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niistius pavo (巴父項鰭魚)
學名:Iniistius pavo(巴父項鰭魚)
俗名:孔雀頸鰭魚、扁礫仔、紅姑娘仔、紅新娘、豎停仔、胭脂冷、角龍、平倍良、孔雀楔鯛、孔雀離鰭鯛、巴父虹彩鯛、沙丁斑(臺東)
棲息深度:10 - 100公尺
形態特徵: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但僅眼後至眼下方處具 1或 2列鱗片,鰓蓋背面具 1或 2列鱗片。D. IX, 12-13;A. III, 12-13;P. 12;L.l. 20-22+5-6;G.R. 7-8+12-13;背鰭第II棘與第III棘分離,背鰭起點在眼後上方,延長且具彈性;尾鰭小而為圓形。幼魚體呈黃褐色;體側鱗片各具小黑點;眼部具放射紋;各鰭暗色,背鰭具大小各一之眼斑;臀鰭第1-2軟條上方之體側或有另一眼斑。成魚體灰白色;體側中部有黃白色斑塊,體側另有3條暗色寬帶,尾鰭基部或另具一暗色帶;頭部於前端、眼下及鰓蓋均具暗色寬斑紋;側線上方與背鰭第VI棘基部間具一鑲藍色邊之黑斑,雄成魚則另於臀鰭第1-2軟條上方之體側會再度出現第二個鑲藍色邊之黑斑。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或雜有暗礁的石礫質、砂泥海底。游泳能力弱,運動緩慢;以捕食甲殼類、魚及烏賊為生。當受到驚嚇時,立即鑽到砂泥底躲藏。稚魚頭頂高聳的二背棘,會往頭前延伸,將自己偽裝成漂浮的落葉。
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臺灣東部、東北部、南部、西南部海域及離島之澎湖、小琉球均有記錄。
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多彩多姿,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亦可食用,味道鮮美,適合煎食,海鮮店常可品嘗到。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議題
海洋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137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fp00853.jpg (209KB)
fp00854.jpg (300KB)
tsai_0044.jpg (305KB)
e390-xy-pa-1.jpg (324KB)
a767-04.jpg (136KB)
fp00015.jpg (391KB)
fp00058.jpg (318KB)
kuo00727.jpg (388KB)
fp00852.jpg (257KB)
Xray_ASIZP0060608.jpg (191KB)
Xray_ASIZP0067374.jpg (147KB)
Jheng1846.jpg (248KB)
NMMBOL000613.jpg (12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