展對自然與人文環境具有不同層面的影響。
Ca-Ⅲ-1 都市化與工業化會改變環境,也會引發環境問題。
Ca-Ⅲ-1 都市化與工業化會改變環境,也會引發環境問題。
學習表現
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5-05-08
點閱數:1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