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名:Pervagor melanocephalus(黑頭前角單棘魨) 俗名:黑頭前角魨、紅尾砲彈、紅尾皮剝魨 棲息深度:20 - 40公尺 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尾柄短而高。口小,前位。鰓孔小,側位,稍傾斜。鱗片小,長形,具一列向後倒之棘,約一至七個。體側中央鱗片並不聚集,可個別區別;恥骨特化鱗三對,大且具許多強棘,可活動。第I背鰭棘強壯,在眼前半部上方,棘側各具一列約14枚以上之小強棘。體黑褐色;鰓裂具一明顯黑斑。第二背鰭和臀鰭均灰褐色,鰭上有許多黑褐色斑,連成縱紋;尾鰭灰褐色,後緣橘紅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之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20-40公尺內的水域。生性害羞,極具穩密性。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西起蘇門達臘,東至斐濟,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除西部及蘭嶼外均有分布。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不常見,無經濟價值。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素材
主動式
領域: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INe-Ⅲ-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Db-Ⅳ-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密儀器的參考。
海洋教育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2018-12-13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NMSMP00450.jpg (79.96KB)
fp00810.jpg (395.30KB)
Xray_ASIZP0056896.jpg (148.67KB)
Jheng2505.jpg (229.69KB)
fp01961.jpg (633.4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