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代鐵路為一新興事業,創辦之初在政府各部門中無所隸屬。光緒十一年,清廷設立海軍事務衙門,翌年李鴻章即以鐵路開通可為軍事上的補給,請准清廷將鐵路事務劃歸海軍事務衙門管理。自此鐵路事業在中央政府方面始有歸屬。光緒二十二年鐵路總公司成立,為掌管一部份鐵路建設與業務的機構。光緒二十四年,清廷以鐵路與礦務為最為關鍵的時政,事務繁重,於京師專設礦務鐵路總局,特派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專門負責。光緒二十九年,礦務鐵路總局裁撤,歸併商部。光緒三十二年,郵傳部成立掌管路、電、郵、航四政,下設路政司,主管部內路政之事,又設鐵路總局,專管借款及各路行政事宜。光緒三十二年(1906)正月,官督商辦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裁撤,全國鐵路行政在名義上歸由商部接管,但是由於業已完工的關內外鐵路和擬議中津鎮路,以及正在修築的京張路,均在北洋大臣袁世凱的控制之下,而已完工的京漢路和正加緊修築的滬寧路,則在唐紹儀的控制之下。因此商部綜理全國路政的權威,實係有名而無實。三十二年九月,清廷改定中央官制,新置郵傳部,掌管路電郵航四政,所有商部及各督辦大臣所管鐵路,均歸該部接辦,至是中央始有管理交通事業的中樞機構。郵傳部的設立,固緣於光緒三十一年的下詔變法,改革官制,根本的原因則在於鐵路事業此時已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所在。由郵傳部歷年的主管名單可見,該部一直是在袁世凱的控制之下。於是當時擔任郵傳部中許多重要職位的人士,如梁士詒等,在袁世凱與唐紹儀等人結合僚屬,互相提攜下,隱然自成一系——即為民國以後著名的交通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9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