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軍閥的危害
軍閥對於中國鐵路建設的危害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是軍閥之間的混戰所造成對鐵路的破壞,軍閥彼此之間利用鐵路進行運輸資源或軍隊之用,故在戰火波及下,許多鐵路的建設也遭到損壞,例如民國六年六月,張勳復辟事件中,段祺瑞起兵征討,使京漢、京奉、京綏、津浦四路與馬廠、德州間路線被毀十餘公里。第二個危害是軍閥佔用鐵路車輛,利用鐵路車輛來進行軍運,造成鐵路的管理權與經營權混亂,同時各地軍閥將交通事業視為私產,置於自己的管轄之下,車輛、電線等概予扣留,致使鐵路的交通功能無法彰顯。第三個是軍閥對於路款的挪用,各地軍閥將勢力範圍內的鐵路,視為經濟來源,或駐站監收,或強索協餉,對於鐵路會計及財政破壞很大。例如民國九年,直魯豫巡閱副使吳佩孚不從財政部索取軍費,而是在京漢路南段設「監收處」,截取路款以充軍餉之用;另一個是協餉,北洋政府時期,財政困窘,鐵路成為重要財源之一,常需負擔協餉的任務,相對提高了運輸成本,使商人不敢以鐵路運貨,使鐵路收入大受影響。第四個是便是運費的附捐,因為近代中國政府財政困窘,故常於鐵路沿線收稅。北洋時期,各地軍人紛紛在其所掌握的鐵路徵收貨物稅或是其他名目的附加稅。而這些鐵路貨捐和其他捐稅,由於軍事關係,不但未能停止,甚至會隨著戰爭的頻率升高而變本加厲。簡單來說,各地軍閥對於鐵路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大致來說,勢力相對不穩定,地盤經常變動的軍閥,大多採取短期的觀點,對於鐵路以取得最大的近利為目標;而位於邊陲地區且長期割據一方的軍閥,則較有可能採取長期的觀點,對鐵路加以維護,甚至也從事建設工作。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17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450.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