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前,孫中山與各國革命黨人曾有過接觸。南北分裂後,孫中山致力經營廣州革命基地。1922年6月,孫中山的得力將領陳炯明舉兵叛孫,孫為爭取援助,決定俄共合作,是為聯俄。12月,支持孫中山的軍隊奪回廣州,共產國際評估國民黨實力堅強,應與其合作。1923年1月,孫中山與共產國際代表越飛在上海會面,並發表公報,聯俄至此確立。共產國際則希望國民黨能接納新成立的中共,是為容共。獲得俄援後,國民黨逐漸組建忠於黨的武力,並徐圖北伐。1923年1月底,孫中山於報紙發表革命方略三階段論述,規定革命進行時期有三﹕一為軍政時期,二為訓政時期,三為憲政時期。此一論述,後也見於1924年4月,孫親撰的建國大綱。《建國大綱》全文共二十五條,規劃未來中國的建設是分為三個時期來進行,分別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以及「憲政時期」,並訂出每個時期的目標與執行策略。軍政時期是以黨建國,主要工作是掃除革命障礙、宣傳革命主義與促進中國統一。訓政時期是以黨治國,訓練人民行使政權並實行地方自治。憲政時期會還政於民,召開國民大會、頒布憲法、成立五權體制的政府。並藉此向外界澄清,中國國民黨決不會採用俄共的一黨永久專政體制。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