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烏龍茶
描述說明
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英國商人杜德,來台灣從事茶葉的考察,認為台灣的環境適合茶樹的生長,此後幾年間,整個台北附近幾乎都有茶數的種植,並開始輸出茶葉。西元一八八三年,台灣茶大約有十二分之十一是運銷美國,飲用台灣茶成為美國人的一種時尚。在出口數量上,以光緒十九年最多,接近兩億四千磅的數量。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烏龍茶仍然是以美國為最大出口市場,其他還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祕魯、丹麥、西班牙、印度、南非、挪威、德國等地,其間重要發展如下:〈一〉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受到美國提高關稅的影響,烏龍茶出口不振。〈二〉清宣統元年,世界經濟濟景氣好轉,烏龍茶輸美情況也好轉。〈三〉西元一九一九年,烏龍茶在美的銷售量又不好。〈四〉西元一九二八年,烏龍茶受到美國社會排擠,出口減少。〈五〉西元一九三一年,烏龍茶因為品質提高,暢銷美國。〈六〉西元一九三四年以後,烏龍茶被包種茶與紅茶趕過,成為茶葉出口第三名,並一蹶不振。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677.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