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顏福慶
顏福慶(1882—1970),字克卿,生於上海市江灣的一個清貧的基督教牧師家庭。他幼年喪父,母親多病,所以在少年時代就立志學醫,自7歲起就寄養於伯父顏永京(原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的家裡。在伯父的資助下,他先後就讀於上海聖約翰中學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並以優良的成績畢業於醫學院。之後,他應召報名到南非多本金礦,擔任礦醫,為華工治病年餘,深受礦工們的尊敬,回國時礦工們集體贈送給他一枚金質紀念章。他與兄長顏惠慶(外交家)、顏德慶(鐵道專家)曾並稱為「顏氏三傑」。1906年,顏福慶被選送到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深造,由於他學習努力,刻苦鑽研,於190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這是在耶魯大學第一位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亞洲人。同年,他又到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攻讀熱帶病學,並在短期內獲得了熱帶病學學位證書。1910年,他接受美國雅禮會的聘請,在湖南長沙雅禮醫院任外科醫師。1914年,他創辦長沙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湖南醫科大學前身),任第一任校長。他在醫療工作中深感預防醫學的重要,決心從臨床醫學轉向公共衛生學。1914年再度赴美進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攻讀,獲公共衛生學證書。1915年與伍連德等發起組建中華醫學會,並任第一屆會長。1026年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長,隔年又創辦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不久先後改稱江蘇大學醫學院和中央大學醫學院,1932年改稱上海醫學院),並任第一任院長。1928年又創建吳淞衛生公所。之後中日戰爭爆發,顏福慶奮起組織醫療救護隊,並任上海市救護委員會主任委員,1938年還擔任武漢國民政府衛生署署長一年。受國外國西醫學之陶冶,再回到國內來發展西醫教育與公共衛生事業,是當時西醫留學生的主要貢獻。綜觀其一生事業,實為西醫之中國化盡了一己之力。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05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699.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