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惲樹鈺(1878-1935),字鐵樵,江蘇省武進縣孟河人。1903至1906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專修英文,畢業後任教,1909年抵上海,任浦東中學教職,曾抽暇翻譯歐美小說,發表之後風行一時。後受知於張菊生,進入商務印書局任編譯,1912年主編《小說月報》(由商務發行)。惲氏曾知名於文壇,但至不惑之年,愛子相繼病殤,因而發憤學醫。惲氏問學於傷寒名家汪蓮石,並常與姻親丁甘仁切磋醫學。1920年辭去《小說月刊》主編,正式掛牌行醫,不久醫名大振,尤其擅長兒科。其後,西醫傳播漸廣,中醫備受排斥、歧視。針對余雲岫著《靈素商兌》詆毀中醫,惲氏通過親身醫療實踐,深切地認識到「中國醫學為極有用之學術」、「與西國醫學比較,委實互有短長」,因而挺身而出,提筆與之論戰。1922年著《群經見智錄》,直斥余氏論調。之後,惲在其著述《傷寒論研究》(1923年)等書中,闡述了如何宏揚中國醫學的見解以及改進中醫的主張,指出中醫學進步演進「必能吸取西醫之長與之合化以新生中醫」,疾呼中醫務須改進。為宣導中醫革新,I925年創辦鐵樵函授中醫學校,1933年複辦鐵樵函授醫學事務所,先後遙從受業者千餘人,培育一批人才。惲氏學術思想,在中醫界號稱「別樹一幟,為革新家所宗」。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